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808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涉及康复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康复护理椅,所述康复护理椅的内侧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设置在康复护理椅前方的下肢恢复机构,所述下肢恢复机构的内壁上设置有按摩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伸缩装置、绑带、踏板和下肢固定器的配合,通过伸缩装置的伸缩,带动下肢固定器在底座上移动,再由绑带和踏板确保病人下肢的稳定,配合伸缩装置的往复伸缩,对病人的下肢进行弯曲康复训练,避免了多数下肢康复护理装置仅能辅助病人进行单一角度的护理,难以进行腿部弯曲训练,影响后期的康复速度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利用效率和功能性。和功能性。和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下肢康复护理装置,涉及康复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下肢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之一,伤后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原有的劳动能力,由于下肢长时间得不到运动,容易出现下肢僵硬、伸展不灵活的后遗症,从而导致肌肉萎缩,影响以后的行动能力,因此在术后一定时间内要进行适当的下肢康复训练活动,常用康复护理装置对病人的肢体进行辅助护理治疗。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技术中,多数下肢康复护理装置仅能辅助病人进行单一角度的护理,难以进行腿部弯曲训练,影响后期的康复速度,导致装置的利用效率和实用性降低的问题;
[0005]2、现有技术中,由于康复护理装置的温度较低,在温度较低时使用,不仅不利于病人的恢复,还影响病人的使用体验,导致装置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体验变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进行弯曲训练的能力,解决多数下肢康复护理装置仅能辅助病人进行单一角度的护理,难以进行腿部弯曲训练,影响后期的康复速度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康复护理装置的温度较低,在温度较低时使用,不仅不利于病人的恢复,还影响病人的使用体验的问题,以达到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体验的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康复护理椅,所述康复护理椅的内侧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设置在康复护理椅前方的下肢恢复机构,所述下肢恢复机构的内壁上设置有按摩机构。
[0009]所述下肢恢复机构包括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一端与康复护理椅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肢固定器。
[0010]所述按摩机构包括有软质导热壳,所述软质导热壳的外表面与下肢固定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软质导热壳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和导热板。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肢固定器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下肢固定器的正面开设有下肢固定凹槽,所述下肢固定凹槽的内壁与软质导热壳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肢固定器的正面一端固定安装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绑带,所述下肢固定凹槽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踏板,所述踏板关于下肢固定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热电阻的底部与软质导热壳的内
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的内壁与加热电阻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均匀分布在加热电阻的外表面上。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软质导热壳的内表面上活动连接有按摩弧板,所述按摩弧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延伸至软质导热壳的外部且与软质导热壳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接线端电性连接有动力源。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下肢固定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宽度值与移动槽的宽度值相适配,所述移动块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表面与移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按摩弧板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滚槽,所述滚槽均匀分布在按摩弧板的外表面上,所述滚槽的内壁上活动连接有按摩球,所述按摩球的外表面与软质导热壳的内表面活动连接。
[00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8]1、本技术提供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采用伸缩装置、绑带、踏板和下肢固定器的配合,通过伸缩装置的伸缩,带动下肢固定器在底座上移动,再由绑带和踏板确保病人下肢的稳定,配合伸缩装置的往复伸缩,对病人的下肢进行弯曲康复训练,避免了多数下肢康复护理装置仅能辅助病人进行单一角度的护理,难以进行腿部弯曲训练,影响后期的康复速度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利用效率和功能性。
[0019]2、本技术提供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采用软质导热壳、加热电阻、导热板、伸缩杆和按摩弧板的配合,通过加热电阻和导热板产生热量并将热量输送至软质导热壳上,配合伸缩杆的伸缩,带动按摩弧板挤压软质导热壳对病人的下肢进行按摩,避免了由于康复护理装置的温度较低,在温度较低时使用,不仅不利于病人的恢复,还影响病人的使用体验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率,保障了装置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下肢恢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按摩机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按摩弧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中:1、底座;11、移动槽;2、康复护理椅;3、控制装置;
[0025]4、下肢恢复机构;41、伸缩装置;42、绑带;43、踏板;44、移动块;441、滚轮;
[0026]5、按摩机构;51、软质导热壳;511、加热电阻;512、导热板;
[0027]52、伸缩杆;521、按摩弧板;522、滚槽;523、按摩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康复护理椅2,康复护理椅2的内侧设置有控制装置3,底座1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设置在康复护理椅2前方的下肢恢复机构4,下肢恢复机构4的内壁上设置有
按摩机构5,下肢恢复机构4包括有伸缩装置41,伸缩装置41的一端与康复护理椅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伸缩装置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肢固定器,按摩机构5包括有软质导热壳51,软质导热壳51的外表面与下肢固定器的内壁固定连接,软质导热壳5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511和导热板512,下肢固定器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下肢固定器的正面开设有下肢固定凹槽,下肢固定凹槽的内壁与软质导热壳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下肢固定器的正面一端固定安装有销轴,销轴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绑带42,下肢固定凹槽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踏板43,踏板43关于下肢固定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31]在本实施例中,伸缩装置41伸长带动下肢固定器在底座1上移动,通过绑带42和踏板43配合对病人下肢的固定,带动病人下肢进行弯曲训练,利用伸缩装置41的往复伸缩,使得病人的下肢进行一定频率上的弯曲训练,提高病人的康复训练效率,保障装置的使用效率和实用性。
[0032]实施例2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康复护理椅(2),所述康复护理椅(2)的内侧设置有控制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设置在康复护理椅(2)前方的下肢恢复机构(4),所述下肢恢复机构(4)的内壁上设置有按摩机构(5);所述下肢恢复机构(4)包括有伸缩装置(41),所述伸缩装置(41)的一端与康复护理椅(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4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下肢固定器;所述按摩机构(5)包括有软质导热壳(51),所述软质导热壳(51)的外表面与下肢固定器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软质导热壳(5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电阻(511)和导热板(5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固定器的底部与底座(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下肢固定器的正面开设有下肢固定凹槽,所述下肢固定凹槽的内壁与软质导热壳(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固定器的正面一端固定安装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绑带(42),所述下肢固定凹槽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踏板(43),所述踏板(43)关于下肢固定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用术后下肢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军陶锋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强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