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70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包括小腿护板、大腿护板和调节装置,所述小腿护板的后侧固定连接第一垫片,所述大腿护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垫片,所述小腿护板的前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本装置在保留膝关节屈伸的同时增加使小腿相对大腿前或后移动并进行位置固定的功能,通过调节装置可以对小腿护板和大腿护板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对大腿和与小腿之间的弯曲程度进行调节,也可以使小腿相对大腿前或后移动,可以使得重建的韧带处于最短的位置,进而使得愈合后韧带的张力最大,避免松弛的情况。免松弛的情况。免松弛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

技术介绍

[0002]交叉韧带是关节上连接两骨并呈十字形交叉的两条韧带,又称十字韧带,见于膝关节(膝交叉韧带)、掌指和跖趾关节(籽骨交叉韧带)和马的蹄关节(蹄软骨蹄骨交叉韧带)。膝关节交叉韧带在做完手术后,需要使用支具对腿部进行固定,便于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恢复,现有的支具目前的支具就是只能调屈伸活动度,不具有使小腿相对大腿前或后移动并进行位置固定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包括小腿护板、大腿护板和调节装置,所述小腿护板的后侧固定连接第一垫片,所述大腿护板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垫片,所述小腿护板的前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大腿护板的前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壳体和端盖,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壳体,所述调节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固定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体的内部后侧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端盖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穿过第二通孔与转盘的中间位置卡设连接,所述转盘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6]所述小腿护板和大腿护板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固定壳体的前端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端盖的前端外圈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分别与对应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固定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固定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固定壳体的内部后侧位于齿环与第二转轴之间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转轴,多个所述第一转轴上均转动连接有辅助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多个辅助齿轮均啮合连接,多个所述辅助齿轮均与齿环啮合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齿环的前端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端盖的前端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固定壳体的后侧与第三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三螺纹孔。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端盖的前端上下侧均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端盖的前端位于第四通孔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壳体,所述连接壳体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弹簧。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连接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均贯穿连接壳体的下端,所述顶杆的下端均穿过对应第四通孔。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固定壳体的前端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端盖的前端外圈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分别与对应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该用于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在使用时,通过设置小腿护板、大腿护板、第一垫片、第二垫片、第一绑带、第二绑带、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L形连接板、转盘、固定壳体、第一固定螺栓、端盖、连接壳体、第二固定螺栓、调节螺栓、第一螺纹孔、轴承、齿环、第一转轴、辅助齿轮、第二转轴、第二螺纹孔、主动齿轮、第一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第四通孔、第三螺纹孔、滑块、弹簧、顶杆、限位孔、第三连接板、内六角螺帽、调节壳体、螺纹杆、滑杆、滑板、开槽,使得本装置在保留膝关节屈伸的同时增加使小腿相对大腿前或后移动并进行位置固定的功能,通过调节装置可以对小腿护板和大腿护板之间的夹角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对大腿和与小腿之间的弯曲程度进行调节,也可以使小腿相对大腿前或后移动,从而可以使得重建的韧带处于最短的位置,进而使得愈合后韧带的张力最大,避免松弛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端盖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调节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例说明:
[0028]1、小腿护板;2、大腿护板;3、第一垫片;4、第二垫片;5、第一绑带;6、第二绑带;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L形连接板;10、转盘;11、固定壳体;12、第一固定螺栓;13、端盖;14、连接壳体;15、第二固定螺栓;16、调节螺栓;17、第一螺纹孔;18、轴承;19、齿环;20、第一转轴;21、辅助齿轮;22、第二转轴;23、第二螺纹孔;24、主动齿轮;25、第一通孔;26、第
三通孔;27、第二通孔;28、第四通孔;29、第三螺纹孔;30、滑块;31、弹簧;32、顶杆;33、限位孔;34、第三连接板;35、内六角螺帽;36、调节壳体;37、螺纹杆;38、滑杆;39、滑板;40、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包括小腿护板(1)、大腿护板(2)和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护板(1)的后侧固定连接第一垫片(3),所述大腿护板(2)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垫片(4),所述小腿护板(1)的前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形连接板(9),所述L形连接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0),所述大腿护板(2)的前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壳体(11)和端盖(13),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壳体(36),所述调节壳体(36)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板(34),所述第三连接板(34)的一端与固定壳体(1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壳体(11)的内部后侧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转轴(22)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4),所述端盖(1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27),所述第二转轴(22)的前端穿过第二通孔(27)与转盘(10)的中间位置卡设连接,所述转盘(10)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15),所述第二转轴(22)的前端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3),所述第二固定螺栓(15)与第二螺纹孔(23)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护板(1)和大腿护板(2)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绑带(5)和第二绑带(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1)的前端开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17),所述端盖(13)的前端外圈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5),多个所述第一通孔(25)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12),多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栓(12)分别与对应第一螺纹孔(17)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可调式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1)的内部设置有轴承(18),所述轴承(18)的外圈与固定壳体(1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太禄王成勇蔡芝军齐波汤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