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30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加湿装置包括生液模块以及加湿模块,生液模块用于产生冷凝水,加湿模块与生液模块相连,加湿模块包括底座、加湿风机、超声波雾化器,底座内限定出气流通道,底座具有集水槽,集水槽用于收集生液模块产生的冷凝水,超声波雾化器安装于集水槽,超声波雾化器用于将冷凝水雾化,加湿风机驱动雾化后的水汽在气流通道内流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超声波雾化器可以将冷凝水雾化,雾化后的水汽通过气流通道流入室内,进而可以提高室内的空气湿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且可以简化加湿装置的结构,降低能耗以及成本。降低能耗以及成本。降低能耗以及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仪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但若是长期开着空调,会导致的室内湿度较低,使得室内的空气较为干燥,影响环境的舒适性。
[0003]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设置湿膜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加湿,湿膜吸附水分后,利用加热装置对空气加热后,以使湿膜上的水分蒸发,进而吹进室内。但是,如此设置的湿膜需要定期更换,操作繁琐,成本较高,并且加热装置耗电高,还会存在过热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湿装置,加湿装置结构简单、能耗低、成本低。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包括:生液模块,所述生液模块用于产生冷凝水,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与所述生液模块相连,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底座、加湿风机、超声波雾化器,所述底座内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底座具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用于收集所述生液模块产生的冷凝水,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安装于所述集水槽,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用于将所述冷凝水雾化,所述加湿风机驱动雾化后的水汽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流动。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通过设置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可以将冷凝水雾化,加湿风机可以驱动雾化后的水汽在气流通道内流动,并通过气流通道流入室内,进而可以提高室内的空气湿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且通过设置超声波雾化器,可以简化加湿装置的结构,无需定期更换,降低了能耗以及成本。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具有引流孔,所述生液模块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所述引流孔流入所述集水槽,在所述接水盘到所述底座的方向上,所述引流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包括导流柱,所述导流柱具有与所述引流孔相连通的导流腔室,所述导流柱的一端与所述导流孔相连,所述导流柱的另一端伸至所述集水槽。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还包括支撑板,所述导流柱为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支撑板连接多个所述导流柱,且所述支撑板具有用于避让所述导流腔室的贯通孔。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连接于所述引流孔的顶端,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冷凝水流入引流孔。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的侧壁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排出集水槽内的所述冷凝水。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水槽的侧壁包括相连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段的高度,所述穿孔设于所述第一段,且所述穿孔在所述集水槽的高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一段。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呈长条形且沿所述集水槽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设在所述室外机上,所述加湿装置与所述室内机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加湿装置的所述生液模块的生液件为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可切换地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中的其中一个构成冷媒循环回路。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可以将冷凝水雾化,加湿风机可以驱动雾化后的水汽在气流通道内流动,并通过气流通道流入室内,进而可以提高室内的空气湿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且通过设置超声波雾化器,可以简化加湿装置的结构,无需定期更换,降低了能耗以及成本。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爆炸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模块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的A处的放大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模块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模块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6是图5的B

B处的剖视图;
[00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空调系统100;
[0028]室外机10;机壳11;加湿装置1;加湿模块20;
[0029]底座21;集水槽211;穿孔2111;第一段2112;第二段2113;
[0030]接水盘22;引流孔221;
[0031]导流柱222;导流腔室2221;支撑板223;导向斜面224;
[0032]超声波雾化器23;加湿风机24;风道组件25;气流通道251;外壳2;
[0033]生液模块3;生液件31;
[0034]室内机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6]下面参考图1

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包括生液模块3以及加湿模块20。举例而言,加湿装置1可以应用于空调系统100,下面以加湿装置1应用于空调
系统100为例进行说明,但不代表对此的限制。空调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设于室内的室内机30和设于室外的室外机10。例如,室外机10可以包括机壳11、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图未示出)和压缩机(图未示出),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均设于机壳11内。
[0037]生液模块3可以用于产生冷凝水,加湿模块20与生液模块3安装连接,加湿模块 20包括底座21、超声波雾化器23以及加湿风机24,底座21内限定出气流通道251,底座21具有集水槽211,集水槽211用于收集生液模块3产生的冷凝水。
[0038]超声波雾化器23安装于集水槽211,通过设置超声波雾化器23,超声波雾化器23 用于将冷凝水雾化,超声波雾化器23可以利用高频超声波振动将冷凝水雾化,超声波雾化器23可以替代相关技术中的湿膜以及电加热器,即可实现增大空气的湿度,简化了加湿装置1的结构,降低了能耗和成本,提高了加湿装置1的安全性能。加湿风机24 可以驱动雾化后的水汽在气流通道251内流动,进而可以排进室内,提高室内的湿度,保证了加湿装置1的加湿效果。举例而言,底座21可以包括风道组件25,风道组件25 可以限定出气流通道251,超声波雾化器23可以位于气流通道251内部或者超声波雾化器23可以设于气流通道251外,且与气流通道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液模块,所述生液模块用于产生冷凝水,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与所述生液模块相连,所述加湿模块包括底座、加湿风机、超声波雾化器,所述底座内限定出气流通道,所述底座具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用于收集所述生液模块产生的冷凝水,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安装于所述集水槽,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用于将所述冷凝水雾化,所述加湿风机驱动雾化后的水汽在所述气流通道内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模块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具有引流孔,所述生液模块产生的冷凝水通过所述引流孔流入所述集水槽,在所述接水盘到所述底座的方向上,所述引流孔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导流柱,所述导流柱具有与所述引流孔相连通的导流腔室,所述导流柱的一端与所述引流孔相连,所述导流柱的另一端伸至所述集水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还包括支撑板,所述导流柱为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支撑板连接多个所述导流柱,且所述支撑板具有用于避让所述导流腔室的贯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具有导向斜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强周学明李德鹏王伟戈梁勇华黄民柱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