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92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固定连接在壳体左壁,所述控制盒内侧设置有用于控制燃烧器使用的控制装置及搭载有控制软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用电子点火器点燃小口径的燃气内分管,再用小口径的燃气内分管点燃大口径的燃气内主管,加装先导点火组件使点火更加平稳,在先导点火组件末点燃燃气内分管时,第一电磁阀不打开,从而防止爆燃保障了锅炉的安全,加装防回火组件以防止因回火产生的危险,过滤组件是为了不让空气中的杂质进入燃烧器参与燃烧,使燃烧器排放达标,泄压组件作用是在燃烧器爆燃时它是一个泄爆出口,可以降低因气体膨胀对锅炉及燃烧器的损坏,确保了人身安全。确保了人身安全。确保了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气式燃烧器和无焰燃烧器,燃气从燃烧嘴喷出并被点燃后,不一定形成稳定的火焰,当气体流速小于火焰传播速度时,火焰可能逆流传播进燃烧嘴进而进入燃气管道,这种火焰在燃烧嘴内部燃烧的现象称为回火,另,燃气在点火过程,燃气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点燃,否则会点不着、即点火失败,甚至会出现爆燃现象,对于燃烧器来说这两种情况都是使用者不希望得到的结果。
[0003]现有的燃烧器仍然使用电子点火器一次点火的形式,且对于燃气管道回火装置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另外,当燃烧器使用时一旦发生燃爆现象,气体会发生膨胀对锅炉及燃烧器的损坏,无法确保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固定连接在壳体左壁,所述控制盒内侧设置有用于控制燃烧器使用的控制装置及搭载有控制软件,所述壳体远离控制盒的一侧依次固定连接有连接筒、燃烧筒,所述连接筒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燃气内主管,所述连接筒下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燃气进管,所述第二燃气进管外壁贯穿连接筒下壁后与燃气内主管贯通,所述第二燃气进管远离连接筒下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第二燃气进管内侧回火的防回火组件,所述防回火组件远离第二燃气进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燃气进管,所述第二燃气进管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火焰传感器,所述第一火焰传感器外壁贯穿第二燃气进管外壁至内侧,所述燃烧筒内侧固定连接有稳焰盘,所述燃气内主管远离连接筒内侧下壁的一端与稳焰盘固定连接,所述稳焰盘侧壁且位燃气内主管下方固定连接有燃气内分管,所述燃气内分管远离稳焰盘的一端与燃气内主管外壁固定连接且贯通,所述燃气内主管、燃气内分管外壁设置有电磁阀组件,所述燃烧筒内侧且位于稳焰盘右侧设置有用于平稳点火的先导点火组件,所述燃烧筒下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火焰传感器,所述第二火焰传感器外壁贯穿燃烧筒下壁至内侧,所述壳体前壁及后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进风罩、风机,所述进风罩底部设置有用于过滤风机吸进空气的过滤组件以及用于发生意外燃爆情况时紧急泄压的泄压组件。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防回火组件包括防回火盒、气缸,所述防回火盒固定连接在第一燃气进管、第二燃气进管之间,所述第一燃气进管、第二燃气进管外壁分别贯穿防回火盒左右侧壁,所述防回火盒内侧避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左隔板、右隔板,所述左隔板、右隔板形状为L型,所述左隔板、右隔板L型长边一端均与防回火盒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所述左隔板、右隔板L型
短边一端分别与防回火盒内侧左壁、内侧右壁固定连接,所述左隔板、右隔板L型长边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通气孔、过水孔,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防回火盒内侧上壁,所述气缸伸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滑动连接在左隔板、右隔板之间,所述左隔板与防回火盒内侧左壁之间、右隔板与防回火盒内侧右壁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浮动块,所述防回火盒内侧下壁与活塞块、浮动块下表面之间填充有水。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电磁阀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固定连接在燃气内主管外壁,所述第二电磁阀固定连接在燃气内分管外壁。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先导点火组件包括点火嘴、电子点火器,所述点火嘴固定连接在稳焰盘侧壁,所述点火嘴外壁贯穿稳焰盘且与燃气内分管贯通,所述电子点火器固定连接在燃烧筒内侧下壁。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盒、过滤网,所述过滤盒转动连接在进风罩底部,所述过滤网卡接在过滤盒内侧,所述过滤盒下壁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过滤盒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多组风板,多组所述风板转动连接在过滤盒内侧壁且组合后覆盖住过滤网上表面。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挂耳、安全销、卡套,所述挂耳固定连接在过滤盒后壁,所述卡套固定连接在进风罩后壁,所述安全销转动连接在挂耳外壁,所述安全销远离挂耳的一端与卡套卡接,所述安全销远离挂耳的一端设置有球头,所述球头材质为橡胶,所述卡套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球头、卡槽正面投影形状吻合。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燃烧器防爆燃装置,先用电子点火器点燃小口径的燃气内分管,再用小口径的燃气内分管点燃大口径的燃气内主管,第二火焰传感器及电磁阀组件起到监控及控制作用,加装先导点火组件使点火更加平稳,在先导点火组件末点燃燃气内分管时,第一电磁阀不打开,从而防止爆燃保障了锅炉的安全,在第一燃气进管与第二燃气进管之间加装防回火组件,以防止因回火产生的危险,安装了过滤组件,是为了不让空气中的杂质进入燃烧器参与燃烧,使燃烧器排放达标,泄压组件作用是在燃烧器爆燃时它是一个泄爆出口,可以降低因气体膨胀对锅炉及燃烧器的损坏,确保了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进风罩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卡套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安全销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过滤盒内侧结构剖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风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防回火盒内侧结构剖视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左隔板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的连接筒、燃烧筒内部连接结构剖视图。
[0029]图例说明:
[0030]1、壳体;2、控制盒;3、进风罩;4、第一燃气进管;5、过滤盒;6、连接筒;7、第二燃气进管;8、防回火盒;9、第一火焰传感器;10、燃烧筒;11、挂耳;12、安全销;13、风机;14、卡套;15、卡槽;16、球头;17、进风口;18、过滤网;19、风板;20、气缸;21、左隔板;22、右隔板;23、活塞块;24、浮动块;25、通气孔;26、过水孔;27、第二火焰传感器;28、燃气内主管;29、燃气内分管;30、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32、稳焰盘;33、点火嘴;34、电子点火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包括壳体(1)、控制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2)固定连接在壳体(1)左壁,所述控制盒(2)内侧设置有用于控制燃烧器使用的控制装置及搭载有控制软件,所述壳体(1)远离控制盒(2)的一侧依次固定连接有连接筒(6)、燃烧筒(10),所述连接筒(6)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燃气内主管(28),所述连接筒(6)下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燃气进管(7),所述第二燃气进管(7)外壁贯穿连接筒(6)下壁后与燃气内主管(28)贯通,所述第二燃气进管(7)远离连接筒(6)下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防止第二燃气进管(7)内侧回火的防回火组件,所述防回火组件远离第二燃气进管(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燃气进管(4),所述第二燃气进管(7)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火焰传感器(9),所述第一火焰传感器(9)外壁贯穿第二燃气进管(7)外壁至内侧,所述燃烧筒(10)内侧固定连接有稳焰盘(32),所述燃气内主管(28)远离连接筒(6)内侧下壁的一端与稳焰盘(32)固定连接,所述稳焰盘(32)侧壁且位燃气内主管(28)下方固定连接有燃气内分管(29),所述燃气内分管(29)远离稳焰盘(32)的一端与燃气内主管(28)外壁固定连接且贯通,所述燃气内主管(28)、燃气内分管(29)外壁设置有电磁阀组件,所述燃烧筒(10)内侧且位于稳焰盘(32)右侧设置有用于平稳点火的先导点火组件,所述燃烧筒(10)下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火焰传感器(27),所述第二火焰传感器(27)外壁贯穿燃烧筒(10)下壁至内侧,所述壳体(1)前壁及后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进风罩(3)、风机(13),所述进风罩(3)底部设置有用于过滤风机(13)吸进空气的过滤组件以及用于发生意外燃爆情况时紧急泄压的泄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防爆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火组件包括防回火盒(8)、气缸(20),所述防回火盒(8)固定连接在第一燃气进管(4)、第二燃气进管(7)之间,所述第一燃气进管(4)、第二燃气进管(7)外壁分别贯穿防回火盒(8)左右侧壁,所述防回火盒(8)内侧避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左隔板(21)、右隔板(22),所述左隔板(21)、右隔板(22)形状为L型,所述左隔板(21)、右隔板(22)L型长边一端均与防回火盒(8)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所述左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茜徐永津丁志海
申请(专利权)人:香河汇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