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98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涉及容器苗种植设备领域,针对现有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不方便将植被取出移栽,以及通用性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框、支撑桩、限位台、培养盒、培养槽,所述培养盒的左、右两侧均贯穿的转动套设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的下端均螺纹套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阵列固定连接有连接杆、圆盘,所述底框两侧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每个所述第二螺杆的表面均螺纹套设有侧板,两侧的所述侧板上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底框以及培养盒两侧面均开设有定位槽。本装置具有可以高效的将植被进行取出移栽,同时对各种不同植被种植的通用性提高,方便灵活的进行切换使用的特点。行切换使用的特点。行切换使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容器苗种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刨坑种苗是传统的造林方法,使用工具是铁锨或者镢头。干旱季节造林,土质疏松,挖出或刨出的土容易溜回坑内,一般都是干土回流。种植时,苗子根部就放置在干土上,不易成活,把有限的、珍贵的一点底墒消耗。容器苗是利用各种容器培育的苗木。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内形成的,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后根系恢复生长快,没有裸根苗的短期停滞生长现象,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长。
[0003]这样通过基质型容器苗可以有效的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以及有效的在后期的移栽过程中对植被的根系进行保护以及修复,但是现有的一些基质型容器在对植被进行移栽时,不方便将植被从其内取出,同时不能根据植被种类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基质型容器,通用性较差。因此提出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不方便将植被取出移栽,以及通用性差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包括底框、支撑桩、限位台、培养盒、培养槽,所述培养盒套设在底框内并与限位台互相限位,所述培养盒的左、右两侧均贯穿的转动套设有第一螺杆,两侧的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均螺纹套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面阵列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底框的左、右两侧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每个所述第二螺杆的表面均螺纹套设有侧板,两侧的所述侧板上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底框的左、右两侧面以及培养盒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底框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并与侧板滑动套设。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台固定套设在底框的内壁,所述培养盒的下端面与限位台的上端面互相承接限位,所述培养盒的上、下两端面阵列的贯穿开设有培养槽。
[0008]优选的,每个所述圆盘的上、下两端面之间均阵列贯穿的开设有圆孔,所述培养盒的上端面四角处阵列开设有限位槽。
[0009]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桩的下端均与各自一侧的限位槽互相限位。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通过轴承转动套设在培养盒内,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延伸在培养盒的下方并在下侧的延伸端螺纹套设有底板,所述底板滑动设置在底框内。
[0011]优选的,每个所述底板均延伸在各自一侧的培养槽内并在延伸端固定连接有圆盘,且圆盘滑动设置在各自一侧的培养槽内。
[0012]优选的,两侧的所述第二螺杆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底框的
左、右两侧面,每个所述第二螺杆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滑杆并固定连接有底框的侧面。
[0013]优选的,两侧的所述侧板互相靠近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左、右两侧的所述定位杆互相靠近的一端分别贯穿各自一侧的底框侧面开设的定位槽并延伸在培养盒侧面开设的定位槽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底框、支撑桩、限位台、培养盒、培养槽、第一螺杆、底板、连接杆、圆盘、圆孔、第二螺杆、侧板、定位杆、定位槽、限位滑杆、限位槽,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在各个培养盒内阵列开设的培养槽中放置不同的培养基质,然后将植被放置在其中进行培养,同时在需要对植被进行移栽时,可以通过转动两侧的第一螺杆,进而可以带动第一螺杆在培养盒下方延伸端螺纹套设的底板在第一螺杆的表面滑动上移,进而可以推动连接杆、圆盘在培养槽内上移,使得可以通过圆盘将基质以及植被由培养槽内推出,进而可以方便高效的对多数的植被进行直接的取出移栽,大大的提高了移栽的效率以及方便性;
[0016]2、同时在对不同的植被进行种植时,可以通过更换通过不同的培养盒进而可以使得各个培养盒内设置的不同尺寸的培养槽进行灵活的更换,以及在安装时,可以直接将更换的培养盒滑动安装在底框内,直至与限位台互相限位,然后可以转动两侧的第二螺杆进而可以带动两侧的侧板互相靠近,使得两侧的定位杆分别与培养盒两侧面开设的定位槽互相安插定位,进而即可对培养盒进行稳定的安装,拆卸时反向转动第二螺杆即可,使得本装置的对不同植被种植的通用性提高。
[0017]使得本装置具有可以高效的将植被进行取出移栽,同时对各种不同植被种植的通用性提高,方便灵活的进行切换使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的结构的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的俯视构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的俯视图。
[0021]图中标号:1底框、2支撑桩、3限位台、4培养盒、5培养槽、6第一螺杆、7底板、8连接杆、9圆盘、10圆孔、11第二螺杆、12侧板、13定位杆、14定位槽、15限位滑杆、16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参照图1

3所示,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包括底框1、支撑桩2、限位台3、培养盒4、培养槽5,培养盒4套设在底框1内并与限位台3互相限位,培养盒4的
左、右两侧均贯穿的转动套设有第一螺杆6,两侧的第一螺杆6的下端均螺纹套设有底板7,底板7的上端面阵列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且连接杆8上固定连接有圆盘9,底框1的左、右两侧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11,每个第二螺杆11的表面均螺纹套设有侧板12,两侧的侧板12上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3,底框1的左、右两侧面以及培养盒4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定位槽14,底框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15并与侧板12滑动套设,限位台3固定套设在底框1的内壁,培养盒4的下端面与限位台3的上端面互相承接限位,培养盒4的上、下两端面阵列的贯穿开设有培养槽5,每个圆盘9的上、下两端面之间均阵列贯穿的开设有圆孔10,培养盒4的上端面四角处阵列开设有限位槽16,每个支撑桩2的下端均与各自一侧的限位槽16互相限位,第一螺杆6通过轴承转动套设在培养盒4内,第一螺杆6的下端延伸在培养盒4的下方并在下侧的延伸端螺纹套设有底板7,底板7滑动设置在底框1内,每个底板7均延伸在各自一侧的培养槽5内并在延伸端固定连接有圆盘9,且圆盘9滑动设置在各自一侧的培养槽5内,进而在使用时,可以在各个培养盒4内阵列开设的培养槽5中放置不同的培养基质,然后将植被放置在培养槽5的培养基质中进行培养,同时在需要对植被进行移栽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包括底框(1)、支撑桩(2)、限位台(3)、培养盒(4)、培养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盒(4)套设在底框(1)内并与限位台(3)互相限位,所述培养盒(4)的左、右两侧均贯穿的转动套设有第一螺杆(6),两侧的所述第一螺杆(6)的下端均螺纹套设有底板(7),所述底板(7)的上端面阵列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且连接杆(8)上固定连接有圆盘(9),所述底框(1)的左、右两侧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11),每个所述螺杆(11)的表面均螺纹套设有侧板(12),两侧的所述侧板(12)上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3),所述底框(1)的左、右两侧面以及培养盒(4)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定位槽(14),所述底框(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杆(15)并与侧板(12)滑动套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3)固定套设在底框(1)的内壁,所述培养盒(4)的下端面与限位台(3)的上端面互相承接限位,所述培养盒(4)的上、下两端面阵列的贯穿开设有培养槽(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型容器苗种植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圆盘(9)的上、下两端面之间均阵列贯穿的开设有圆孔(10),所述培养盒(4)的上端面四角处阵列开设有限位槽(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铁军王丽霞郭建英杨振奇冯秀张铁钢张欣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