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587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2:01
一种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包括一锅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内设有一煎药腔(11),针对煎药腔(11)设有加热装置(111);所述锅体(1)内悬设有至少一个存药容器(12),该存药容器(12)位于煎药腔(11)上方;针对所述存药容器(12)设有倾倒装置,该倾倒装置具有一执行机构和一驱动部件,执行机构在驱动部件作用下使存药容器(12)具有存放和倾倒两种工作状态,当存药容器(12)处在存放工作状态时存药容器(12)能够存放药材,当存药容器(12)处在倾倒工作状态时将存药容器(12)中药拨入或倒入锅内。作状态时将存药容器(12)中药拨入或倒入锅内。作状态时将存药容器(12)中药拨入或倒入锅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煎药锅。

技术介绍

[0002]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煎中药时应注意很多细节。除整体的煎煮时间、火候等问题外,中药还有“先煎”和“后下”之别。
[0003]“先煎”和“后下”就是指对于一些特殊药物在煎药时加入的时刻的不同,需要区别对待,有的要先加入,有的要后加。如,先煎30分钟的中药(只有先煎才起作用):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有一些药需要先煎 1~2 小时(减毒或去毒)的中药:乌头、附子、商陆等。而煎药时的“后下”是为了减少中药因为长时间熬煮造成有效成分破坏或流失,放入时机是在煎煮时间的最后5~10 分钟下锅即可。需要后下的中药主要是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包括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沉香、降香、青蒿、细辛等;一些久煎容易减轻功效的药物,如钩藤、杏仁、生大黄等。
[0004]传统煎药锅就一个锅腔,其每次加药都需要人工来完成,需要人工守着,这耗人力,且倾倒药材以及清洗的很麻烦,操作非常不便。
[0005]而现有的机械化煎药装置,多是采用机械手对着煎药锅进行加药操作,若设计为多次放药,就要多个泡药桶,多次倾倒,成本高、设备复杂度高,也不便于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以简单结构、低成本,方便于实现中药的先煎后下。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包括一锅体,所述锅体内设有一煎药腔,针对煎药腔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煎药腔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存药容器;
[0008]针对所述存药容器设有倾倒装置,该倾倒装置具有一执行机构和一驱动部件,执行机构在驱动部件作用下使存药容器具有存放和倾倒两种工作状态,当存药容器处在存放工作状态时存药容器能够存放药材,当存药容器处在倾倒工作状态时将存药容器中药拨入或倒入锅内。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存药容器是直接安装于锅体上,也可以是以可拆卸的方式置于锅体上,以便存药容器可随时取下清洗。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针对煎药腔设有加热装置
”ꢀ
中的加热装置设置的位置不限,可以设置在煎药腔内,也可以设置在外部,只要能对煎药腔进行加热即可;并且,加热装置具体采有的形式也不限,可以是电热装置,也可以是通蒸汽的夹层,还可以是微波等等加热方式。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部件”可以是自动化装置,比如电动或气动,也可以是手动,人力驱动。
[0012]上述方案中,所述存药容器通过一横向的旋转轴铰接于锅体壁上;当存药容器处在存放工作状态时,其碗口朝上,而当存药容器处在倾倒工作状态时,其碗口朝下;所述旋转轴经执行机构与驱动部件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执行机构为传动机构,而驱动部件为一电机。
[0014]上述方案中,所述存药容器固定设置在煎药腔上方;所述存药容器内设有一拨板,该拨板与存药容器壁铰接,拨板经执行机构与驱动部件连接,当存药容器处在倾倒工作状态时,其拨板能够通过摆动将存药容器内的中药拨出。
[0015]进一步,所述存药容器为一半球形的碗状结构,所述拨板为与存药容器匹配的半圆形片,拨板顶部设转轴与所述存药容器的碗口处铰接,所述转轴经执行机构与驱动部件连接。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存药容器固定设置在煎药腔上方,存药容器底部设有掉落口,该掉落口上设有闸门,该闸门经执行机构与驱动部件连接;当存药容器处在倾倒工作状态时,掉落口上的闸门打开,能够使存药容器内的中药掉落。
[0017]上述方案中,所述煎药腔上设有排放口,该排放口上设有阀门。进一步,所述排放口上还挡设有过滤网。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是在锅体内设置存药容器,使用时先在煎药腔内放入先煎的药材和水,而在存药容器内存放后下的药材和水,然后启动加热装置对煎药腔内的药先进行煎煮,此时存药容器内的后下的药材还在浸泡状态,而当后下的时刻到时,就启动驱动部件经执行机构驱动存药容器切换到倾倒工作状态,将存药容器中后下的药材倒入煎药腔后,继续进行煎煮,从实现了中药的先煎后下操作。如此设计锅体体积小,结构紧凑,成本低,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0022]以上附图中: 1、锅体;11、煎药腔;111、加热装置;112、排放口;12、存药容器;121、旋转轴;1211、手摇把手;122、拨板;1221、转轴;123、掉落口;1231、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4]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
[0025]一种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参见图1所示,包括一锅体1,所述锅体1内设有一煎药腔11,针对煎药腔11设有加热装置111。所述加热装置111在图1中举例为设置在煎药腔11底部的电加热板,实际中也可以是其他加热形式,比如电热丝、通蒸汽的夹层(即蒸汽加热)、燃气炉(即明火加热),甚至也可以采用微波加热装置等。所述加热装置111可以内置于锅体1上,也可以是外置,只要加热装置能够对其对应需要的部位加热即可。
[0026]参见图1所示,所述锅体1内悬设有至少一个存药容器12,具体图1中举例是设有两个存药容器12,所述存药容器12位于煎药腔11上方。
[0027]参见图1所示,针对所述存药容器12设有倾倒装置,所述倾倒装置具有一执行机构和一驱动部件,执行机构在驱动部件作用下使存药容器12具有存放和倾倒两种工作状态,当存药容器12处在存放工作状态时存药容器12能够存放药材,当存药容器12处在倾倒工作状态时将存药容器12中药拨入或倒入锅内。
[0028]具体,如图1所示,所述存药容器12举例为一碗状结构,它通过一横向的旋转轴121铰接于锅体1壁上。当存药容器12处在存放工作状态时,其碗口朝上,而当存药容器12处在倾倒工作状态时,其碗口朝下。所述旋转轴121经执行机构与驱动部件连接。
[0029]如图1所示,最佳是所述旋转轴121延伸出与手摇把手连接,该手摇把手1211即作为所述执行机构,以人力作为驱动部件来转动手摇把手1211,即可驱动存药容器12切换工作状态。
[0030]为了便于排出煎好的中药,在煎药腔11上设有排放口112(通常设于底部为佳),该排放口112上设有阀门。所述排放口112上还挡设有过滤网,以便过滤。
[0031]使用本实施例时,初始状态存药容器12为碗口朝上的存放工作状态,先在煎药腔11内放入需要先煎的药材和水,而在存药容器12内存放后下的药材和水,然后启动加热装置对煎药腔11内的药先进行煎煮,此时存药容器12内的后下的药材还在浸泡状态,而当后下的时刻到时,就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包括一锅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内设有一煎药腔(11),针对煎药腔(11)设有加热装置(111);所述煎药腔(11)上方设有至少一个存药容器(12);针对所述存药容器(12)设有倾倒装置,该倾倒装置具有一执行机构和一驱动部件,执行机构在驱动部件作用下使存药容器(12)具有存放和倾倒两种工作状态,当存药容器(12)处在存放工作状态时存药容器(12)能够存放药材,当存药容器(12)处在倾倒工作状态时能够使存药容器(12)中药落入锅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药容器(12)通过一横向的旋转轴(121)铰接于锅体(1)壁上;当存药容器(12)处在存放工作状态时,其碗口朝上,而当存药容器(12)处在倾倒工作状态时,其碗口朝下;所述旋转轴(121)经执行机构与驱动部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为传动机构,而驱动部件为一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先煎后下的煎药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存药容器(12)它固定设置在煎药腔(11)上方;所述存药容器(12)内设有一拨板(122),该拨板(122)与存药容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信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