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75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包括上顶板,所述上顶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槽,第二螺纹槽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圆球,螺纹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板,螺纹柱的底部设置有下顶板,下顶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槽,第一螺纹槽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该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凹槽的配合,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设置的第二限位板与第一凹槽的配合,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上顶板与下顶板分离,通过设置的第三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可以将上顶板与下顶板相连接。下顶板相连接。下顶板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领域,特别涉及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

技术介绍

[0002]气动薄膜调节阀简称为调节阀,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构成,调节阀是最终控制元件的最广泛使用的型式,其他的最终控制元件包括计量泵、调节挡板和百叶窗式挡板、可变斜度的风扇叶片、电流调节装置以及不同于阀门的电动机定位装置,调节阀主要用于调节系统,阀内座取出器,是取出阀座以便更换的专用工具,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大多是使用镊子钳子等工具,容易对阀内座表面造成损害,影响密封效果,因此就需要一种专门的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包括上顶板,所述上顶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槽,所述第二螺纹槽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圆球,所述螺纹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板,所述螺纹柱的底部设置有下顶板,所述下顶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螺纹槽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下顶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下顶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顶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腔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上顶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上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螺纹槽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上顶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顶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的内腔插设有第四固定柱,所述第四固定柱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板,所述第四固定柱的上下两端对称套设有弹簧。
[0006]优选的,所述上顶板与下顶板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顶块与第二顶块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顶块与第一顶块组合成一个锥形,所述第四限位槽的大小与第二限位槽的大小相同,所述第四限位槽的位置与第二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限位槽内腔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槽与第一螺纹槽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螺纹槽与第一螺纹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三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柱的位置与第一凹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固定柱远离上顶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外表面与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在第一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位置与第二凹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柱远离下顶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表面与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在第二凹槽的内部。
[0009]优选的,所述第四固定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第四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板分别设置在第四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的内部,两个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第四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的内部,两个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两个限位环与两个第三限位板的中部。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柱设置在第一螺纹槽的内部,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与第二螺纹槽的内腔壁体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与第一螺纹槽的内腔壁体螺纹连接,所述第四限位板设置在第三限位槽与第一限位槽的内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凹槽的配合,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通过设置的第二限位板与第一凹槽的配合,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上顶板与下顶板分离,通过设置的第三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可以将上顶板与下顶板相连接,通过设置的第四固定柱与第三限位板、弹簧、第四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配合,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上顶板与下顶板分离,同时也可以使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始终有一个向内的力,方便收缩,通过设置的螺纹柱与第三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的配合,可以通过旋转螺纹柱控制上顶板与下顶板的距离,进而调整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的距离,方便对阀内座进行取出,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柱与圆球的配合,可以方便对螺纹柱进行旋转,通过设置的第二顶块与第一顶块,可以方便将上顶板送入调节阀内,通过第二固定块将调节阀绷紧,进而方便将阀内座取出。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剖面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下顶板的顶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下顶板的立体图。
[0017]图中:1、上顶板;2、螺纹柱;3、下顶板;4、第一固定柱;5、圆球;6、第一螺纹槽;7、第一限位槽;8、第一凹槽;9、第二固定柱;10、第一限位板;11、第一固定块;12、第一顶块;13、第二限位槽;14、限位环;15、第二凹槽;16、第三固定柱;17、第二限位板;18、第三限位槽;19、第四限位槽;20、第四固定柱;21、第三限位板;22、弹簧;23、第二螺纹槽;24、第四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如图1

4所示,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包括上顶板1,上顶板1与下顶板3的
大小相同,上顶板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槽23,第二螺纹槽23与第一螺纹槽6的大小相同,第二螺纹槽23与第一螺纹槽6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螺纹槽2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2,螺纹柱2设置在第一螺纹槽6的内部,螺纹柱2的外表面与第二螺纹槽23的内腔壁体螺纹连接,螺纹柱2的外表面与第一螺纹槽6的内腔壁体螺纹连接,螺纹柱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4,第一固定柱4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圆球5,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柱4与圆球5的配合,可以方便对螺纹柱2进行旋转,螺纹柱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板24,第四限位板24设置在第三限位槽18与第一限位槽7的内部,螺纹柱2的底部设置有下顶板3,下顶板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槽6,第一螺纹槽6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下顶板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8,下顶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9,第二固定柱9的位置与第二凹槽15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固定柱9远离下顶板3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15的内部,第二固定柱9的外表面与螺纹柱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第二固定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0,第一限位板10设置在第二凹槽15的内部,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板10与第二凹槽15的配合,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下顶板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包括上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螺纹槽(23),所述第二螺纹槽(2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柱(2),所述螺纹柱(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4),所述第一固定柱(4)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圆球(5),所述螺纹柱(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限位板(24),所述螺纹柱(2)的底部设置有下顶板(3),所述下顶板(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槽(6),所述第一螺纹槽(6)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第一限位槽(7),所述下顶板(3)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下顶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9),所述第二固定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0),所述下顶板(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11),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顶块(12),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顶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3),所述第二限位槽(13)的内腔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4),所述上顶板(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5),所述上顶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柱(16),所述第三固定柱(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17),所述第二螺纹槽(23)内腔的右侧开设有第三限位槽(18),所述上顶板(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块(25),所述第二固定块(25)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顶块(26),所述第二固定块(25)的底部开设有第四限位槽(19),所述第四限位槽(19)的内腔插设有第四固定柱(20),所述第四固定柱(20)的上下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板(21),所述第四固定柱(20)的上下两端对称套设有弹簧(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阀内座取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板(1)与下顶板(3)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固定块(25)与第一固定块(11)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顶块(12)与第二顶块(26)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顶块(26)与第一顶块(12)组合成一个锥形,所述第四限位槽(19)的大小与第二限位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国营宁俊杨邵波张建英张争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兴宏安装检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