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单元及细胞提取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25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单元及细胞提取仪,涉及细胞提取的技术领域,包括实验杯和防溅机构;防溅机构具有导流部,导流部位于注液孔与输送孔之间,当稀释液注入到实验杯中时,由于防溅机构的阻碍作用,使得稀释液会直接冲击导流板,导流板防止了稀释液直接冲击输送孔,并且能够将减缓稀释液的冲击速度,使得进入到实验杯的稀释液缓慢进入到输送孔,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细胞提取仪进行细胞提取中,注射液的冲击会产生试样飞溅,同时存在损坏过滤膜的可能性,进而导致检验效果不准确,影响判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预防稀释液飞溅和保护过滤膜的效果。保护过滤膜的效果。保护过滤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单元及细胞提取仪


[0001]本技术涉及细胞提取
,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单元及细胞提取仪。

技术介绍

[0002]刑事案件中,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血迹浸染的烟蒂、手套等人血与脱落上皮细胞混合的生物检材屡见不鲜。由于受害人血的污染,常规DNA检验多为混合STR(短串联重复序列)分型,甚至因人血DNA的优势扩增仅获得受害人的单一STR分型,这不仅增加了结果判读的难度,更可能丢失指证犯罪嫌疑人的有力证据。
[0003]现有技术中,关于混合生物检材的细胞分离方法的研究主要有:免疫磁珠定向捕获、流式细胞仪、显微捕获、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微流体芯片技术,上述方法虽可高精度定向捕获目的细胞,但存在样本前处理繁琐、设备耗材昂贵、操作复杂、不易推广的问题;另外,微滤技术作为一项分离技术,随着材料学及制备工艺的发展,尤其是精密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白细胞过滤分离、循环肿瘤细胞分离捕获等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004]现有技术中的微滤技术多限于人工操作,耗费人力,且容易污染,在细胞提取设备进行细胞提取中,实验杯中用于放入试样(如表皮碎片、精液、血液、人体组织残存样品等不定形态样品),并通过注入稀释液进行溶解,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注射针由实验杯上端开口处伸入杯体空间内并注射液体,经过滤后的实验杯需清洗并再次过滤,以降低样品损耗并最大化地收集细胞样本。但是,在该过程中由于注射液具有一定流体冲击力,且不可避免地产生试样飞溅,容易导致注射针污染;并且,注射液会直接冲击杯体下方的过滤膜,会存在损坏过滤膜的可能性,使得达不到预期的过滤效果,引起检验效果不准确,影响判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单元及细胞提取仪,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细胞提取仪进行细胞提取中,注射液的冲击会产生试样飞溅,同时存在损坏过滤膜的可能性,进而导致检验效果不准确,影响判断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过滤单元,应用于细胞提取仪,包括:实验杯和防溅机构;
[0007]所述实验杯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收细胞提取仪输送的稀释液的注液孔,所述实验杯的另一端设置有输送孔,所述防溅机构与所述实验杯连接,且所述防溅机构位于所述实验杯内部,所述防溅机构具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注液孔与所述输送孔之间,且所述导流部用于对所述注液孔进入的稀释液导流至所述实验杯内,以阻碍进入到所述实验杯内的稀释液冲击所述输送孔。
[0008]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杯包括杯体和杯盖;
[0009]所述输送孔设置于所述杯体的一端,所述杯体远离所述输送孔的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的开口密封连接,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杯盖上。
[0010]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杯盖的中心;
[0011]所述杯体远离开口的一端的呈圆锥形,且所述输送孔位于所述杯体的中心。
[0012]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防溅机构还包括搭接部和连接部;
[0013]所述搭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所述搭接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杯体和所述杯盖之间,且所述搭接部与所述杯体的边缘卡接。
[0014]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
[0015]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杯体的内壁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连接部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沿着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用于将所述注液孔注入的稀释液导流至所述杯体的侧壁位置。
[0016]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包括筛网结构;
[0017]所述筛网结构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杯体的内壁呈平行设置,所述筛网结构与所述连接部呈垂直设置,所述筛网结构沿着所述杯体的内部延伸布置,所述筛网结构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渗漏所述注液孔注入的稀释液的渗漏孔。
[0018]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包括沙漏结构;
[0019]所述沙漏结构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沙漏结构与所述杯体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形成液体通道。
[0020]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沙漏结构包括第三导流板、第四导流板和第五导流板;
[0021]所述第三导流板和所述第四导流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导流板和所述第四导流板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导流板远离所述第四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杯体的内壁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连接部呈垂直设置,以使所述第四导流板与所述杯体的内壁形成液体通道;
[0022]所述第五导流板呈弯折结构,所述第五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导流板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以及第四导流板形成缓冲空间,所述第五导流板与所述第四导流板之间具有缓冲孔,所述第五导流板靠近所述缓冲孔的一端与所述杯体的内壁之间具有排液孔。
[0023]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机构;
[0024]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器和细胞收集器;所述杯体远离所述杯盖的一端通过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细胞收集器连接,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细胞收集器用于依次对所述杯体内的细胞样本和稀释液的混合液过滤,所述细胞收集器用于提取细胞样本中的DNA分型。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细胞提取仪,包括所述的过滤单元。
[002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过滤单元,应用于细胞提取仪,包括:实验杯和防溅机构;实验杯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收细胞提取仪输送的稀释液的注液孔,实验杯的另一端设置有输送孔,防溅机构与实验杯连接,且防溅机构位于实验杯内部,防溅机构具有导流部,导流部位于注液孔与输送孔之间,且导流部用于对注液孔进入的稀释液导流至实验杯内,以阻碍进入到实验杯内的稀释液冲击输送孔;当稀释液注入到实验杯中时,由于防溅机构的阻碍作用,使得稀释液会直接冲击导流板,导流板防止了稀释液直接冲击输送孔,并且能够将减缓稀释液的冲击速度,使得进入到实验杯的稀释液缓慢进入到输送孔,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细胞提取仪进行细胞提取中,注射液的冲击会产生试样飞溅,同时存在损坏过滤膜的可能性,进而导致检验效果不准确,影响判断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预防稀释液飞溅和保
护过滤膜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单元的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单元的导流部包括筛网结构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单元,应用于细胞提取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杯和防溅机构;所述实验杯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收细胞提取仪输送的稀释液的注液孔,所述实验杯的另一端设置有输送孔,所述防溅机构与所述实验杯连接,且所述防溅机构位于所述实验杯内部,所述防溅机构具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注液孔与所述输送孔之间,且所述导流部用于对所述注液孔进入的稀释液导流至所述实验杯内,以阻碍进入到所述实验杯内的稀释液冲击所述输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输送孔设置于所述杯体的一端,所述杯体远离所述输送孔的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的开口密封连接,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杯盖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位于所述杯盖的中心;所述杯体远离开口的一端的呈圆锥形,且所述输送孔位于所述杯体的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机构还包括搭接部和连接部;所述搭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所述搭接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杯体和所述杯盖之间,且所述搭接部与所述杯体的边缘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杯体的内壁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连接部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连接,所述第二导流板沿着朝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流板用于将所述注液孔注入的稀释液导流至所述杯体的侧壁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包括筛网结构;所述筛网结构与所述连接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丹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速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