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90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其包括外壳、第一滑动部、内针座、弹簧、钢针、第二滑动部和外针座,钢针固定在内针座的底部中心,内针座沿第一滑动部的顶部安装且与第一滑动部之间设有弹簧,内针座在外力驱动下带动钢针延伸出第一滑动部的底部且内针座且被第一限位件限定在第一滑动部的底部;第一滑动部通过第二限位块卡合在外壳的内壁顶部;第二滑动部通过第二限位件安装在外壳内壁的顶部;外针座活动卡合在第二滑动部的底部;内针座在外力驱动下带动第二滑动部向外壳的顶部方向移动且被第二限位件限定在外壳底部,钢针穿过外针座且带动外针座连接患者皮下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使用便利、防止多次使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有益效果。者心理压力的有益效果。者心理压力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因为使用针头来将输液设备的插管导入到皮肤的皮下层中,所以存在由于无意中与针头接触而带来的危险。此外,在插入之前,在看到针头时,患者的反应可能是负面的,例如,不愿意把针头置入皮肤内。在输液设备的导入之前和/或之后,现有技术的设备没有把这个针头充分地遮蔽起来,增加了使用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0003]同时现有技术还具有以下的缺陷:患者不容易使用以及卫生隐患。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在将输液设备装入到插入设备中方面具有困难,从而,希望为所述设备提供新的设计,用于帮助将输液设备导入患者的皮肤中;由于患者对现有技术进行组装时不可避免的需要用手进行接触软管,存在卫生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减轻使用者心理压力、使用便利、防止多次使用且安全卫生的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其包括外壳、第一滑动部、内针座、弹簧、钢针、第二滑动部和外针座,钢针固定在内针座的底部中心,内针座沿第一滑动部的顶部安装且与第一滑动部之间设有弹簧,内针座在外力驱动下带动钢针延伸出第一滑动部的底部且内针座且被第一限位件限定在第一滑动部的底部;
[0006]第一滑动部通过第二限位块卡合在外壳的内壁顶部;
[0007]第二滑动部通过第二限位件安装在外壳内壁的顶部;
[0008]外针座活动卡合在第二滑动部的底部;
[0009]内针座在外力驱动下带动第二滑动部向外壳的顶部方向移动且被第二限位件限定在外壳底部,钢针穿过外针座且带动外针座连接患者皮下层。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部包括安装孔、第一卡扣、第一止位块和第一通孔,安装孔竖直设置在第一滑动部上,第一滑动部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扣,第一止位块固定在安装孔的底部,第一止位块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针座的底部外壁设有第二卡扣,第一限位件为设置在第一滑动部底部的缺口,缺口与安装孔连通且位于第一止位块的上方,缺口的数量与第二卡口的数量一致。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部包括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二止位块,第二滑动部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滑动部的底部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二止位块设置在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之间,第二止位块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的轴向中心处于同一直线。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动部的底部安插在第二安装孔内,外针座设置在第三
安装孔内。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三限位块、第四限位块和第三卡扣,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竖直设置在外壳内壁的底部,第三卡扣固定在第二滑动部的外壁,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均限定第二卡扣向远离外壳顶部的方向移动。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动部的外壁设有导向槽,外壳的内壁底部设有导向块,导向块插合在导向槽内。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针座设有连通孔和软针,连通孔与软针连通,钢针带动软针连接患者皮下层。
[0017]本技术一种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通过弹簧以及第一止位块便于实现下压第一滑动部时钢针带动外针座上的软管刺入使用者的皮下层,且在完成插管以后弹簧驱动钢针沿轨道缩回;通过利用第一限位件使内针座在使用之后就会被限定在第一滑动部上,防止进行多次使用;利用第二限位件不需要患者进行预装而且在使用之后第二滑动部被限定,防止多次使用;整个过程中钢针都被隐藏在本技术内部防止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进而引起不适。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的回缩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4]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其包括外壳1、第一滑动部2、内针座3、弹簧4、钢针5、第二滑动部6和外针座7,钢针5固定在内针座3的底部中心,内针座3沿第一滑动部2的顶部安装且与第一滑动部2之间设有弹簧4,内针座3在外力驱动下带动钢针5延伸出第一滑动部2的底部且内针座3且被第一限位件8限定在第一滑动部2的底部;
[0025]第一滑动部2通过第二限位块11卡合在外壳1的内壁顶部;
[0026]第二滑动部6通过第二限位件9安装在外壳1内壁的顶部;
[0027]外针座7活动卡合在第二滑动部6的底部;
[0028]内针座3在外力驱动下带动第二滑动部6向外壳1的顶部方向移动且被第二限位件9限定在外壳1底部,钢针5穿过外针座7且带动外针座7连接患者皮下层。通过弹簧4以及第
一止位块23便于实现下压第一滑动部2时钢针5带动外针座7上的软管刺入使用者的皮下层,且在完成插管以后弹簧4驱动钢针5沿轨道缩回;通过利用第一限位件8使内针座3在使用之后就会被限定在第一滑动部2上,防止进行多次使用;利用第二限位件9不需要患者进行预装而且在使用之后第二滑动部6被限定,防止多次使用;整个过程中钢针5都被隐藏在本技术内部防止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进而引起不适。
[0029]第一滑动部2包括安装孔21、第一卡扣22、第一止位块23和第一通孔24,安装孔21竖直设置在第一滑动部2上,第一滑动部2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扣22,第一止位块23固定在安装孔21的底部,第一止位块23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24。组装的过程中,首先将弹簧4放置进安装孔21,再将内针座3由钢针5的一端由上至下放置到安装孔21内,最后将第一卡扣22卡合进第二限位块11内完成第一滑动部2与外壳1的连接。
[0030]内针座3的底部外壁设有第二卡扣31,第一限位件8为设置在滑第一动部2底部的缺口,缺口与安装孔21连通且位于第一止位块23的上方,缺口的数量与第二卡扣31的数量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二卡扣31是卡合在第一限位件8内,弹簧4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同时内针座3的外径必须大于弹簧4的外径以便于将弹簧4限定再内针座3与第一止位块23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滑动部、内针座、弹簧、钢针、第二滑动部和外针座,所述钢针固定在内针座的底部中心,所述内针座沿第一滑动部的顶部安装且与第一滑动部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内针座在外力驱动下带动钢针延伸出第一滑动部的底部且内针座且被第一限位件限定在第一滑动部的底部;所述第一滑动部通过第二限位块卡合在外壳的内壁顶部;所述第二滑动部通过第二限位件安装在外壳内壁的顶部;所述外针座活动卡合在第二滑动部的底部;所述内针座在外力驱动下带动第二滑动部向外壳的顶部方向移动且被第二限位件限定在外壳底部,所述钢针穿过外针座且带动外针座连接患者皮下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包括安装孔、第一卡扣、第一止位块和第一通孔,所述安装孔竖直设置在第一滑动部上,所述第一滑动部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止位块固定在安装孔的底部,所述第一止位块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设备的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的底部外壁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设置在第一滑动部底部的缺口,所述缺口与安装孔连通且位于第一止位块的上方,所述缺口的数量与第二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雨桁秦建刘强曹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顶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