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导管固定渗液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9744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3
一种一次性导管固定渗液收集装置,解决穿刺点局部渗液所导致的需要频繁更换敷料,增加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患者和家属的生理及心理压力大的问题。包括由固定盘主体构成的粘性固定盘,其特征在于:固定盘主体上、与患者皮肤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胶条;固定盘主体中部的胶圈容置腔内固定设置有防水胶圈;穿刺点的引流导管经由防水胶圈中部的引流腔引出;引流导管的延伸段,通过固定胶带定位于穿刺点周围的皮肤;防水胶圈朝向患者脚部的一侧,通过引流腔内侧壁上的菱形引流凹槽与储液袋相连。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在固定引流管的同时,防止穿刺点局部渗液流出,避免敷料的频繁更换,劳动强度低,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压力,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疗资源浪费。疗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导管固定渗液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在固定引流管的同时,防止穿刺点局部渗液流出,避免敷料的频繁更换,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压力,有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一次性导管固定渗液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科室的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因恶性胸、腹腔积液或恶性肿瘤压迫导致的高位梗阻性黄疸的部分患者,在穿刺置管术后体表穿刺点局部渗液的情况。穿刺点局部出现渗液的主要原因是,经引流腔的内外压力差较大,或引流管长期留置后穿刺点局部炎症反应消退且窦道形成。根据临床观察,出现穿刺点局部少量渗液的患者占总体患者的60%左右,出现局部大量渗液的患者占总体患者的40%左右;并且,一般出现穿刺点局部渗液的时间为置管引流术后的5~7日,少部分置管引流患者因被引流腔内外压力差过大,可能在术后当日即出现穿刺点局部渗液。由于穿刺点的局部渗液,导致需要频繁更换将引流管固定于患者体表的敷料,不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生理及心理压力,同时,也浪费护理及医疗资源。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导管固定和防止局部渗液流出的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固定引流管的同时,防止穿刺点局部渗液流出,避免敷料的频繁更换,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压力,有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的一次性导管固定渗液收集装置。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次性导管固定渗液收集装置包括粘性固定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固定盘由固定盘主体构成,固定盘主体上、与患者皮肤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胶条;所述固定盘主体的中部设置有胶圈容置腔,胶圈容置腔内固定设置有防水胶圈;所述防水胶圈由环形胶圈主体构成,环形胶圈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引流腔,并且,穿刺点的引流导管经由防水胶圈中部的引流腔引出,所述引流导管的延伸段,则通过固定胶带定位于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同时,所述防水胶圈朝向患者脚部的一侧,还通过引流腔内侧壁上设置的菱形引流凹槽,与粘性固定盘上设置的储液袋的入口相连通。
[0005]所述防水胶圈的环形胶圈主体上、靠近患者皮肤的一侧,还设置有沿引流导管延伸方向布置的导管卡接槽。以利用防水胶圈上的导管卡接槽将穿刺点处的引流导管固定住,进而有效减小脱管的风险,并利于引流导管的顺畅延伸。
[0006]所述粘性固定盘的固定盘主体上、与防水胶圈的导管卡接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管外行凹槽。以使引流导管的延伸段穿过粘性固定盘的导管外行凹槽,从而,在避免对引流导管挤压的同时,便于粘性固定盘的稳固粘贴。
[0007]所述固定胶带包括吸水垫,吸水垫下侧的胶面与患者穿刺点周围的皮肤相贴合,并且,所述吸水垫还通过导管固定卡扣与引流导管的延伸段固定相连。以利用导管固定卡
扣将引流导管的延伸段平直地固定在固定胶带的吸水垫上,进而便于对引流导管内液体的观察,增加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0008]所述储液袋的下端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上还设置有止流夹。以通过排液口将储液袋内多余的液体排放出去,并利用止流夹封闭住排液口。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采用由固定盘主体构成的粘性固定盘,固定盘主体上、与患者皮肤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胶条;固定盘主体中部的胶圈容置腔内固定设置有防水胶圈;防水胶圈由环形胶圈主体构成,环形胶圈主体的中部设置有引流腔,并且,穿刺点的引流导管经由防水胶圈中部的引流腔引出,引流导管的延伸段,则通过固定胶带定位于穿刺点周围的皮肤;防水胶圈朝向患者脚部的一侧,通过引流腔内侧壁上设置的菱形引流凹槽,与粘性固定盘上的储液袋入口相连通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能够在固定引流管的同时,防止穿刺点局部渗液流出,避免敷料的频繁更换,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身心压力,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的粘性固定盘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图1中的防水胶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图1的A向视图。
[0014]图5是图1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5]图中序号说明:1粘性固定盘、2防水胶圈、3储液袋、4引流导管、5导管外行凹槽、6固定胶带、7排液口、8止流夹、9固定盘主体、10胶圈容置腔、11环形胶圈主体、12引流腔、13导管卡接槽、14菱形引流凹槽、15吸水垫、16导管固定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根据图1~5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该一次性导管固定渗液收集装置包括由固定盘主体9构成的粘性固定盘1,粘性固定盘1的固定盘主体9可采用医用橡胶制成;并且,固定盘主体9上、与患者皮肤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抗过敏胶条。固定盘主体9的中部设置有胶圈容置腔10,胶圈容置腔10内固定设置有防水胶圈2。防水胶圈2由环形胶圈主体11构成,环形胶圈主体11的中部设置有引流腔12。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环形胶圈主体11可采用医用抗过敏橡胶制成,且环形胶圈主体11的直径可以为2厘米,厚度可以为0.5厘米。
[0017]同时,穿刺点的引流导管4经由防水胶圈2中部的引流腔12引出,引流导管4的延伸段,则通过固定胶带6定位于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固定胶带6包括吸水垫15,吸水垫15下侧的胶面设置有防粘纸;使用时,先撕开防粘纸,再将吸水垫15下侧的胶面与患者穿刺点周围的皮肤相贴合;并且,吸水垫15还通过导管固定卡扣16与引流导管4的延伸段固定相连。从而,利用导管固定卡扣16将引流导管4的延伸段平直地固定在固定胶带6的吸水垫15上,以便于对引流导管4内液体的观察,增加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0018]防水胶圈2朝向患者脚部的一侧,还通过中部引流腔12内侧壁上设置的菱形引流凹槽14,与粘性固定盘1上设置的储液袋3的入口相连通。并且,储液袋3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袋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液口7,排液口7上还设置有止流夹8;以通过排液口7将储
液袋3内多余的液体排放出去,并利用止流夹8封闭住排液口7。防水胶圈2的环形胶圈主体11上、靠近患者皮肤的一侧,还设置有沿引流导管4延伸方向布置的导管卡接槽13,进而利用防水胶圈2上的导管卡接槽13将穿刺点处的引流导管4固定住,有效减小脱管的风险,并利于引流导管4的顺畅延伸。另外,粘性固定盘1的固定盘主体9上、与防水胶圈2的导管卡接槽1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管外行凹槽5,进而使引流导管4的延伸段穿过粘性固定盘1的导管外行凹槽5,在避免对引流导管4挤压的同时,便于粘性固定盘1的稳固粘贴。
[0019]该一次性导管固定渗液收集装置使用时,首先,在穿刺点置入引流导管4;然后,将粘性固定盘1上、带有胶条的一侧,粘贴于体表穿刺口的正中位置,并且,使防水胶圈2中部引流腔12内侧壁上的菱形引流凹槽14,朝向患者脚部的方向。之后,引流导管4的延伸段,依次穿过防水胶圈2的导管卡接槽1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导管固定渗液收集装置,包括粘性固定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性固定盘(1)由固定盘主体(9)构成,固定盘主体(9)上、与患者皮肤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胶条;所述固定盘主体(9)的中部设置有胶圈容置腔(10),胶圈容置腔(10)内固定设置有防水胶圈(2);所述防水胶圈(2)由环形胶圈主体(11)构成,环形胶圈主体(11)的中部设置有引流腔(12),并且,穿刺点的引流导管(4)经由防水胶圈(2)中部的引流腔(12)引出,所述引流导管(4)的延伸段,则通过固定胶带(6)定位于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同时,所述防水胶圈(2)朝向患者脚部的一侧,还通过引流腔(12)内侧壁上设置的菱形引流凹槽(14),与粘性固定盘(1)上设置的储液袋(3)的入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导管固定渗液收集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宁吴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