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005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包括顶部设有袋口且为软质的袋体,袋体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不可充气段和可充气段,可充气段具有由内层和外层围成的气腔,气腔连接有充气管,可充气段充气后自动撑开,袋口边缘设有可将袋口撑开的弹性撑开环以及可将袋口收紧的牵引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腔镜手术标本的隔离,避免了因手术标本处置不当引起的病灶扩散转移问题。本处置不当引起的病灶扩散转移问题。本处置不当引起的病灶扩散转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涉及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

技术介绍

[0002]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瘢痕少等特点。在腔镜手术中,由于体积较大的标本难于取出,只能延长切口、增加辅助切口或者粉碎后取出。但延长切口和增加辅助切口均会给病人带来创伤,达不到微创的目的。如果标本在体腔内粉碎后取出,则会存在以下缺陷:1、感染性病灶中的病原体在粉碎过程可能会扩散到腹膜腔、胸腔等体腔各处,造成病原体扩散;2、良性肿瘤病灶在粉碎过程中可能会残留在腹膜腔、胸腔等体腔各处,造成肿瘤复发;3、恶性肿瘤病灶可能种植转移,造成肿瘤扩散。目前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一些简易的非密封袋子进行操作,存在诸多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以实现腔镜手术标本的隔离,避免因手术标本处置不当引起的病灶扩散转移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包括顶部设有袋口且为软质的袋体,袋体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不可充气段和可充气段,具有由内层和外层围成的气腔,气腔连接有充气管,可充气段充气后自动撑开,袋口边缘设有可将袋口撑开的弹性撑开环以及可将袋口收紧的牵引线。
[0006]可选地,所述袋体的袋口与腔镜操作平台的入口相适应。
[0007]可选地,所述可充气段充气后的形状在自由状态下呈柱状、桶状或盆状。
[0008]可选地,所述袋体的充气气体为惰性气体。
[0009]可选地,所述袋体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
[0010]可选地,所述牵引线为能够在X线下显影的显影线。
[0011]可选地,所述牵引线的端部连接有拉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腔镜手术标本的隔离,避免了因手术标本处置不当引起的病灶扩散转移问题;在配合腔镜操作平台使用时,能够实现与体腔和手术切口完全隔离,方便标本的剪切,且结构简单可靠。
[0013]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充气管1、弹性撑开环2、牵引线3、拉环4、气腔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19]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0]请参阅图1,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包括顶部设有袋口且为软质的袋体,袋体由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制作,袋体可为弹性材质也可为非弹性材质,袋体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不可充气段和可充气段,可充气段为囊状结构,可充气段具有由内层和外层围成的气腔5,气腔5连接有充气管1,可充气段充气后自动撑开,袋口边缘设有可将袋口撑开的弹性撑开环2以及可将袋口收紧的牵引线3。
[0021]优选地,袋体的袋口与腔镜操作平台的入口相适应。
[0022]优选地,可充气段充气后的形状在自由状态下呈柱状、桶状或盆状。
[0023]优选地,袋体的充气气体为惰性气体。
[0024]优选地,袋体由硅胶或聚氨酯制作。
[0025]优选地,牵引线3为能够在X线下显影的显影线。
[0026]优选地,牵引线3的端部连接有拉环4。
[0027]实施例
[0028]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包括顶部设有袋口且为软质的袋体,袋体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不可充气段和可充气段,不可充气段为单层结构,可充气段为双层结构,可充气段具有由内层和外层围成的气腔5,气腔5连接有充气管1,可充气段充气后自动撑开,袋口边缘设有可将袋口撑开的弹性撑开环2以及可将袋口收紧的牵引线3,牵引线3为能够在X线下显影的显影线,以利于辨识和提取标本,牵引线3末端连接有拉环4,方便提拉操作,袋体的充气气体为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
[0029]本实施例中位于袋口的弹性撑开环2,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打开状态,有利于标本置入和体腔内操作;袋体的材质为对人体无害、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硅胶或聚氨酯等材质;袋体上部分的不可充气段和下部分的可充气的结构,可以为不同材质;采用双层的气囊构造,能够减小隔离袋意外破裂造成的病灶扩散和播散的风险。
[0030]本隔离袋的使用方法如下:
[0031]腔镜手术解剖出病灶以后,打开腔镜操作平台,在体腔内置入袋体,并将可显影的牵引线3置于体外。然后,将操作平台复位,在体腔内充入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重新形成体腔的充气环境,体腔体积增大,标本隔离袋袋口借助弹性环的结构自然展开,将手术标本置入隔离袋中。再打开腔镜操作平台的上部分结构,牵拉牵引线3,收紧袋口,逐渐拉出隔离袋,此时袋体上部不可充气部分位于入路切口及操作平台内侧,缓慢打开隔离袋口,将隔离袋口固定在操作平台上,将充气导管连接到气源和压力检测装置上,充入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维持合适气压,充气后隔离袋形成一个塑形的环境,该环境与体外相通,与体腔和手术切口完全隔离。在隔离袋内完成标本剪切操作,逐渐取出标本并标记,操作完成释放气囊、气柱以及气腔内气体,待标本隔离袋萎缩后再次牵拉可显影牵引线3封闭袋口,然后将残留的细小病灶和液体成分随袋体一起取出。
[0032]本技术实现了腔镜手术标本的隔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袋口且为软质的袋体,袋体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不可充气段和可充气段,可充气段具有由内层和外层围成的气腔,气腔连接有充气管,可充气段充气后自动撑开,袋口边缘设有可将袋口撑开的弹性撑开环以及可将袋口收紧的牵引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袋口与腔镜操作平台的入口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状腔镜手术标本隔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气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君齐蕊邓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