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用高可靠性单元旁路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751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频器用高可靠性单元旁路供电装置,包括AC690/220变压器、AC/DC整流电源、DC/DC开关电源和快速分断装置;还包括电解电容器组。AC690/220变压器输入端连接变频器的两相电源AC690V,输出的AC220V经由AC/DC整流电源后输出DC72V电源连接至变频器的旁路控制板,电解电容器组即并联在此DC72V电源的两端;AC/DC整流电源输出的DC72V电源还连接至DC/DC开关电源,DC/DC开关电源输出的DC24V电源也连接至变频器的旁路控制板。DC72V电源作为旁路控制板的旁路接触器的供电电源,依次经由旁路控制板的旁路控制开关和快速分断装置,最后连接至旁路接触器的线圈;DC24V电源则作为旁路控制板的控制电源。源则作为旁路控制板的控制电源。源则作为旁路控制板的控制电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用高可靠性单元旁路供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变频器
,特别涉及一种变频器用高可靠性单元旁路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旁路技术运用在各种故障不停机的设备和工业、民用控制方案上。在运行的设备上,旁路掉故障源,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加利用系数;减少人为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供电方案的优劣决定了旁路执行的快速性、可靠性。本设计基于变频器的旁路控制板,设计了一种供电方案,满足变频器市场对于高可靠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器用高可靠性单元旁路供电装置,实现旁路供电的低电压穿越、防闪变功能以及旁路接触器的快速分断功能。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变频器用高可靠性单元旁路供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AC690/220变压器、AC/DC整流电源、DC/DC开关电源和快速分断装置;还包括并联在AC/DC整流电源输出端的电解电容器组。
[0006]AC690/220变压器输入端连接变频器的两相电源AC690V,输出的AC220V经由AC/DC整流电源后输出DC72V电源连接至变频器的旁路控制板,电解电容器组即并联在此DC72V电源的两端;AC/DC整流电源输出的DC72V电源还连接至DC/DC开关电源,DC/DC开关电源输出的DC24V电源也连接至变频器的旁路控制板。
[0007]DC72V电源作为旁路控制板的旁路接触器的供电电源,依次经由旁路控制板的旁路控制开关和快速分断装置,最后连接至旁路接触器的线圈;DC24V电源则作为旁路控制板的控制电源。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快速分断装置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V1、第二电阻RV2、第三电阻R2、电容C1、稳压管D5和MOS管Q1;
[0009]电路连接关系为: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三二极管D3由上至下串联,第二二极管D2与第四二极管D4由上至下串联,第三电阻R2与电容C1由上至下串联,这三组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构成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上端为正极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子J2的上端,输出端子J2的下端经由并联的MOS管Q1和第二电阻RV2后与并联电路的下端连接;MOS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三电阻R2的下端;稳压管D5并联在电容C1的两端;第一电阻RV1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下端,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下端;第一电阻RV1的两端还连接输入端子J1。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电解电容器组由多个并联的电解电容构成,并联后的总电容为60万μF。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低电压穿越、防闪变功能:在旁路接触器的供电电源的DC72V电源上加入60万μF
的电解电容器组,在电压跌落发生瞬间,仍然可以保护旁路接触器状态,保证旁路维持到变频器可靠停机之后,避免变频器运行过程中故障源被重新带入系统的风险;
[0013]2)快速分断功能:在旁路接触器线圈前端加入一个快速分断装置,大大缩短分闸时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变频器用高可靠性单元旁路供电装置整体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快速分断装置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7]如图1所示,一种变频器用高可靠性单元旁路供电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AC690/220变压器T1、AC/DC整流电源、DC/DC开关电源和快速分断装置;还包括并联在AC/DC整流电源输出端的电解电容器组。所述的电解电容器组由并联的电解电容C11

C16构成,并联后的总电容为60万μF。
[0018]AC690/220变压器输入端连接变频器的两相电源AC690V,输出的AC220V经由AC/DC整流电源后输出DC72V电源连接至变频器的旁路控制板,电解电容器组C11

C16即并联在此DC72V电源的两端;AC/DC整流电源输出的DC72V电源还连接至DC/DC开关电源,DC/DC开关电源输出的DC24V电源也连接至变频器的旁路控制板。旁路控制板是具有旁路功能的变频器(高压变频器)现有常规的部分,用于控制旁路接触器,这里不详述。
[0019]DC72V电源作为旁路控制板的旁路接触器的供电电源,依次经由旁路控制板的旁路控制开关K1和快速分断装置,最后连接至旁路接触器的线圈;DC24V电源则作为旁路控制板的控制电源。
[0020]如图2所示,所述的快速分断装置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V1、第二电阻RV2、第三电阻R2、电容C1、稳压管D5和MOS管Q1;电路连接关系为: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三二极管D3由上至下串联,第二二极管D2与第四二极管D4由上至下串联,第三电阻R2与电容C1由上至下串联,这三组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构成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上端为正极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子J2的上端,输出端子J2的下端经由并联的MOS管Q1和第二电阻RV2后与并联电路的下端连接;MOS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三电阻R2的下端;稳压管D5并联在电容C1的两端;第一电阻RV1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下端,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下端;第一电阻RV1的两端还连接输入端子J1。
[0021]本技术的电路功能的实现如下:
[0022]1)低电压穿越、防闪变功能的实现:通过并入的60万μF电解电容,利用60万μF电解电容的放电时间,可以有效支撑旁路过程持续到变频器停机后;采用双路供电实现了冗余供电,达到控制高可靠性。
[0023]2)快速分断的实现:
[0024]当旁路板控制旁路接触器合闸时,旁路控制开关K1闭合,输入端的J1端子有DC72V电源,输出端J2连接线圈得电,旁路接触器线圈吸合;第三电阻R2、稳压管D5回路满足MOS管Q1导通条件,MOS管Q1导通,第二电阻RV2被旁路掉,线圈电压72V稳定运行,电阻RV1起过电
压保护作用;
[0025]当旁路板控制旁路接触器分闸时,旁路控制开关K1断开,输入端的J1端子为0V,MOS管Q1失去导通条件,MOS管Q1断开,旁路接触器线圈通过第二电阻RV2、第四二极管D4、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三二极管D3迅速放电,旁路接触器线圈迅速分闸。
[0026]以上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用高可靠性单元旁路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AC690/220变压器、AC/DC整流电源、DC/DC开关电源和快速分断装置;还包括并联在AC/DC整流电源输出端的电解电容器组;AC690/220变压器输入端连接变频器的两相电源AC690V,输出的AC220V经由AC/DC整流电源后输出DC72V电源连接至变频器的旁路控制板,电解电容器组并联在此DC72V电源的两端;AC/DC整流电源输出的DC72V电源还连接至DC/DC开关电源,DC/DC开关电源输出的DC24V电源也连接至变频器的旁路控制板;DC72V电源作为旁路控制板的旁路接触器的供电电源,依次经由旁路控制板的旁路控制开关和快速分断装置,最后连接至旁路接触器的线圈;DC24V电源则作为旁路控制板的控制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用高可靠性单元旁路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分断装置包括第一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田宇王黎莎李太峰周翔张浩张虎庚德正董博刘怀博邢晟魁任乐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集团辽宁荣信电气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