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057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热交换器模块,热交换器模块至少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冷却回路,第一冷却回路与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通道连接;第二冷却回路,第二冷却回路与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通道连接,其中,第一冷却回路中的第一冷却剂和/或第二冷却回路中的第二冷却剂能够流经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通道,以用于与流经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二通道的第三冷却剂热交换。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通过双冷却回路设计,可提高冷却系统的可靠性。冷却系统的可靠性。冷却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
,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风能是一种开放且安全的可再生能源,风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风力发电最为核心装备的风力发电机组正朝着大型化、更加经济的方向发展。随着单机容量的增加,整个机组的损耗量也随之不断加大,尤其随着海上机组的大步伐发展,海上机组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其维护难度比陆上机组大得多,因此,对于海上机组的可靠性及易维护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0003]冷却系统为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用于对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发热部件进行有效的散热和冷却,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高效平稳运行,因此冷却系统的可靠性的提升是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0004]然而,目前的冷却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可靠性的需求,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冷却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冷却系统无法满足可靠性需求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热交换器模块,热交换器模块至少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冷却回路,第一冷却回路与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通道连接;第二冷却回路,第二冷却回路与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通道连接,其中,第一冷却回路中的第一冷却剂和/或第二冷却回路中的第二冷却剂能够流经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通道,以用于与流经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二通道的第三冷却剂热交换。
[0007]可选地,热交换器模块可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中的每者至少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第一冷却剂能够流经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道,以用于与流经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道的第三冷却剂热交换,第二冷却剂能够流经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道,以用于与流经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道的第三冷却剂热交换。
[0008]可选地,第一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道可与第二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道连通。
[0009]可选地,热交换器模块可包括三通道热交换器,三通道热交换器可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用作第一通道,第二流道用作第二通道,其中,第一冷却剂能够流经第一流道且第二冷却剂能够流经第三流道,以用于与流经第二流道的第三冷却剂热交换。
[0010]可选地,热交换器模块还包括第一进液口、与第一进液口连接的进液总管、第一出液口以及与第一出液口连接的出液总管,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并联在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之间。
[0011]可选地,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中的至少一者上可设置有止回阀。
[0012]可选地,热交换器模块还可包括与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进液口连接的进液管路以及与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出液口连接的出液管路,进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器,其中,第一过滤器的进口侧设置有第一压力变送器,并且第一过滤器的出口侧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
[0013]可选地,热交换器模块的出液管路上可设置有第三压力变送器。
[0014]可选地,热交换器模块的进液管路上还可设置有第一开关阀和/或第一温度传感器,热交换器模块的出液管路上还可设置有调节阀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
[0015]可选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第三冷却剂供应管路和第三冷却剂回流管路,其中,第三冷却剂供应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到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并且第三冷却剂回流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到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二通道的第二端。
[0016]可选地,第三冷却剂供应管路上可设置有第二过滤器和/或第二开关阀和/或位于第二过滤器两侧的第四压力变送器和第五压力变送器,和/或,第三冷却剂回流管路上可设置有第六压力变送器和/或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三开关阀。
[0017]可选地,热交换器模块可包括板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可包括换热翅片。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通过双冷却回路设计,可提高冷却系统的可靠性,因此在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时,可减少风力发电机组的停机问题,从而可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可利用率。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通过设置具有换热翅片的热交换器模块,可进一步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双冷却回路的容错结构布局简单紧凑,易于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和维护。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可根据待冷却部件的冷却逻辑及工艺要求而实现合理的零部件布局。
附图说明
[0019]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0021]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0022]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0023]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00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1:循环泵;2:进液管路;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一开关阀;5:第一压力变送器;6:第一过滤器;7:第二压力变送器;8:第一热交换器;8a:第一进液口;8b:第一出液口;8c:第二进液口;8d:第二出液口;8

:第二热交换器;8

a:第一进液口;8

b:第一出液口;8

c:第二进液口;8

d:第二出液口;9:第三压力变送器;10:第二温度传感器;11:调节阀;12:出液管路;13:第三开关阀;14:第三温度传感器;15:第三冷却剂回流管路;16:第六压力变送器:17:第四压力变送器;18:第三冷却剂供应管路;19:第二过滤器;20:第二开关阀;21:第五压力变送器;22:连接管路;23:三通道热交换器;24:进液总管;25:出液总管;26: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组件。
[0027]目前,现有小容量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其负荷容量相对小、发热部件相对少,尤其陆上机组基于空间布局的限制及成本的考虑,机组通常采用单个冷却系统运行。当冷却系统出现故障时,风力发电机组需要停机来进行处理。随着单机容量增加,风力发电机组的发热部件的损耗量增加且发热部件的数量增多,因此需要提升冷却系统的可靠性。然而,对于单个冷却系统而言,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增大整个风力发电机组的维护成本及发电量的损失。
[0028]尤其对于海上机组,其维护难度大,并且其具有散热需求的部件的数量有所增加,各个部件的控制工艺及逻辑不同,因此其容错结构及系统布局要求也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加,机组本身的损耗随之增加,诸如发电机、轴系、变桨、机舱柜、机舱、变流柜、变压器等发热部件均需进行预定的冷量分配才能实现正常运行,因此冷却系统的构成越来越复杂,且冷却系统的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冷却系统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容错布局来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热交换器模块,所述热交换器模块至少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冷却回路,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与所述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通道连接;第二冷却回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与所述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通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第一冷却剂和/或所述第二冷却回路中的第二冷却剂能够流经所述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一通道,以用于与流经所述热交换器模块的第二通道的第三冷却剂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模块包括第一热交换器(8)和第二热交换器(8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8)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8

)中的每者至少包括彼此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剂能够流经所述第一热交换器(8)的第一通道,以用于与流经所述第一热交换器(8)的第二通道的第三冷却剂热交换,所述第二冷却剂能够流经所述第二热交换器(8

)的第一通道,以用于与流经所述第二热交换器(8

)的第二通道的第三冷却剂热交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8)的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8

)的第二通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模块包括三通道热交换器(23),所述三通道热交换器(23)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三流道用作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流道用作所述第二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剂能够流经所述第一流道且所述第二冷却剂能够流经所述第三流道,以用于与流经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三冷却剂热交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模块还包括第一进液口(8a)、与第一进液口(8a)连接的进液总管(24)、第一出液口(8b)以及与第一出液口(8b)连接的出液总管(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丁会李金梦尹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