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刻度鲜明的抗反流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91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刻度鲜明的抗反流胃管,包括带有导丝的胃管本体,所述胃管本体的管壁上设有颜色鲜明的刻度,所述刻度沿胃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刻度的颜色至少有两种,并且,所述胃管本体的远端设有至少一个带有朝胃管本体外侧单向开口的弹性瓣膜的第一侧孔且该端设有至少一个带有朝胃管本体内侧单向开口的弹性瓣膜的第二侧孔,以及,所述胃管本体的近端设有胃管帽,所述胃管帽一端与胃管本体连通且该胃管帽另一端可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查看方便、能够有效避免反流、防止堵管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刻度鲜明的抗反流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刻度鲜明的抗反流胃管。

技术介绍

[0002]留置胃管常用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和消化道疾患的患者,根据病情需求,患者需要穿插胃管,由鼻孔插入,经咽部和食管到达胃部,用来抽走胃内容物,减轻肠胃压力,也可以往胃里注入流质食物或营养液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保障。但是,现有胃管的刻度均采用黑色点状刻度标记,插管时不易辨认,在胃肠减压时也容易被引流液混淆而难以辨认,医护人员在查找刻度时耗时费力,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腰颈部的职业损伤;此外,在鼻饲时、患者活动时或腹压增高时,胃内容物可能会反流溢出,污染床单,需要将胃管反折,操作不方便;以及,胃管伸入胃部一端开设有若干个侧孔,通过侧孔使胃管内的流质食物或营养液流入肠胃,为了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现有的胃管上开设的侧孔大小有限,体积较大的食物颗粒难以通过侧孔,容易导致堵管,需要复通或者拔除后重新置管,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多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给患者带来二次置管伤害,并且,在进行胃肠减压时,侧孔也容易被残存的胃内容物堵塞,造成引流不充分、效果不佳。
[0003]如何解决上述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查看方便、能够有效避免反流、防止堵管的刻度鲜明的抗反流胃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刻度鲜明的抗反流胃管,包括带有导丝的胃管本体,所述胃管本体的管壁上设有颜色鲜明的刻度,所述刻度沿胃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刻度的颜色至少有两种,并且,所述胃管本体的远端设有至少一个带有朝胃管本体外侧单向开口的弹性瓣膜的第一侧孔且该端设有至少一个带有朝胃管本体内侧单向开口的弹性瓣膜的第二侧孔,以及,所述胃管本体的近端设有胃管帽,所述胃管帽一端与胃管本体连通且该胃管帽另一端可打开。
[0007]进一步地,所述胃管帽包括帽体,所述帽体一端与胃管本体连通且该帽体另一端连接有可打开的帽盖,所述帽盖与帽体卡套配合并且该帽盖的中心设有通孔且该帽盖连接有孔芯,所述通孔与孔芯插接配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孔、第二侧孔的数量均为3个。
[0009]进一步地,所述刻度的颜色有两种,分别是黑色和红色。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刻度包括带有相应长度数值的等距间隔分布的刻度线,其中,与15cm、50cm、60cm长度相对应的刻度线均为环绕胃管本体外壁一周的红色环形的刻度线,其余刻度线均为黑色弧形的刻度线。
[0011]进一步地,所述胃管本体的长度为90

110cm,上述胃管本体的外径为4

5mm且该胃管本体的内径为3

4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胃管本体的长度为100cm,上述胃管本体的外径为4.5mm且该胃管本体的内径为3.5mm。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在胃管本体的管壁上设置由至少两种鲜明颜色组成的刻度,使刻度明显且容易辨认,方便医护人员查找,以及,通过在胃管本体远端设置带有朝胃管本体外侧单向开口的弹性瓣膜的第一侧孔,在进行鼻饲时,流质食物或营养液对弹性瓣膜施加朝外的压力,使弹性瓣膜打开,流质食物或营养液从第一侧孔进入肠胃供患者消化吸收,并且瓣膜具有弹性,有利于大颗粒的食物通过,防止侧孔堵塞,并且,通过在胃管本体远端设置带有朝胃管本体内侧单向开口的弹性瓣膜的第二侧孔,在进行胃肠减压时,第一侧孔的开口大小可随吸力的增大而增大,从而能够防止堵塞并增强引流效果;此外,通过设置胃管帽,在插管后闭合胃管帽,能够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0015]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胃管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考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刻度鲜明的抗反流胃管,包括带有导丝的胃管本体1,所述胃管本体1的管壁上设有颜色鲜明的刻度2,从而使刻度2明显,易于识别;所述刻度2沿胃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刻度2的颜色至少有两种,并且,所述胃管本体1的远端设有至少一个带有朝胃管本体1外侧单向开口的弹性瓣膜的第一侧孔3且该端设有至少一个带有朝胃管本体1内侧单向开口的弹性瓣膜的第二侧孔4,流质食物或营养液对弹性瓣膜施加朝外的压力,当第一侧孔3内的弹性瓣膜打开时,流质食物或营养液能够从第一侧孔3进入肠胃供患者消化吸收,并且瓣膜具有弹性,有利于大颗粒的食物通过,防止堵塞,当第二侧孔4内的弹性瓣膜打开时,胃肠积气或胃内容物能够从第二侧孔4经胃管本体1排放到体外,达到胃肠减压的目的;以及,所述胃管本体1的近端设有胃管帽5,所述胃管帽5一端与胃管本体1连通且该胃管帽5另一端可打开,当胃管帽5打开时,不影响胃管本体1的
正常工作,当胃管帽5闭合时,能够封闭胃管本体1的近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0021]本技术中,所述胃管帽5包括帽体51,所述帽体51为管径朝远离胃管本体1远端方向逐渐扩大的喇叭状结构;所述帽体51一端与胃管本体1连通且该帽体51另一端连接有可打开的帽盖52,所述帽盖52与帽体51卡套配合并且该帽盖52的中心设有通孔53且该帽盖52连接有孔芯54,所述通孔53与孔芯54插接配合。所述帽盖52与帽体51、帽盖52与孔芯54之间均通过条状的连接件连接,所述帽盖52、孔芯54的外壁均设有掀条,便于抓住并打开帽盖52、孔芯54;当帽盖52打开时,胃管本体1可通过帽体51与外部的灌食空针、大管径的营养管及负压吸引管连通,当孔芯54打开时,帽体51可通过通孔53与外部的注射器、小管径的营养管及负压吸引管连通,当帽盖52盖住帽体51且孔芯54插入通孔53内时,可封闭胃管本体1的近端,从而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0022]本技术中,所述第一侧孔3、第二侧孔4的数量均为3个。
[0023]本技术中,所述刻度2的颜色有两种,分别是黑色和红色。
[0024]本技术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刻度鲜明的抗反流胃管,包括带有导丝的胃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本体(1)的管壁上设有颜色鲜明的刻度(2),所述刻度(2)沿胃管本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且刻度(2)的颜色至少有两种,并且,所述胃管本体(1)的远端设有至少一个带有朝胃管本体(1)外侧单向开口的弹性瓣膜的第一侧孔(3)且该端设有至少一个带有朝胃管本体(1)内侧单向开口的弹性瓣膜的第二侧孔(4),以及,所述胃管本体(1)的近端设有胃管帽(5),所述胃管帽(5)一端与胃管本体(1)连通且该胃管帽(5)另一端可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刻度鲜明的抗反流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帽(5)包括帽体(51),所述帽体(51)一端与胃管本体(1)连通且该帽体(51)另一端连接有可打开的帽盖(52),所述帽盖(52)与帽体(51)卡套配合并且该帽盖(52)的中心设有通孔(53)且该帽盖(52)连接有孔芯(54),所述通孔(53)与孔芯(54)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刻度鲜明的抗反流胃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张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