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661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涉及制供氧系统技术领域;包括AB吸附塔、CD吸附塔、个体终端、弥散终端、第一气路连接管、车载气源、第二气路连接管、备用空压机、第一气路阀组、第二气路阀组、气压监测装置、氧气传感器、闭环控制系统等。系统优先利用车载压缩气源,经过两组吸附塔进行氮氧分离,从而提高车厢环境内氧气浓度,同时,在监测到车载压缩空气压力偏低、流量偏小或列车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冗余压缩机气源自动开启,并经AB吸附塔分离输出高浓度氧气供个体终端使用。AB吸附塔分离输出高浓度氧气供个体终端使用。AB吸附塔分离输出高浓度氧气供个体终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制供氧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车组在高原上的时候,车厢内的氧浓度较低,乘客容易缺氧。
[0003]现有的动车组只具备新风系统,不能提高车厢内的氧浓度。
[0004]同时,动车组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其电力系统无法给新风系统供电,此时,将导致车厢内氧浓度进一步降低,从而对乘客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点,提出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利用车载空压机提高车厢内氧浓度,同时,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可利用备用空压机输出氧气供个人应急使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包括备用空压机、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连接的个人使用终端、和第二吸附塔的输出端连接的氧气弥散终端、用于连通备用空压机和第一吸附塔的第一气路连接管、车载空压机、用于连通车载空压机和第一吸附塔的第二气路连接管、用于连通车载空压机和第二吸附塔的第二气路连接管、位于第一气路连接管上的第一气路阀门、位于第二气路连接管上的第二气路阀门、用于根据车载空压机的输出气压控制第一气路阀门和第二气路阀门开启和关闭的气压监测装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气路连接管上设有空气预处理装置。
[0009]作为优选,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连接有监控系统。
[0010]作为优选,第二吸附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11]作为优选,气压监测装置包括上端和车载空压机连通的管件、滑动连接在管件内的活塞、一端连接在活塞上的弹簧、用于测量弹簧的拉力的拉力传感器;
[0012]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在管件上,所述拉力传感器和第一气路阀门连接;
[0013]所述第二气路阀门位于管件的管壁上,所述第二气路阀门沿着管件的走向均匀布置,最上方的第二气路阀门同时和第一吸附塔及其中一个第二吸附塔连接,其余第二气路阀门分别与其他对应的第二吸附塔连接;
[0014]所述管件在第二气路阀门对应位置设有圆孔;
[0015]所述第二气路阀门包括转动连接在对应圆孔内的转动板、位于转动板靠近管件内部一侧的凹槽;
[0016]所述凹槽的下侧和转动板的下沿连通;
[0017]所述第二气路阀门还包括位于凹槽的槽底的出气孔、和凹槽相对两侧内壁转动连接的转轴、用于给转轴复位的复位弹簧、上端和转轴固接的密封板、位于密封板靠近出气孔
一侧的橡胶片、位于转动板靠近管件外部一侧的躲避槽、转动连接在躲避槽内的第二转轴、和第二转轴固接的主动齿轮、位于第二转轴和转轴之间的单向轴承、和转动板固接的支架、和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和第三转轴固接的放大齿轮、和第三转轴固接的从动齿轮、和转动板同轴的皇冠齿轮;
[0018]所述皇冠齿轮和管件固接,所述放大齿轮和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和皇冠齿轮啮合;所述密封板下端向管件内部一侧倾斜,所述转轴所在轴线和转动板的轴相交,所述活塞的高度大于转动板的直径,所述活塞位于第二气路阀门的上方;
[0019]当活塞和密封板的下端抵靠在一起的时候,橡胶片堵塞出气孔且密封板的下端和转动板的下端齐平;
[0020]在管件上固接有用于收集出气孔出来的空气的集气罩,所述第二气路连接管和对应的集气罩连接。
[0021]作为优选,管件的横截面为矩形。
[0022]作为优选,弹簧的上端和管件的上端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和活塞连接。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利用车载空压机提高车厢内氧浓度,同时,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可利用备用空压机输出氧气供个人应急使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0025]图2为实施例2示意图;
[0026]图3为气压监测装置和第二控制阀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0028]图5为图3的B

B局部剖视图;
[0029]图6为图5在橡胶片堵塞出气孔时的示意图;
[0030]图7为图5的C

C剖视图;
[0031]图8为活塞运动到密封板的下沿时的状态图;
[0032]图9为图8的D处放大图;
[0033]图10为活塞和密封板脱开时的状态图。
[0034]图中:备用空压机1、第一吸附塔2、第二吸附塔3、个人使用终端4、第一气路连接管5、车载空压机7、第二气路连接管8、第一气路阀门9、第二气路阀门10、管件11、活塞12、弹簧13、圆孔15、转动板16、凹槽17、转轴18、出气孔19、密封板20、橡胶片21、躲避槽22、第二转轴23、主动齿轮24、单向轴承25、复位弹簧26、支架27、第三转轴28、放大齿轮29、从动齿轮30、皇冠齿轮31、集气罩33、氧气弥散终端34、空气预处理装置35、监控系统36、气压监测装置37。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
[0036]实施例1:
[0037]参见图1,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包括备用空压机1、第一吸附塔2、第二
吸附塔3、和第一吸附塔2的输出端连接的个人使用终端4、和第二吸附塔3的输出端连接的氧气弥散终端34、用于连通备用空压机1和第一吸附塔2的第一气路连接管5、车载空压机7、用于连通车载空压机7和第一吸附塔2的第二气路连接管8、用于连通车载空压机7和第二吸附塔3的第二气路连接管8、位于第一气路连接管5上的第一气路阀门9、位于第二气路连接管8上的第二气路阀门10、用于根据车载空压机7的输出气压控制第一气路阀门9和第二气路阀门10开启和关闭的气压监测装置37。
[0038]第二气路连接管8上设有空气预处理装置35。
[0039]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连接有监控系统36。监控系统采用现有技术,可显示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的流量等数据。
[0040]实施例原理:
[0041]动车组在正常运行时,车载空压机7运行,气压监测装置37监测车载空压机7输出的气压,当气压较大的时候,第一气路阀门9关闭,第二气路阀门10打开,车载空压机7输出的空气经过空气预处理装置35(现有技术)的冷却、过滤等作用到达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第一吸附塔2和第二吸附塔3经过氮氧分离后供个人使用终端4和氧气弥散终端34输出,个人使用终端4可采用氧气面罩等形式,氧气弥散终端34可采用出风口等形式,其中,氧气弥散终端34输出后可提高车厢内氧气浓度。
[0042]当车载空压机7输出的气压偏小的时候,第二气路阀门10和车载空压机7关掉,第一气路阀门9和备用空压机1打开,备用空压机1可采用电瓶等形式供电,空气进入第一吸附塔2,经过第一吸附塔2的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备用空压机、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和第一吸附塔的输出端连接的个人使用终端、和第二吸附塔的输出端连接的氧气弥散终端、用于连通备用空压机和第一吸附塔的第一气路连接管、车载空压机、用于连通车载空压机和第一吸附塔的第二气路连接管、用于连通车载空压机和第二吸附塔的第二气路连接管、位于第一气路连接管上的第一气路阀门、位于第二气路连接管上的第二气路阀门、用于根据车载空压机的输出气压控制第一气路阀门和第二气路阀门开启和关闭的气压监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路连接管上设有空气预处理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塔和第二吸附塔连接有监控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路多分离器制供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监测装置包括上端和车载空压机连通的管件、滑动连接在管件内的活塞、一端连接在活塞上的弹簧、用于测量弹簧的拉力的拉力传感器;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在管件上,所述拉力传感器和第一气路阀门连接;所述第二气路阀门位于管件的管壁上,所述第二气路阀门沿着管件的走向均匀布置,最上方的第二气路阀门同时和第一吸附塔及其中一个第二吸附塔连接,其余第二气路阀门分别与其他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百根钱晶章益郎楼洁丽李令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创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