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型管翅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44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型管翅式换热器,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顶部四边固定安装有下安装板,下壳体顶部安装有相互匹配上壳体,上壳体顶部一侧设置有相通的进水管,下壳体底部同侧设置有相通的出水管,上壳体外侧环形设置有与下安装板相匹配的上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换热翅片使热量较快的传输至连接管上,连接管将热量传输至换热板上,同时需要加热的水通过进水管注入到第二固定框左侧内部,然后逐渐漫过换热板向右流动,当到达右侧后通过通孔流入到第一固定框内部右侧,然后在逐渐向左侧流动,最后通过出水口流到出水管内部排出,这样有效的延长了需要加热水流动路程,从而增加了加热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加热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型管翅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管翅式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高效型管翅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管翅式换热器以其结构紧凑、高效耐用、制造工艺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如制冷业,成为目前主要的换热元件。一般来讲,管翅式换热器主要是进行制冷剂

空气间的热交换,而空气侧热阻约占整个热阻的90%以上,因此,为了提高整体换热性能常常采用增大翅片的换热面积,通过不断更新热边界层进行强化传热,典型的有波纹表面、百叶窗表面、具有扰流发生器的表面等。现有技术中的高效型管翅式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性能不高,消耗热量较大,同时大多型管翅式换热器,不容易进行拆卸清洗,适应性不强,密封强度不好,容易造成串液,降低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型管翅式换热器,有效的解决了整体的换热性能不高,消耗热量较大,同时大多型管翅式换热器,不容易进行拆卸清洗,适应性不强,密封强度不好,容易造成串液,降低了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顶部四边固定安装有下安装板,下壳体顶部安装有相互匹配上壳体,上壳体顶部一侧设置有相通的进水管,下壳体底部同侧设置有相通的出水管,上壳体外侧环形设置有与下安装板相匹配的上安装板,下壳体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框,第一固定框一端开设有与出水管相匹配的出水口,第一固定框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框,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板,换热板之间通过连接管贯穿连接,连接管内部设置有换热翅片,连接管贯穿下壳体的一端通过注入管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底部环形设置有第一密封凸块与第二密封凸块,上壳体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密封凸块与第二密封凸块相匹配的密封凹槽。
[0006]优选的,所述密封凹槽内部与上安装板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垫,密封垫为耐高温型橡胶材质。
[0007]优选的,所述上安装板表面环形转动设置有紧固螺栓,下安装板顶部表面开设有与紧固螺栓相匹配的紧固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框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框相通的通孔,通孔远离出水口一侧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换热板左右阵列分布设置在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内部,换热板高度时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高度的四分之三。
[0010]本技术通过换热翅片使热量较快的传输至连接管上,连接管将热量传输至换热板上,同时需要加热的水通过进水管注入到第二固定框左侧内部,然后逐渐漫过换热板向右流动,当到达右侧后通过通孔流入到第一固定框内部右侧,然后在逐渐向左侧流动,最
后通过出水口流到出水管内部排出,这样有效的延长了需要加热水流动路程,从而增加了加热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加热的效果;通过将上壳体盖在下壳体顶部,便于进行初步密封,同时使得第一密封凸块与第二密封凸块插入到密封凹槽内部,从而提高密封效果,此时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重合,通过旋转紧固螺栓插入到紧固孔内部,从而提高了整体安装的牢固性,同时通过旋转紧固螺栓使得上安装板下压,从而对密封垫也进行挤压,这样有效的提高了整体的密封性能够防止串液,在需要清洗时,通过反转紧固螺栓即可进行拆卸,有效的简化的清理的步骤,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是本技术主视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上壳体剖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第二固定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下壳体;2、下安装板;3、上壳体;4、进水管;5、出水管;6、上安装板;7、第一固定框;8、出水口;9、第二固定框;10、换热板;11、连接管;12、注入管;13、第一密封凸块;14、第二密封凸块;15、密封凹槽;16、密封垫;17、通孔;18、换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顶部四边固定安装有下安装板2,下壳体1顶部安装有相互匹配上壳体3,便于进行初步密封,上壳体3顶部一侧设置有相通的进水管4,便于外界水的进入,下壳体1底部同侧设置有相通的出水管5,便于加热后的水排出,上壳体3外侧环形设置有与下安装板2相匹配的上安装板6,便于进行安装固定,下壳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框7起到很好的固定保护,第一固定框7一端开设有与出水管5相匹配的出水口8,便于第一固定框7内部的水流出,第一固定框7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框9,第一固定框7与第二固定框9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板10,便于将热量导出,换热板10之间通过连接管11贯穿连接,便于进行连接固定,连接管11内部设置有换热翅片18,便于将热量导到连接管11上,连接管11贯穿下壳体1的一端通过注入管12连通,便于将热量较高的介质导入导连接管11内部。
[0018]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下壳体1底部环形设置有第一密封凸块13与第二密封凸块14,上壳体3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密封凸块13与第二密封凸块14相匹配的密封凹槽15,通过第一密封凸块13与第二密封凸块14插入导密封凹槽15内部,从而提高了密封效果。
[0019]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密封凹槽15内部与上安装板6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密封垫16,密封垫16为耐高温型橡胶材质,通过设置密封垫16,有效的加强了整体的密封效果。
[0020]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上安装板6表面环形转动设置有紧固螺栓,下安装板2顶部表面开设有与紧固螺栓相匹配的紧固孔,通过紧固螺栓旋转紧固孔内
部,从而加强了整体的连接强度。
[0021]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第二固定框9底部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框7相通的通孔17,通孔17远离出水口8一侧设置,有效的加长了冷水的流动长度。
[0022]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换热板10左右阵列分布设置在第一固定框7与第二固定框9内部,换热板10高度时第一固定框7与第二固定框9高度的四分之三,便于需要加热的水在第一固定框7与第二固定框9内部流动。
[0023]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上壳体3盖在下壳体1顶部,便于进行初步密封,同时使得第一密封凸块13与第二密封凸块14插入到密封凹槽15内部,从而提高密封效果,此时上安装板6与下安装板2重合,通过旋转紧固螺栓插入到紧固孔内部,从而提高了整体安装的牢固性,同时通过旋转紧固螺栓使得上安装板6下压,从而对密封垫16也进行挤压,这样有效的提高了整体的密封性能够防止串液,在需要清洗时,通过反转紧固螺栓即可进行拆卸,有效的简化的清理的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型管翅式换热器,包括下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顶部四边固定安装有下安装板(2),下壳体(1)顶部安装有相互匹配上壳体(3),上壳体(3)顶部一侧设置有相通的进水管(4),下壳体(1)底部同侧设置有相通的出水管(5),上壳体(3)外侧环形设置有与下安装板(2)相匹配的上安装板(6),下壳体(1)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框(7),第一固定框(7)一端开设有与出水管(5)相匹配的出水口(8),第一固定框(7)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框(9),第一固定框(7)与第二固定框(9)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板(10),换热板(10)之间通过连接管(11)贯穿连接,连接管(11)内部设置有换热翅片(18),连接管(11)贯穿下壳体(1)的一端通过注入管(1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型管翅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底部环形设置有第一密封凸块(13)与第二密封凸块(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国华庞嘉林翟颖萍漆林宝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龙石化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