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保水剂的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900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水剂的生产设备,涉及保水剂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壳体、电机和收集箱;壳体外侧设有夹套,分别通过对夹套内通入60℃至80℃的热水和室温下的自来水,分别实现对装置内原料的反应和生成的保水剂凝固;原料口可拆卸连接有原料口盖;U型杆和推进式叶片对装置内的原料进行搅拌,加快反应;U型杆将壳体侧壁和壳体底部的原料刮动,使其集中到壳体底部;通过压力口加压,使得装置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松动出料口处的阀门,使得保水剂从出料口进入收集箱,打开风扇的开关,对从斜板滑落的保水剂加快冷凝成型,至分装口分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实现效果好,适于推广。适于推广。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水剂的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保水剂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保水剂的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保水剂,即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吸水能力较强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能够起到快速保持水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作物生理机能的作用;无毒无害,反复释水、吸水,因此农业上人们把它比喻为“微型水库”;同时,它还能吸收肥料、农药、并缓慢释放,增加肥效、药效;高吸水性树脂广泛用于农业、林业、园艺、建筑材料;在工业方面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缆、造纸、传感器、灭火器具、纤维制品、化妆品、食品保鲜、膨胀玩具等;
[0003]在制备保水剂凝胶过程中,由于凝胶具有一定粘性,在导出凝胶时容易导出不彻底,且附着在装置或设备的内壁难以清洗;并且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装置加热,加热后又需要降温冷凝成型,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保水剂的生产设备,解决装置内壁难以清洗,以及加热后对装置降温不方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水剂的生产设备,包括壳体、电机和收集箱;所述壳体底部分别设有若干支撑柱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接有收集箱的收集口;所述壳体外侧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上端设有介质进口,所述夹套下端设有介质出口;所述壳体顶部分别设有压力口、轴封和原料口;所述轴封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第一端连接电机输出端,所述转轴第二端分别贯穿轴封和壳体顶部伸入壳体内;所述原料口可拆卸连接有原料口盖;所述壳体内分别设有U型杆和推进式叶片,所述U型杆和推进式叶片分别连接在转轴第二端,所述U型杆第二侧壁和U型杆第三侧壁分别与壳体的侧壁和壳体的底壁滑动连接;所述收集箱第一端分别设有分装口和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收集箱第一端中心位置;所述收集箱第一端设有排气口,所述收集口下方设有斜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原料口上端设有第一连接面;所述原料口盖下端设有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和第一连接面之间螺接有若干螺栓。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推进式叶片的长度尺寸小于U型杆第一侧壁的长度尺寸。
[0008]进一步地,所述U型杆第三侧壁的形状结构和壳体底部形状结构相匹配。
[0009]进一步地,所述U型杆第三侧壁的端头位置和出料口之间设有间隙。
[0010]进一步地,所述斜板的角度不小于30。
[0011]本技术的优点:
[0012]本技术的保水剂的生产设备,通过设有U型杆,对壳体侧壁和壳体底壁附着的保水剂刮动,使得不易粘结,同时U型杆起搅拌作用,解决保水剂附着在装置或设备的内壁难以清洗;通过在壳体外侧设有夹套,使得装置内受热均匀,同时通过分别加入热水和冷水,方便加热后又需要降温冷凝成型,省时省力。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
力,实现效果好,适于推广。
[0013]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斜板安装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螺栓安装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排气口安装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为壳体、11为支撑柱、12为出料口、13为压力口、2为电机、21为转轴、22为轴封、23为推进式叶片、24为U型杆、3为夹套、31为介质进口、32为介质出口、4为原料口、41为原料口盖、42为第二连接面、43为第一连接面、44为螺栓、5为收集箱、51为风扇、52为分装口、53为收集口、54为斜板、55排气口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参考图1至图4,一种保水剂的生产设备,包括壳体1、电机2和收集箱5;壳体1底部分别安装有若干支撑柱11和出料口12,支撑柱11支撑壳体1,出料口12处排出壳体1产生的保水剂;出料口12连接有收集箱5的收集口53,出料口12连通收集口53,出料口12和收集口53之间安装有阀门;壳体1外侧安装有夹套3,夹套3内分别通入60℃至80℃的热水和室温下的自来水,可实现对装置内保水剂制备的反应和制备后的预冷凝;夹套3上端安装有介质进口31,夹套3下端安装有介质出口32,热水和室温下的自来水分别从介质进口31进入,从介质出口32排出;壳体1顶部分别安装有压力口13、轴封22和原料口4;压力口13在反应结束后连接外接加压装置,对壳体1内加压,通过出料口12将生成的保水剂排出;轴封22对转轴21和壳体1连接处进行密封,保持装置的密封;轴封22上安装有电机2,电机2连接外接电源,且市售可得;电机2输出端安装有转轴21,转轴21第一端连接电机2输出端,转轴21第二端分别贯穿轴封22和壳体1顶部伸入壳体1内;从原料口4处加入制备原料于壳体1内反应,原料口4可拆卸连接有原料口盖41;原料口4上端安装有第一连接面43;原料口盖41下端安装有第二连接面42,第二连接面42和第一连接面43之间螺接有若干螺栓44;原料口盖41和原料口4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壳体1内分别安装有U型杆24和推进式叶片23,U型杆24对壳体1内的原
料搅拌和去除壳体1侧壁上附着的原料;推进式叶片23对壳体1内的原料搅拌使其反应;U型杆24和推进式叶片23分别连接在转轴21第二端,U型杆24第二侧壁和U型杆24第三侧壁分别与壳体1的侧壁和壳体1的底壁滑动连接,U型杆24将壳体1的侧壁和壳体1的底壁附着的附着物刮动,使其不粘结;U型杆24第三侧壁的形状结构和壳体1底部形状结构相匹配,使得U型杆24可以除去壳体1侧壁和壳体1底部的附着物;U型杆24第三侧壁的端头位置和出料口12之间设有间隙,便于生成的保水剂可以从出料口12排出;推进式叶片23的长度尺寸小于U型杆24第一侧壁的长度尺寸,使其互不影响;收集箱5第一端分别安装有分装口52和风扇51,分装口52处分装经风扇51作用下成形的保水剂;风扇51设置在收集箱5第一端中心位置,风扇51连接有外接电源,市售可得,收集箱5第一端安装有排气口55,排气口55和风扇51形成通风通道,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水剂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机(2)和收集箱(5);所述壳体(1)底部分别设有若干支撑柱(11)和出料口(12);所述出料口(12)连接有收集箱(5)的收集口(53);所述壳体(1)外侧设有夹套(3),所述夹套(3)上端设有介质进口(31),所述夹套(3)下端设有介质出口(32);所述壳体(1)顶部分别设有压力口(13)、轴封(22)和原料口(4);所述轴封(22)上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输出端设有转轴(21),所述转轴(21)第一端连接电机(2)输出端,所述转轴(21)第二端分别贯穿轴封(22)和壳体(1)顶部伸入壳体(1)内;所述原料口(4)可拆卸连接有原料口盖(41);所述壳体(1)内分别设有U型杆(24)和推进式叶片(23),所述U型杆(24)和推进式叶片(23)分别连接在转轴(21)第二端,所述U型杆(24)第二侧壁和U型杆(24)第三侧壁分别与壳体(1)的侧壁和壳体(1)的底壁滑动连接;所述收集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高平强王蕊冯昊哲王贤顺魏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