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弹簧一次性安全采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58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8
一种双弹簧一次性安全采血器,包括尾盖、针芯、发射弹簧以及推发器,其特征在于:一是将原来发射弹簧与针芯尾部卡接固定,改变为套装并抵触;二是将原来发射弹簧与固定连接,改变为抵触;三是在针芯前方增设一个复位弹簧,使整体构成双弹簧结构。本方案简化了发射弹簧与针芯和尾盖的装配关系后,直接带来了以下效果:第一,制造针芯和尾盖的模具相对简单;第二,针芯和尾盖作为零件的结构相对简单;第三,针芯和尾盖作为零件的注塑简单;第四,发射弹簧与针芯和尾盖的装配简单。改进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简化了产品装配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装配效率,解决原有单弹簧弹射结构采血器工艺制造性差以及容易发生二次穿刺的问题。性差以及容易发生二次穿刺的问题。性差以及容易发生二次穿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弹簧一次性安全采血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采血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弹簧一次性安全采血器。该采血器将现有单弹簧弹射结构的采血器改变为双弹簧弹射结构的采血器,尽管增加了一个弹簧,但却大大提高了其工艺性,尤其对大批量自动化装配带来了显著效果。总体来看,这一改进大大提高了自动化装配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用采血器中,一次性安全采血器以其体积小、使用安全、操作方便为特色深受医护人员和病人欢迎,目前在各医疗机构以及糖尿病患者中大量使用。这种采血器自带弹射机构,结构紧凑,整体一次性使用,既安全又方便,因此具有很强的市场发展潜力。
[0003]中国专利CN2619583Y于2004年6月9日公开了一件名称为《自锁型一次性安全自动采血针》的技术专利。该专利是一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次性安全采血器,属于头部按压式的单弹簧弹射结构,其基本结构由外壳、尾盖(端盖)、针芯、发射弹簧、推发器和盖帽组成,其中,按照这类采血器的设计要求,在装配时发射弹簧的一端必须卡在针芯尾部的卡口上形成卡接固定,而另一端必须固定在尾盖上(参见该专利说明书第4页第8

10行记载)。这种要求目的一是保证发射前发射弹簧处在一个正确的固定位置上,二是保证发射后针尖不能随意外露,处于安全状态。但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就会带来以下诸多不利后果:第一,要在针芯和尾盖上分别设置与发射弹簧配合的锁卡结构,导致模具结构复杂,精度要求更高,难度增加。第二,由于发射弹簧与针芯和尾盖之间的装配存在锁卡结构,直接导致产品装配动作多,工位多,装配效率下降,而且还需要配备多道检测工位,用来检测锁卡结构是否卡住。据申请人介绍原有采血器装配需要18个工位,一台自动化装配线的生产效率仅3000多个/小时。另外,这类采血器的针芯一次发射后由于发射弹簧带动针芯来回做简谐振动,容易产生二次穿刺,加剧受用者的疼痛感。为了解决二次穿刺问题,中国专利CN206462998U技术专利给出了由弹性臂和倒钩组成简谐振动衰减器的方案。该方案利用增加阻尼的原理防止了采血器的二次穿刺,但带来的弊端是导致模具结构复杂,难度增加。
[0004]有鉴于此,如何解决因发射弹簧两端对应针芯和尾盖需要锁卡而带来的工艺制造性问题和二次穿刺问题是本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弹簧安全采血器,其目的是要解决原有单弹簧弹射结构采血器工艺制造性差以及容易发生二次穿刺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弹簧一次性安全采血器,包括尾盖、针芯、发射弹簧以及推发器,其中:
[0007]所述尾盖上设有至少两个弹性爪,所有弹性爪共同形成一个弹性夹。
[0008]所述针芯被夹持在弹性夹中,发射弹簧顶压在针芯尾部并作用在针芯的弹射方向
上,弹性夹利用末端的卡钩和夹持力将针芯卡夹住形成发射前锁定。
[0009]所述推发器对应各弹性爪迎面设有迫使弹性夹末端向外侧张开的触发斜面,推发器上设有出针孔。
[0010]其创新在于:所述尾盖对应发射弹簧的一端设有接触性质的抵靠面,在初始装配状态下发射弹簧的一端以接触形式顶压在抵靠面上。
[0011]所述针芯对应发射弹簧的另一端设有定位性质的定位柱,在初始装配状态下发射弹簧的另一端以定位形式套装在定位柱上。发射弹簧与定位柱套装的一段弹簧圈内径大于定位柱外径,且所述外径与内径之间留有间隙。
[0012]所述推发器内设有复位弹簧,在初始装配状态下该复位弹簧位于针芯前方并且定位在推发器内,针芯上对应复位弹簧设有顶压面,在发射状态下针芯的顶压面冲撞并压缩复位弹簧,针芯上的针尖从出针孔射出穿刺。
[00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
[0014]1.上述方案中,所述“尾盖”、“针芯”、“发射弹簧”和“推发器”是按压式一次性采血器的基本结构,其基本功能和作用均为现有技术。
[0015]2.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方”中的“前”是指采血器中针尖所指方向。
[0016]3.上述方案中,所述针芯上设有凸台,所述顶压面设在凸台的前端面上,在初始装配状态下针芯上的凸台与弹性爪末端的卡钩配合使针芯锁定在发射前位置上,在发射状态下针芯凸台上的顶压面与复位弹簧接触。所述弹性爪的末端对应所述凸台设有凸块,凸块上设有阻挡面,该阻挡面与凸台配合,用来阻挡针芯在发射后不再恢复到初始装配位置,防止二次使用。
[0017]4.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爪的末端对应所述触发斜面设有辅助斜面,当推发器相对于尾盖相向运动时,推发器上的触发斜面与弹性爪末端的辅助斜面接触配合,并迫使弹性爪末端向外侧张开。
[0018]5.上述方案中,所述一次性采血器可以有两种结构形式,即头部按压式和尾部按压式。当采血器为头部按压式结构时,采血器包括外壳,所述尾盖位于外壳的后端,并相对于外壳卡扣固定连接,所述推发器头部从外壳前端伸出,推发器身体滑动连接在外壳中。当采血器为尾部按压式结构时,采血器包括外壳,所述尾盖定位于外壳的后端,并相对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推发器头部位于外壳前端,推发器相对于外壳固定连接或者一体连接。
[0019]本技术的设计原理和构思是:为了解决原有单弹簧弹射结构采血器工艺制造性差以及容易发生二次穿刺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构思是:第一,简化发射弹簧与针芯和尾盖的装配关系,具体是将原来发射弹簧与针芯尾部卡接固定,改变为套装并抵触;将原来发射弹簧与固定连接,改变为抵触。第二,在针芯前方增设一个复位弹簧(使整体构成双弹簧结构)。
[00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21]1.本技术简化了发射弹簧与针芯和尾盖的装配关系后,直接带来了以下效果。第一,制造针芯和尾盖的模具相对简单;第二,针芯和尾盖作为零件的结构相对简单;第三,针芯和尾盖作为零件的注塑简单;第四,发射弹簧与针芯和尾盖的装配简单。
[0022]2.本技术在针芯前方增设一个复位弹簧后,一方面可以防止使用后针尖不外露,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发生二次穿刺。提高了采血器产品安全性和穿刺性能。
[0023]3.本技术大大降低了产品自动化装配过程中的检测要求。原来的采血器在发射弹簧与针芯和尾盖之间设计有卡扣,在自动化装配过程中还要检测卡扣处是否卡住。现在由于取销了发射弹簧与针芯和尾盖之间的卡扣连接结构,在产品自动化装配过程中只要检测到复位弹簧是否在位即可。
[0024]4.本技术对于大批量工业自动化生产来说明,尽管增加了一弹簧零件,实际成本未增加多少,但却大大的简化了自动化装配过程。以本技术实施例1为例,原来自动化装配流水线设有18个工位(包括装配和检测)的动作,而改进后只要6个工位的动作。原来一条自动化装配流水线每小时装配3000多个采血器产品,而现在的自动化装配流水线每小时可装配1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弹簧一次性安全采血器,包括尾盖(4)、针芯(2)、发射弹簧(3)以及推发器(5),其中:所述尾盖(4)上设有至少两个弹性爪(8),所有弹性爪(8)共同形成一个弹性夹;所述针芯(2)被夹持在弹性夹中,发射弹簧(3)顶压在针芯(2)尾部并作用在针芯(2)的弹射方向上,弹性夹利用末端的卡钩(9)和夹持力将针芯(2)卡夹住形成发射前锁定;所述推发器(5)对应各弹性爪(8)迎面设有迫使弹性夹末端向外侧张开的触发斜面(10),推发器(5)上设有出针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盖(4)对应发射弹簧(3)的一端设有接触性质的抵靠面(11),在初始装配状态下发射弹簧(3)的一端以接触形式顶压在抵靠面(11)上;所述针芯(2)对应发射弹簧(3)的另一端设有定位性质的定位柱(12),在初始装配状态下发射弹簧(3)的另一端以定位形式套装在定位柱(12)上;发射弹簧(3)与定位柱(12)套装的一段弹簧圈内径大于定位柱(12)外径,且所述外径与内径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推发器(5)内设有复位弹簧(7),在初始装配状态下该复位弹簧(7)位于针芯(2)前方并且定位在推发器(5)内,针芯(2)上对应复位弹簧(7)设有顶压面(14),在发射状态下针芯(2)的顶压面(14)冲撞并压缩复位弹簧(7),针芯(2)上的针尖从出针孔(13)射出穿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安全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2)上设有凸台(15),所述顶压面(14)设在凸台(15)的前端面上,在初始装配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平王祥生张金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