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7464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为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缓冲机构和处理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和所述处理机构均埋设在地下,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预制缓冲池和固设在其顶面一侧的预制梯井,所述预制梯井的顶端内壁固设有绑缚杆,所述预制梯井靠近所述预制缓冲池的一端贯穿连接有排污管;污水经由漏斗盘流入,依次经由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进行过滤,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若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上过滤的杂物较多,其重量逐渐增加,人员根据拉力传感器检测的拉力数值判断杂物是否过多,便于人员及时清理,拉力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连接,不需要人员多次往返查看,清理较为方便。清理较为方便。清理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是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安装污水处理装置时,为了简化安装步骤和缩短安装时间,大量采用预制结构进行实地装配,缩短了污水处理装置的实地安装时间。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授权公告号CN211921210U),该专利技术池体和井体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拼装制成,装配简单,建设工期短,产业化水平高,工程质量高,但是,其过滤用提篮格栅结构较为单一,需要人员多次往返检查提篮格栅内的杂物是否过多,然后清理,浪费人力时间。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缓冲机构和处理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和所述处理机构均埋设在地下,所述缓冲机构包括预制缓冲池和固设在其顶面一侧的预制梯井,所述预制梯井的顶端内壁固设有绑缚杆,所述预制梯井靠近所述预制缓冲池的一端贯穿连接有排污管,所述预制缓冲池和所述处理机构之间设有用于传输污水的输送管线,所述预制梯井内吊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漏斗盘、吊绳和拉杆,两个所述吊绳的顶端与所述拉杆固定,两个所述吊绳的底端与所述漏斗盘固定,所述拉杆的顶端固设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的顶端固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顶端绑缚在所述绑缚杆上,所述拉力传感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漏斗盘的底端由内到外依次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漏斗盘的底面由内向外依次同轴固设有四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均固设有三个均匀布置的电磁铁和三个均匀布置的吊杆,且所述电磁铁和所述吊杆为相互间隔布置,所述吊杆的底端均固设有用于限位的限位板,所述第二过滤网和所述第三过滤网分别与相对应位置的电磁铁磁吸连接,且滑动插接在所述吊杆上。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吊杆的外壁均涂附有耐磨层。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过滤网和所述第三过滤网的顶端均固设有连接环,所述第二过滤网和所述第三过滤网分别通过其上的所述连接环与所述电磁铁磁吸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和所述第三过滤网分别通过其上的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吊杆滑动
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特氟龙。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过滤网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漏斗盘上。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环的材质为碳素钢,且表面进行镀铬处理。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在排污管排入污水时,过滤机构对污水进行过滤,污水经由漏斗盘流入,依次经由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进行过滤,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滤网密度逐渐增大,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若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上过滤的杂物较多,其重量逐渐增加,人员根据拉力传感器检测的拉力数值判断杂物是否过多,便于人员及时清理,拉力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连接,不需要人员多次往返查看,清理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中的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中的电磁铁和吊杆位置分布示意图;
[0019]图5为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中的吊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缓冲机构;11、预制缓冲池;12、预制梯井;121、绑缚杆;13、排污管;14、输送管线;2、处理机构;3、过滤机构;31、漏斗盘;311、固定环;312、电磁铁;313、吊杆;314、限位板;315、耐磨层;32、吊绳;33、拉杆;34、拉力传感器;35、牵引绳;36、第一过滤网;37、第二过滤网;38、第三过滤网;39、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缓冲机构1和处理机构2,缓冲机构1和处理机构2均埋设在地下,缓冲机构1包括预制缓冲池11和固设在其顶面一侧的预制梯井12,预制梯井12的顶端内壁固设有绑缚杆121,预制梯井12靠近预制缓冲池11的一端贯穿连接有排污管13,预制缓冲池11和处理机构2之间设有用于传输污水的输送管线14,预制梯井12内吊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机构3,过滤机构3包括漏斗盘31、吊绳32和拉杆33,两个吊绳32的顶端与拉杆33固定,两个吊绳32的底端与漏斗盘31固定,拉杆33的顶端固设有拉力传感器34,拉力传感器34的顶端固设有牵引绳35,牵引绳35的顶端绑缚在绑缚杆121上,拉力传感器3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漏斗盘31的底端由内到外依次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网36、第二过滤网37和第三过滤网38。
[0022]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污水经由排污管13排入预制缓冲池11内,然后经由输送管线14输送至处理机构2内进行污水处理,处理机构2的工作原理与公开号为CN211921210U的中国专利原理一致,其包括预制处理池、MBR模组器和曝气装置,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在排污管13排入污水时,过滤机构3对污水进行过滤,污水经由漏斗盘31流入,依次经由第一过
滤网36、第二过滤网37和第三过滤网38进行过滤,第一过滤网36、第二过滤网37和第三过滤网38的滤网密度逐渐增大,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若第一过滤网36、第二过滤网37和第三过滤网38上过滤的杂物较多,其重量逐渐增加,人员根据拉力传感器34检测的拉力数值判断杂物是否过多,便于人员及时清理,清理时,直接牵拉绑缚杆121上的牵引绳35,通过拉力传感器34、拉杆33和吊绳32将过滤机构3整体拉出进行清理,拉力传感器34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连接,不需要人员多次往返查看,清理较为方便,在排放雨水时,由于雨水的排放量较大,第二过滤网37和第三过滤网38滤网密度较大,对水的下流造成过大的阻力,此时,断开电磁铁312的电路,第二过滤网37和第三过滤网38在重力作用下沿吊杆313下落,并经由限位板314限位,此时,仅由第一过滤网36对雨水过滤,其对于水的阻力较小,在对雨水过滤的同时,保证雨水的流量,防止雨水未经过滤就流入预制缓冲池11,使用较为灵活,且不需要人员在大雨天气手动调节,安全性较高,电磁铁312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连接。
[0023]在图3和图4中: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缓冲机构(1)和处理机构(2),所述缓冲机构(1)和所述处理机构(2)均埋设在地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1)包括预制缓冲池(11)和固设在其顶面一侧的预制梯井(12),所述预制梯井(12)的顶端内壁固设有绑缚杆(121),所述预制梯井(12)靠近所述预制缓冲池(11)的一端贯穿连接有排污管(13),所述预制缓冲池(11)和所述处理机构(2)之间设有用于传输污水的输送管线(14),所述预制梯井(12)内吊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机构(3),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漏斗盘(31)、吊绳(32)和拉杆(33),两个所述吊绳(32)的顶端与所述拉杆(33)固定,两个所述吊绳(32)的底端与所述漏斗盘(31)固定,所述拉杆(33)的顶端固设有拉力传感器(34),所述拉力传感器(34)的顶端固设有牵引绳(35),所述牵引绳(35)的顶端绑缚在所述绑缚杆(121)上,所述拉力传感器(3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漏斗盘(31)的底端由内到外依次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过滤网(36)、第二过滤网(37)和第三过滤网(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盘(31)的底面由内向外依次同轴固设有四个固定环(311),所述固定环(311)上均固设有三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立超王枫史胜红张卫任立永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锐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