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管路的雷达液位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171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路的雷达液位计,包括外壳、对应于外壳口部的盖板、设于外壳内的电池和内壳组件,所述盖板边缘设有安装孔,外壳的敞口边缘对应安装孔设有螺孔,所述外壳敞口设置,敞口边缘处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对应设有密封圈;所述外壳底部设有用于限位电池的第一限位槽、位于外壳圆心位置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内壳组件包括内壳、嵌设于内壳内的RTU电路模块、封装在内壳敞口位置的雷达波透镜,所述雷达波透镜一端嵌入第二限位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与盖板相连的外壳及内部的内壳组件一起安装到井盖上,无需安装人员下井安装或维修;且有效增强了输出输入的稳定性。电池能够长时间供电,降低维修频率。降低维修频率。降低维修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下管路的雷达液位计


[0001]本技术涉及水文水利检测用具
,尤其是一种用于地下管路的雷达液位计。

技术介绍

[0002]雷达液位计是通过一个可以发射能量波的装置发射能量波,能量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由一个接收装置接收反射信号,从而进行工作的微波物位计。雷达液位计根据测量能量波动运动过程的时间差,来确定物位变化情况;由电子装置对微波信号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与物位相关的电信号进行工作。
[0003]目前,安装在市政地下排水系统系统中监测地下管网中的液位计多安装在下水道井壁上,安装时,需要借助安装支架,安装人员需要下井安装,现场施工繁琐,后期维护困难。而且,所使用的液位计为市面上常见的金属外壳液位计,这种金属外壳液位计长期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使用,金属连接处会因长期的锈蚀而产生松动,从而影响设备的密封效果,导致设备内电路因受潮进水而受损,进而导致设备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雷达物位计,用于安装在下水井盖的下端面上,无需安装人员下井,而且能够增强信号的输出传播和输入接收,从而便于安装和监测。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地下管路的雷达液位计,包括外壳、对应于外壳口部的盖板、设于外壳内的电池和内壳组件,
[0007]所述盖板边缘设有安装孔,外壳的敞口边缘对应安装孔设有螺孔,
[0008]所述外壳敞口设置,敞口边缘处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对应设有密封圈;所述外壳底部设有用于限位电池的第一限位槽、位于外壳圆心位置的第二限位槽,
[0009]所述内壳组件包括内壳、嵌设于内壳内的RTU电路模块、封装在内壳敞口位置的雷达波透镜,所述雷达波透镜一端嵌入第二限位槽中。
[0010]所述第二限位槽为阶梯槽,包括位于外壳底壁中间位置的第一沉槽、围在第一沉槽周围的第二沉槽。
[0011]所述第一沉槽的轮廓为圆形,第二沉槽的轮廓为矩形;第一沉槽的槽深大于第二沉槽的槽深。
[0012]所述雷达波透镜的中心位置设置球形凸起,球形凸起嵌入第一沉槽内,球形凸起的外圆轮廓与第一沉槽的内壁相契合。
[0013]所述内壳为立方体,立方体平行于外壳壳体中轴线的棱边处倒角设置,内壳轮廓与第二沉槽的内壁相契合。
[0014]所述内壳背离雷达波透镜一端压有内壳压板,内壳压板压在内壳的对角线处,内
壳压板两端沿着内壳的倒角面延伸至雷达波透镜处。
[0015]所述内壳压板靠近防尘板一端弯折有翻边,翻边与防尘板共面设置,固定在外壳底壁上。
[0016]电池对应在内壳的四个侧壁处,电池的顶部低于内壳的顶部。
[0017]所述盖板的外径与外壳的外径相等。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在盖板上设置安装孔,将与盖板相连的外壳及内部的内壳组件一起安装到井盖上,无需安装人员下井安装或维修。
[0020]本实施例中,采用高分子塑料材质作为外壳、内壳组件的原料,相较于金属材质就避免了锈蚀的可能,避免因为锈蚀影响密封性的情况。
[0021]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用于对电池、电容、内壳等部件,使整个装置结构稳定;其中的RTU电路模块等部件发出信号、接收信号几乎不受金属外壳的屏蔽影响,有效增强了输出输入的稳定性。电池能够长时间供电,降低维护频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安装完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安装完成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安装完成的剖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内壳组件的剖视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中内壳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中内壳组件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0029]图8为本技术中内壳组件隐藏内壳的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RTU电路模块的位置。
[0030]图9为本技术中内壳的立体图。
[0031]图10为天线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隐藏外壳。
[0032]其中:1、外壳;2、盖板;3、电池;4、内壳组件;5、安装孔;6、螺孔;7、密封槽;8、密封圈;9、第一限位槽;10、第二限位槽;11、天线;12、密度垫棉;13、电容;
[0033]401、内壳;402、RTU电路模块;403、雷达波透镜;404、连接柱;405、内壳压板;406、翻边;407、雷达射频电路模块;
[0034]101、第一沉槽;102、第二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6]如图1

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雷达物位计,包括外壳1、对应于外壳1口部的盖板2、设于外壳1内的电池3和内壳组件4,
[0037]盖板2边缘设有安装孔5,外壳1的敞口边缘对应安装孔5设有螺孔6,
[0038]外壳1敞口设置,敞口边缘处设有密封槽7,密封槽7内对应设有密封圈8;外壳1底部设有用于限位电池3的第一限位槽9、位于外壳1圆心位置的第二限位槽10,
[0039]内壳组件4包括内壳401、嵌设于内壳401内的RTU电路模块402、封装在内壳401敞口位置的雷达波透镜403,雷达波透镜403一端嵌入第二限位槽10中。
[0040]第二限位槽10为阶梯槽,包括位于外壳1底壁中间位置的第一沉槽101、围在第一沉槽101周围的第二沉槽102。
[0041]第一沉槽101的轮廓为圆形,第二沉槽102的轮廓为矩形;第一沉槽101的槽深大于第二沉槽102的槽深。
[0042]雷达波透镜403的中心位置设置球形凸起404,球形凸起404嵌入第一沉槽101内,球形凸起404的外圆轮廓与第一沉槽101的内壁相契合。
[0043]内壳401为立方体,立方体平行于外壳1壳体中轴线的棱边处倒角设置,内壳401轮廓与第二沉槽102的内壁相契合。
[0044]内壳401背离雷达波透镜403一端压有内壳压板405,内壳压板405压在内壳401的对角线处,内壳压板405两端沿着内壳401的倒角面延伸至雷达波透镜403处。
[0045]内壳压板405靠近防尘板一端弯折有翻边406,翻边406与防尘板共面设置,固定在外壳1底壁上。
[0046]电池3对应在内壳401的四个侧壁处,电池3的顶部低于内壳401的顶部。
[0047]盖板2的外径与外壳1的外径相等。
[0048]盖板2和外壳1之间或采用卡扣结构相接。
[0049]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如下:
[0050]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中整体安装完成的立体示意图,安装完成后,整体结构呈圆柱形,顶部的盖板2上设置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管路的雷达液位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对应于外壳(1)口部的盖板(2)、设于外壳(1)内的电池(3)和内壳组件(4),所述盖板(2)边缘设有安装孔(5),外壳(1)的敞口边缘对应安装孔(5)设有螺孔(6),所述外壳(1)敞口设置,敞口边缘处设有密封槽(7),密封槽(7)内对应设有密封圈(8);所述外壳(1)底部设有用于限位电池(3)的第一限位槽(9)、位于外壳(1)圆心位置的第二限位槽(10),所述内壳组件(4)包括内壳(401)、嵌设于内壳(401)内的RTU电路模块(402)、封装在内壳(401)敞口位置的雷达波透镜(403),所述雷达波透镜(403)一端嵌入第二限位槽(10)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路的雷达液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0)为阶梯槽,包括位于外壳(1)底壁中间位置的第一沉槽(101)、围在第一沉槽(101)周围的第二沉槽(10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路的雷达液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槽(101)的轮廓为圆形,第二沉槽(102)的轮廓为矩形;第一沉槽(101)的槽深大于第二沉槽(102)的槽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路的雷达液位计,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强王星夏登明
申请(专利权)人:智驰华芯无锡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