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7452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系统,其包括一次性使用角度可调硬管内窥镜包含电子硬管镜镜体、镜体角度调节器及图像处理器。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角度可调、直径小、成本低、可一次性使用,可实时观察到器械的操作状态,避免器械与内窥镜互相干扰。器械与内窥镜互相干扰。器械与内窥镜互相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窥镜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利用内窥镜进行医疗诊断,在医疗领域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内窥镜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人体自然腔道,来对腔道内部结构进行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配套的手术器械还能对腔道进行精细的治疗,使手术能够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例如,在对耳鼻喉相关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需要用内窥镜的镜管插入到患者的耳鼻喉或者宫腔内进行检查,甚至在内窥镜下进行手术治疗。
[0003]经研究发现,现有的内窥镜系统在使用时存在如下缺陷:
[0004]受限于现有硬管光学镜的设计,成本较高,不能普及一次性使用。现有的重复使用的硬管镜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消毒不彻底引起潜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手术时,在内窥镜的视野下再伸入取样或治疗的器械易相互干扰,手术不方便,而且在通过狭窄的通道如窦口时,无法实时观察到操作的器械的情况,基本处于全盲操或半盲操的状态。部分应用场景下,需要不同角度的硬管镜进入,以观察如不同角度的窦口,子宫角。对于患者来讲如果每个不同角度的内镜都需要一款内镜,费用高昂且浪费资源。对于现有临床使用的硬管镜无法调节角度,如加上前端可调节角度的结构,一般是蛇骨结构,在相同的其他配件的基础上,直径会增大很多,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产品可靠性也会相应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端角度可调硬管电子内窥镜系统,操作者通过调节电子内窥镜前端的角度,实现一款内镜可针对不同角度的需要进行角度调节,并解决内窥镜与器械互相干扰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内窥镜系统,其包括:电子硬管镜镜体和镜体角度调节器,所述电子硬管镜镜体包括镜体、封装头端、手柄;手柄形成于所述镜体一侧端,封装头端设置于所示镜体前端;镜体包括可弯曲外管和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所述的可弯曲外管内;镜体角度调节器可在体外调节可弯曲外管的角度以实现电子硬管镜镜体的角度的调节。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镜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可弯曲外管内的器械腔道和/或注水腔道和LED模组。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弯曲外管由可弯曲塑形金属管、塑料管或编织管制作。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弯曲塑形金属管材质为不锈钢。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头端包括摄像头封装口、器械腔道开口、LED封装口以及注水腔道开口中的一个或多个。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头端的LED封装口前端为凸透镜设计。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装头端的摄像头封装口为平面设计,贴合摄像头,以实现摄像头封装。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镜体角度调节器设有多个不同角度的弯口,所述电子硬管镜镜体能够根据所述不同角度的弯口进行弯折。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弯口内均有第一凹口、第二凹口、第一支撑点、第二支撑点,且弯口内为圆弧状。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器械腔道的尾部连接有器械腔道尾端接头,所述器械腔道尾端接头连接有两通接头接口,所述两通接头接口连接有两通阀门。
[0017]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次性使用角度可调硬管内窥镜系统,可以采用便宜的电子摄像头,解决现有硬管光学镜成本较高,不能普及一次性使用的问题。当然此申请的一种简易的硬管电子内窥镜通过回收、清洗、消毒也可以重复使用。此申请的一种简易的硬管电子内窥镜一次性使用,解决现有的重复使用的硬管镜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消毒不彻底引起潜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因为操作器械是经过内镜本身的器械腔道进入,器械出腔道后,器械与内镜的相对位置比较固定,所以解决手术时,在内窥镜的视野下再伸入取样或治疗的器械易相互干扰,手术不方便,而且在通过狭窄的通道如窦口时,无法实时观察到操作的器械的情况,基本处于全盲操或半盲操的状态的问题。部分应用场景下,需要不同角度的硬管镜进入,以观察如不同角度的窦口,子宫角,而对于患者来讲如果每个不同角度的内镜都需要一款内镜,费用高昂且浪费资源。一次性使用角度可调硬管内窥镜解决了上述弯角的问题。对于现有临床使用的硬管镜无法调节角度,如加上前端可调节角度的结构,一般是蛇骨结构,在相同的其他配件的基础上,直径会增大很多,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产品可靠性也会相应降低。一次性使用角度可调硬管内窥镜可在相同尺寸的配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镜体的外径,同时保证产品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0]图1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使用角度可调硬管内窥镜的电子硬管镜镜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封装头端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封装头端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镜体角度调节器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5示出了一实施例提供的镜体角度调节器的A

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标:
[0026]电子硬管镜镜体001、镜体102、封装头端101、手柄103、镜体插头104、集成电线108、可弯曲外管109、摄像头模组105、器械腔道106、LED模组107、摄像头封装口110、器械腔道开口111、LED封装口112、注水腔道开口113、镜体连接处114、注水腔道115、注水腔道接头
116、器械腔道尾端接头120、两通接头接口121、两通阀门122、两通接口123。镜体角度调节器002、基体200、30
°
弯口201、45
°
弯口202、70
°
弯口203、90
°
弯口204、第一凹口206、第二凹口205、第一支撑点208、第二支撑点20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子硬管镜镜体和镜体角度调节器,所述电子硬管镜镜体包括镜体、封装头端以及手柄;所述手柄形成于所述镜体一侧端,所述封装头端设置于所示镜体前端;所述镜体包括可弯曲外管和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所述的可弯曲外管内;所述镜体角度调节器可在体外调节可弯曲外管的角度以实现电子硬管镜镜体的角度的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可弯曲外管内的器械腔道和/或注水腔道和LED模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曲外管由可弯曲塑形金属管、塑料管或编织管制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弯曲塑形金属管材质为不锈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头端包括摄像头封装口、器械腔道开口、LE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超钱永巍吕波虞小勋
申请(专利权)人:视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