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下肢牵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021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牵引手术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下肢牵引系统。该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包括手术床,手术床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连接有旋转定位组件,每个旋转定位组件分别连接有一个悬臂支撑组件;其中一个悬臂支撑组件连接有下肢牵引组件,另一个悬臂支撑组件连接有下肢固定组件;固定组件上还设置有牵引对抗组件,提供一种保证透射效果及手术效率,连接牢固,使用便利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系统。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骨科下肢牵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牵引手术床
,具体涉及一种骨科下肢牵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又称为骨科牵引架,属于骨科手术室的基础设备,可与手术床连接在骨科下肢牵引手术中支撑患者身体,并对患侧下肢进行牵引复位,术中使用C型臂多次对牵引复位部位进行术中摄像拍片,以便确认是否精准复位。传统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普遍存在以下缺陷:
[0003]1、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悬臂组件均由304不锈钢材质制成,凡是有金属框架的部分都无法透射X射线,不锈钢材质的悬臂会造成下肢术中摄片有遮挡。
[0004]2、由于悬臂伸出手术床过长,一般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与手术床的连接结构过于简单,在力臂较长的情况下造成床体不稳。
[0005]3、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其牵引对抗组件的位置要么位于正中,要么位于左侧或右侧两个位置,可调节范围不大,易造成临床使用的不便。
[0006]4、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大多无辅助腿板组件,与牵引组件固定前,靠多名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下肢进行固定,使用极为不便。
[0007]5、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均设置两组下肢牵引组件,健侧下肢亦固定与下肢牵引组件上,造成患者的不适与手术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证透射效果及手术效率,连接牢固,使用便利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
[0009]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包括手术床,所述手术床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连接有旋转定位组件,每个所述旋转定位组件分别连接有一个悬臂支撑组件;
[0010]其中一个悬臂支撑组件连接有下肢牵引组件,另一个悬臂支撑组件连接有下肢固定组件;
[0011]所述固定组件上还设置有牵引对抗组件。
[0012]本技术设置,使用时患者臀部置于牵引对抗组件上,患者的健侧下肢放置到下肢固定组件上进行固定;患者患侧下肢足部通过下肢牵引组件固定,通过下肢牵引组件使得患者足部向牵引对抗组件拉伸,从而对患侧下肢及髋关节进行牵引复位。
[0013]所述手术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通过升降柱连接有臀板,所述臀板连接有背板。
[0014]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与背板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块远离连接轴的一端连接有顶紧板一端,所述顶紧板弯折朝向背板设置,贯穿顶紧板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顶紧手柄,所述顶紧手柄上设置有顶紧块。在连接轴上设置有一个圆珠,通过按钮控制使得圆珠凸出卡入背板中,实现卡位固定,按钮控制圆珠凸出所采用的技术手
段为现有技术,也不属于本技术重点,故不再赘述。使用时,通过旋转顶紧手柄使得顶紧块上移与背板底面相抵,则背板给予一定反作用力支撑,提高设备连接的稳定性。
[0015]所述连接块上方设置有卡槽,所述连接块两侧还设置有防脱块,防脱块位于所述卡槽的下方;
[0016]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朝向连接块的一面设置有挂轴,所述挂轴置于所述卡槽内;
[0017]所述固定板两侧铰接有旋转块一端,所述旋转块位于所述防脱块下方,贯穿所述旋转块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旋转手柄。当将挂轴挂在卡槽时,旋转旋转块使旋转手柄移动至防脱块正下方,转动旋转手柄使其上方与防脱块底面相抵,由此避免挂轴从卡槽内脱出,使其固定牢固。
[0018]还包括对应所述牵引对抗组件设置的辅助腿板组件,所述辅助腿板组件包括腿板,所述腿板靠近固定组件一侧设置有弯折连接板,所述弯折连接板朝向固定组件设置有转接固定轴;
[0019]所述挂轴下方设置有转接架固定套,所述转接固定轴穿过固定板插入转接架固定套内。一般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未设置转接架,必须由2名临床医护人员在床体两侧各怀抱一侧的患者下肢,负担较重。因此设置辅助腿板组件,在未将患者的健侧及患侧下肢连接固定前,可用于暂时放置患者下肢,转接固定轴穿过固定板插入转接架固定套内后,可以通过螺栓穿过转接架固定套套壁压紧转接固定轴紧固固定,松动螺栓即可将辅助腿板组件抽离拆卸。
[0020]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背向连接块一面设置的臀板导轨,所述臀板导轨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若干固定柱连接,固定柱沿臀板导轨线性排列;
[0021]所述牵引对抗组件包括臀板,所述臀板上设置有臀板垫,所述臀板的相反连接有臀板连接架,所述臀板连接架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卡入固定柱内的臀板卡槽;
[0022]所述臀板连接有会阴柱。臀板垫与臀板粘连,臀板连接架通过螺钉与臀板固定连接,固定柱设置为5个,臀板卡槽卡入任意一个固定柱内,用于实现对牵引对抗组件位置的微调,便于临床人员将其更偏向于患者患侧,以使患侧更多的暴露出来,便于术中进行牵引复位部位的摄片,卡入后臀板导轨与固定板起到主要支撑作用。转接架固定套可设置于固定柱的下方。抽离时辅助腿板组件时,松动螺栓后直接抽离,不会影响固定组件对牵引对抗组件的支撑固定。
[0023]所述旋转定位组件包括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定位架;
[0024]所述悬臂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悬臂,所述连接悬臂的一端连接支撑腿,连接悬臂的另一端铰接定位架,定位架上设置有悬臂锁紧定位手柄。支撑腿接地为连接悬臂提供稳定支撑,旋转连接悬臂到设定位置,通过悬臂锁紧定位手柄将连接悬臂锁紧固定。
[0025]所述下肢牵引组件包括与连接悬臂固定连接的牵引支撑臂,所述牵引支撑臂上连接有牵引伸缩器,所述牵引伸缩器连接有牵引靴。牵引支撑臂底部通过固定器与连接悬臂连接固定。
[0026]所述下肢固定组件包括与连接悬臂固定连接的固定支撑臂,所述固定支撑臂通过连接杆连接有下肢固定板。
[0027]使用时患者臀部置于臀板垫上,两腿分别置于会阴柱两侧,患者的健侧下肢放置
到下肢固定组件上进行固定;患者患侧下肢足部与所述下肢牵引组件的牵引靴连接,旋转牵引手柄,牵引靴连带患者足部相对所述会阴柱拉伸,从而对患侧下肢及髋关节进行牵引复位。为了增加设备整体稳定性,可在连接悬臂下方设置移动小车,移动小车上设置支撑固定架为连接悬臂提供支撑。
[0028]所述悬臂支撑组件为碳纤维材质制作。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1、使用了碳纤维材质的悬臂支撑组件,使得术中下肢部位的术中摄片无遮挡。
[0031]2、多重的连接紧定设计,使得即使增长了悬臂床体依然牢固。
[0032]3、实现了牵引对抗组件的微调位置,使得医护人员更方便的达到舒适体位。
[0033]4、设置了辅助腿板组件,减少了医护人员数量及劳动强度,提升了手术效率。
[0034]5、为患者健侧下肢的固定提供了专门的下肢固定组件,使得患者的术中体位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6]图2是本技术使用辅助腿板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术床(1),所述手术床(1)通过连接组件(2)连接有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连接有旋转定位组件(4),每个所述旋转定位组件(4)分别连接有一个悬臂支撑组件(6);其中一个悬臂支撑组件(6)连接有下肢牵引组件(7),另一个悬臂支撑组件(6)连接有下肢固定组件(8);所述固定组件(3)上还设置有牵引对抗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床(1)包括底座(101),所述底座(101)通过升降柱(102)连接有臀板(103),所述臀板(103)连接有背板(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块(201),所述连接块(201)上设置有与背板(104)连接的连接轴(202),所述连接块(201)远离连接轴(202)的一端连接有顶紧板(203)一端,所述顶紧板(203)弯折朝向背板(104)设置,贯穿顶紧板(20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顶紧手柄(204),所述顶紧手柄(204)上设置有顶紧块(2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01)上方设置有卡槽(208),所述连接块(201)两侧还设置有防脱块(209),防脱块(209)位于所述卡槽(208)的下方;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板(301),所述固定板(301)朝向连接块(201)的一面设置有挂轴(302),所述挂轴(302)置于所述卡槽(208)内;所述固定板(301)两侧铰接有旋转块(303)一端,所述旋转块(303)位于所述防脱块(209)下方,贯穿所述旋转块(303)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旋转手柄(30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科下肢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所述牵引对抗组件(5)设置的辅助腿板组件(9),所述辅助腿板组件(9)包括腿板(901),所述腿板(901)靠近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龙泽张贤儒孙聪宋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