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37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包括杯体和杯座,所述杯体与杯座为螺纹连接设置,杯座的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加热丝,加热丝位于杯体的正下方,安装腔的内部壁体设置有第一隔热层。通过蓄电盒和电源接口的两种充能方式对内部仪器充能,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便携度,通过温控按钮打开或调控控制加热丝,配合导热层将底部热量有效快速的导至全壁体,能够提高内部药液的加热均匀度,进而加快药液加热的速率和效率,通过保温层使得药液保持在适宜服用的恒温温度上,防止药液停止加热后受凉冷却,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杯内药液的温度并在温度显示器上显示,方便根据需求对药液进行加热,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了装置的实用性。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护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

技术介绍

[0002]中药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随着人类生活的步骤加快,为了方便会将中药熬煮后的药液进行分包包装,包装后的药液会冷却,冷却后的中药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人们在家自行加热后服用,由于中药药液需要按时服用,当人们需要外出携带药液时,无法加热,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不便,进而影响人们正常的服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包括杯体和杯座,所述杯体与杯座为螺纹连接设置,杯座的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加热丝,加热丝位于杯体的正下方,安装腔的内部壁体设置有第一隔热层,杯座的底部设置有蓄电盒,杯座的一侧外部开设有电源接口,杯体的壁体由外向内依次包括有第二隔热层、导热层和保温层,导热层位于第二隔热层与保温层的中间,杯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杯体的前侧壁设置有可视窗口,杯座的前侧壁分别设置有温度显示器和温控按钮,温度显示器位于温控按钮的上方,杯体的顶部焊接安装有杯口,杯口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杯盖,杯盖的顶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辅助吸管,且辅助吸管位于杯体内。
[0005]优选的,所述杯体的底部外侧壁设置有螺纹,安装腔的内侧壁设置有螺纹,且安装腔内的螺纹与杯体上的螺纹为相反设置,通过螺纹连接既可以将杯座固定在杯体上,也可以当需要检修内部仪器时,通过旋转拧开杯座对安装腔内的仪器进行维修。
[0006]优选的,所述蓄电盒内设置有蓄电池,通过蓄电池可对内部仪器提供电能,电源接口为USB接口设置,通过电源接口对内部仪器进行实时充能。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隔热层用于阻隔热量外散至外壁体,避免烫伤手部,导热层的底部与加热丝为上下对应设置,有效快速的将底部热量导至全壁体,能够提高内部药液的加热均匀度,进而加快药液加热的速率和效率,保温层用于内部药液的保温,使得药液保持在适宜服用的恒温温度上,防止药液停止加热后受凉冷却。
[0008]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杯内药液的温度。
[0009]优选的,所述可视窗口为透明材料设置,且可视窗口的一侧设置有容量刻度,通过容量刻度可以实时观察杯体内的药液容量。
[0010]优选的,所述温度显示器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为电性连接设置,通过温度显示
器可实时观察杯体内的药液温度值,方便根据需求对药液进行加热,温控按钮通过导线与加热丝为电性连接设置,通过温控按钮可实时控制加热温度,防止加热过高导致烫伤事故。
[0011]优选的,所述杯盖的内侧底部与杯口的顶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垫。
[0012]优选的,所述杯盖的顶部铰接安装有密封盖,辅助吸管的口含端位于密封盖内,密封盖上设置有卡扣结构,通过卡扣结构将密封盖锁定在杯盖上,有效防止药液出现漏液的现象,辅助吸管为耐高温的软质硅胶材质设置,杯体内的温度加热至适宜服用的温度时,打开密封盖,通过辅助吸管进行服用药液。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通过蓄电盒和电源接口的两种充能方式对内部仪器充能,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便携度,通过温控按钮打开或调控控制加热丝,配合导热层将底部热量有效快速的导至全壁体,能够提高内部药液的加热均匀度,进而加快药液加热的速率和效率,通过保温层使得药液保持在适宜服用的恒温温度上,防止药液停止加热后受凉冷却,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杯内药液的温度并在温度显示器上显示,方便根据需求对药液进行加热,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正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杯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杯体、2杯盖、3杯座、4通孔、5辅助吸管、6杯口、7第一隔热层、8安装腔、9加热丝、10蓄电盒、11电源接口、12保温层、13导热层、14第二隔热层、15温度传感器、16可视窗口、17温度显示器、18温控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包括杯体1和杯座3,杯体1与杯座3为螺纹连接设置,杯体1的底部外侧壁设置有螺纹,杯座3的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8,安装腔8内设置有加热丝9,加热丝9位于杯体1的正下方,安装腔8的内部壁体设置有第一隔热层7,安装腔8的内侧壁设置有螺纹,且安装腔8内的螺纹与杯体1上的螺纹为相反设置,通过螺纹连接既可以将杯座3固定在杯体1上,也可以当需要检修内部仪器时,通过旋转拧开杯座3对安装腔8内的仪器进行维修,杯座3的底部设置有蓄电盒10,蓄电盒10内设置有蓄电池,通过蓄电池可对内部仪器提供电能,杯座3的一侧外部开设有电源接口11,电源接口11为USB接口设置,通过电源接口11对内部仪器进行实时充能,杯体1的壁体由外向内依次包括有第二隔热层14、导热层13和保温层12,导热层13位于第二隔热层14与保温层12的中间,第二隔热层用于阻隔热量外散至外壁体,避免烫伤手部,导热层13的底部与加热丝9为上下对应设置,有效快速的将底部热量导至全壁体,能够提高内部药液的加热均匀度,进而加快药液加热的速率和效率,保温层12用于内部药液的保温,使得药
液保持在适宜服用的恒温温度上,防止药液停止加热后受凉冷却,杯体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温度传感器15用于实时监测杯内药液的温度,杯体1的前侧壁设置有可视窗口16,可视窗口16为透明材料设置,且可视窗口16的一侧设置有容量刻度,通过容量刻度可以实时观察杯体1内的药液容量,杯座3的前侧壁分别设置有温度显示器17和温控按钮18,温度显示器17位于温控按钮18的上方,温度显示器17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15为电性连接设置,通过温度显示器17可实时观察杯体1内的药液温度值,方便根据需求对药液进行加热,温控按钮18通过导线与加热丝9为电性连接设置,通过温控按钮18可实时控制加热温度,防止加热过高导致烫伤事故,杯体1的顶部焊接安装有杯口6,杯口6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杯盖2,杯盖2的内侧底部与杯口6的顶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垫,杯盖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4,通孔4内穿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包括杯体(1)和杯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与杯座(3)为螺纹连接设置,杯座(3)的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8),安装腔(8)内设置有加热丝(9),加热丝(9)位于杯体(1)的正下方,安装腔(8)的内部壁体设置有第一隔热层(7),杯座(3)的底部设置有蓄电盒(10),杯座(3)的一侧外部开设有电源接口(11),杯体(1)的壁体由外向内依次包括有第二隔热层(14)、导热层(13)和保温层(12),导热层(13)位于第二隔热层(14)与保温层(12)的中间,杯体(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5),杯体(1)的前侧壁设置有可视窗口(16),杯座(3)的前侧壁分别设置有温度显示器(17)和温控按钮(18),温度显示器(17)位于温控按钮(18)的上方,杯体(1)的顶部焊接安装有杯口(6),杯口(6)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杯盖(2),杯盖(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4),通孔(4)内穿设有辅助吸管(5),且辅助吸管(5)位于杯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底部外侧壁设置有螺纹,安装腔(8)的内侧壁设置有螺纹,且安装腔(8)内的螺纹与杯体(1)上的螺纹为相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护理用便携式中药药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秦小英王永会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