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下肢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8192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下肢固定支架,包括限位护架、第一支撑调节架、绳带和第二支撑调节架,限位护架为网状结构,限位护架呈拱形,第一支撑调节架和第二支撑调节支架分别与限位护架的两拱形边缘连接,且限位护架的高度可调节,绳带有四根,四根绳带分别分布于限位护架四个角的外侧,其中两根绳带分别与第一支撑调节架连接,另外两根绳带分别与第二支撑调节架连接。该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限制和提醒患者肢体保持制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下肢固定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下肢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0002]介入疗法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将特质的导管通过人体动脉、静脉等通道送达体内病变区域,起到诊断、治疗、检查的目的,因其微创治疗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主要的手术方式之一,其中股动脉穿刺介入最为常用。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后,按常规护理,患者需要卧床12

24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6

12小时,并髂关节处于伸直位。对清醒的患者来说,保持一侧下肢伸直制动6

12小时是很困难的。目前临床多采用护士宣教、提醒等方式,让患者制动。患者极易出现不自觉的肢体弯曲、活动而导致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等,造成患者痛苦或更严重损伤。
[0003]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点的出血和血肿,其术后护理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制动、禁止弯曲、大量饮水、观察术侧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靠护士口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下肢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护架、第一支撑调节架、绳带和第二支撑调节架,限位护架为网状结构,限位护架呈拱形,第一支撑调节架和第二支撑调节支架分别与限位护架的两拱形边缘连接,且限位护架的高度可调节,绳带有四根,四根绳带分别分布于限位护架四个角的外侧,其中两根绳带分别与第一支撑调节架连接,另外两根绳带分别与第二支撑调节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下肢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调节架包括第一支撑筋、两第一调节插条和两第一插销,第一支撑筋呈拱形,第一支撑筋固定于限位护架的一拱形边缘上,第一支撑筋的两端部呈中空状,第一支撑筋的两端部对称设有两第一穿孔,第一调节插条呈弧形,第一调节插条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一调节孔,两第一调节插条对称分布于第一支撑筋的两侧,且两第一调节插条的开口相互背对,两第一调节插条的一端部分别插入第一支撑筋的两端部中,且两第一调节插条与第一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李芬王坤玉叶春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