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025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边框,其特征在于,边框内设置有若干农田,农田之间均设置有水渠,水渠内部均设有湿度传感器,边框一侧设置有水塘,水塘与边框之间开设有传输渠,传输渠上安装有闸门,闸门一侧设置有机房,机房内安装有水泵,水泵两端均设有传输管道,机房一侧安装有控制终端,湿度传感器底端插入水渠底端,且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终端信号连接,闸门上安装有电子阀,且电子阀与控制终端。该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便捷,能有效实现雨水收集和储存,且有效防止农田被淹没,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为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雨水利用是一种综合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要求,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将雨水用作喷洒路面、灌溉绿地、蓄水冲厕等城市杂用水的技术手段,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农田没有储水功能,导致雨水无法收集利用,且雨水过多时会导致农田被淹没。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本技术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内设置有若干农田,所述农田之间均设置有水渠,所述水渠内部均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边框一侧设置有水塘,所述水塘与边框之间开设有传输渠,所述传输渠上安装有闸门,所述闸门一侧设置有机房,所述机房内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两端均设有传输管道,所述机房一侧安装有控制终端。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湿度传感器底端插入水渠底端,且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终端信号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闸门上安装有电子阀,且所述电子阀与控制终端。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泵输出端和输入端均和传输管道固定连接,所述传输管道两端均贯穿机房内侧。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输管道一端安装有出水管道,所述传输管道另一端安装有进水管道。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渠顶端设有砂滤层,所述砂滤层为细沙材质,所述砂滤层厚度为5~6cm。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砂滤层顶端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为碎石夯实形成,所述碎石层厚度为20~30cm,所述碎石层顶端设有水流。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房一侧设有房门,所述房门一侧安装有门锁。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通过水塘,实现雨水收集,通过湿度传感器底端插入水渠底端,实现水渠底端湿度的检测,通过湿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终端信号连接,实现当水渠内有水时,自动打开闸门上的电子阀,通过闸门上安装有电子阀,实现水渠内水的收集,通过电子阀与控制终端,实现智能雨水收集;
[0014]2、该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通过水泵输出端和输入端均和传输管道固定连接,实现抽水功能,通过传输管道一端安装有出水管道,实现雨水循环利用,通过传输管道另一端安装有进水管道,实现水塘抽水,通过水渠顶端设有砂滤层,实现透水和贮水,通过砂滤层顶端设有碎石层,从而保证水渠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的影响;
[0015]3、该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通过机房一侧设有房门,实现机房内部的设备维护和保养,通过房门一侧安装有门锁,增加机房的安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便捷,能有效实现雨水收集和储存,且有效防止农田被淹没,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平面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机房平面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水渠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边框;2、农田;3、水渠;4、湿度传感器;5、传输渠;6、闸门;7、机房;8、水塘;9、控制终端;10、水泵;11、传输管道;12、出水管道;13、进水管道;14、房门;15、砂滤层;16、碎石层;17、水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边框1,边框1内设置有若干农田2,农田2之间均设置有水渠3,水渠3内部均设有湿度传感器4,边框1一侧设置有水塘8,水塘8与边框1之间开设有传输渠5,传输渠5上安装有闸门6,闸门6一侧设置有机房7,机房7内安装有水泵10,水泵10两端均设有传输管道11,机房7一侧安装有控制终端9。
[0023]其中,湿度传感器4底端插入水渠3底端,且湿度传感器4均与控制终端9信号连接,通过湿度传感器4底端插入水渠3底端,实现水渠3底端湿度的检测,通过湿度传感器4均与控制终端9信号连接,实现当水渠3内有水时,自动打开闸门6上的电子阀。
[0024]其中,闸门6上安装有电子阀,且电子阀与控制终端9,通过闸门6上安装有电子阀,实现水渠3内水的收集,通过电子阀与控制终端9,实现智能雨水收集。
[0025]其中,水泵10输出端和输入端均和传输管道11固定连接,传输管道11两端均贯穿机房7内侧,通过水泵10输出端和输入端均和传输管道11固定连接,实现抽水功能。
[0026]其中,传输管道11一端安装有出水管道12,传输管道11另一端安装有进水管道13,通过传输管道11一端安装有出水管道12,实现雨水循环利用,通过传输管道11另一端安装有进水管道13,实现水塘8抽水。
[0027]其中,水渠3顶端设有砂滤层15,砂滤层15为细沙材质,砂滤层15厚度为5~6cm,通过水渠3顶端设有砂滤层15,实现透水和贮水。
[0028]其中,砂滤层15顶端设有碎石层16,碎石层16为碎石夯实形成,碎石层16厚度为20~30cm,碎石层16顶端设有水流17,通过砂滤层15顶端设有碎石层16,从而保证水渠3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的影响。
[0029]其中,机房7一侧设有房门14,房门14一侧安装有门锁,通过机房7一侧设有房门14,实现机房7内部的设备维护和保养,通过房门14一侧安装有门锁,增加机房7的安全性。
[0030]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水塘8,实现雨水收集,通过湿度传感器4底端插入水渠3底端,实现水渠3底端湿度的检测,通过湿度传感器4均与控制终端9信号连接,实现当水渠3内有水时,自动打开闸门6上的电子阀,通过闸门6上安装有电子阀,实现水渠3内水的收集,通过电子阀与控制终端9,实现智能雨水收集,通过水泵10输出端和输入端均和传输管道11固定连接,实现抽水功能,通过传输管道11一端安装有出水管道12,实现雨水循环利用,通过传输管道11另一端安装有进水管道13,实现水塘8抽水,通过水渠3顶端设有砂滤层15,实现透水和贮水,通过砂滤层15顶端设有碎石层16,从而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括边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内设置有若干农田(2),所述农田(2)之间均设置有水渠(3),所述水渠(3)内部均设有湿度传感器(4),所述边框(1)一侧设置有水塘(8),所述水塘(8)与边框(1)之间开设有传输渠(5),所述传输渠(5)上安装有闸门(6),所述闸门(6)一侧设置有机房(7),所述机房(7)内安装有水泵(10),所述水泵(10)两端均设有传输管道(11),所述机房(7)一侧安装有控制终端(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4)底端插入水渠(3)底端,且所述湿度传感器(4)均与控制终端(9)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6)上安装有电子阀,且所述电子阀与控制终端(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水模块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喜玲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易道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