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耳鼻喉科临床用喷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耳鼻喉科临床用喷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耳鼻喉临床用喷药装置是耳鼻喉临床常用的为患者局部喷药的医疗装置。现有的医疗耳鼻喉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喷药的位置很难控制,导致药液消耗大,治疗针对性不强,此外冰冷的药液对患者刺激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技术目的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医疗耳鼻喉科临床用喷药装置。本技术设置药液混合组件,一方面加快药粉的溶解,使得药液混合均匀,另一方面提高药液温度,减少喷药治疗室对人体的刺激;设置卡合件调节喷药的深度,通过拨动块调节喷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耳鼻喉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包括壳体(1)、隔板(2)、活塞板(6)、推动杆(7)、单向压力阀一(8)和单向压力阀二(9);隔板(2)设置在壳体(1)内,且将其分隔为第一蓄药腔(3)和第二蓄药腔(4);第一蓄药腔(3)上设置有带塞的进药管(5);活塞板(6)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第二蓄药腔(4)内;推动杆(7)设置在活塞板(6)的一侧,且延伸至壳体(1)外部;单向压力阀一(8)和单向压力阀二(9)位于活塞板(6)的另一侧;单向压力阀一(8)连通第二蓄药腔(4)和外部;单向压力阀二(9)连通第一蓄药腔(3)和第二蓄药腔(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药液混合组件(10)和喷药组件(11);药液混合组件(10)设置在第一蓄药腔(3);喷药组件(11)设置在壳体(1)上;药液混合组件(10)包括过滤筒(12)、搅拌杆(13)、加热件(14)、第一搅拌架(15)、第二搅拌架(16)和转盘(17);过滤筒(12)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其开口端连接第一蓄药腔(3)的内壁一侧,且与进药管(5)连通;搅拌杆(1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蓄药腔(3)的内壁另一侧,另一端穿过过滤筒(12)的封闭端,伸入过滤筒(12)内,且与加热件(14)连接;第一搅拌架(15)设置在加热件(14)上;第二搅拌架(16)设置在过滤筒(12)的外围,且与搅拌杆(13)连接;转盘(17)转动设置在壳体(1)外部,且与搅拌杆(13)的一端通过密封件连接;喷药组件(11)包括密封套(18)、密封座(19)、支撑杆(20)、伸缩杆(21)、喷头(23)、卡合件(24)和出液管(30);密封套(18)设置在壳体(1)上;密封座(19)设置在壳体(1)的外壁上,且与密封套(18)密封转动连接;支撑杆(20)的一端伸入密封座(19)和密封套(18),且与二者转动连接;伸缩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