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654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包括一个内壳、两个活塞、一个温度感应器和一个加热探头,所述内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表面贴合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表面开设有镶嵌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热探头配合温度感应器,达到了可以对内壳内部水流进行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效果,再通过连通孔的开设,达到了使内壳水流的温度传递给导热管内的效果,而导热管和导热丝配合镶嵌槽的开设,从而可以使输液管与外壳上的镶嵌槽内壁相契合,再通过保温层的设置,增加了单次使用该装置的时长,即该装置能循环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了一种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医学上把输液叫做静脉点滴或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把液体输入到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静脉输液的作用包括:可以补充人体的水分和电解质的需要从而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的正常。可以作为静脉给药的载体。在抢救各种休克病人时起到一种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对于长期不能口服、饮食或危重病人,通过输液补充能量,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0003]在寒冷的冬天,给病人输液时,常常会因药物的寒冷,从而使病人感到不适,为了减轻病人的不适感,现在在寒冷的冬天输液时会对药物进行加温。而现有的加温装置基本上都是使输液管缠绕在加热辅具上,然后进行加热,而传统的加热辅具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为了降低医护成本,我们提供了一种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具备循环使用的优点,解决了传统输液加热辅具不能循环利用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包括一个内壳、两个活塞、一个温度感应器和一个加热探头,所述内壳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表面贴合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表面开设有镶嵌槽,所述外壳的内侧与内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内壳的内壁贴合有隔温层,所述活塞的表面与隔温层的内壁相贴合,两个所述活塞之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的上表面的中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内壳和导热管的内部均设有水,通过加热探头配合温度感应器,达到了可以对内壳内部水流进行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效果,再通过连通孔的开设,达到了使内壳水流的温度传递给导热管内的效果,而导热管和导热丝配合镶嵌槽的开设,从而可以使输液管与外壳上的镶嵌槽内壁相契合,再通过保温层的设置,增加了单次使用该装置的时长,即该装置能循环使用。
[0006]本技术的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其中所述内壳和隔温层的表面均开设有连通孔,所述导热管的内部通过连通孔与内壳的内部相连通,起到了使导热管的水流与内壳内部的水流能流通的作用。
[0007]本技术的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其中靠近所述内壳顶端的连接架远离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靠近所述内壳底部的连接架远离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探头。
[0008]本技术的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其中所述内壳靠近底部和顶部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布,位于所述内壳顶部的密封布中央与温度感应器的表面固定连接,位于所述内壳底部的密封布中央与加热探头的表面固定连接,起到了对内壳的顶部和
底部密封的作用。
[0009]本技术的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其中所述保温层的内部镶嵌有导热丝,所述导热丝的内侧与导热管的表面相贴合,起到了能使导热管的热量更好传递给输液管的作用。
[0010]本技术的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其中所述保温层为医用棉布制成,所述隔温层和密封布均为橡胶制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通过加热探头配合温度感应器,达到了可以对内壳内部水流进行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效果,再通过连通孔的开设,达到了使内壳水流的温度传递给导热管内的效果,而导热管和导热丝配合镶嵌槽的开设,从而可以使输液管与外壳上的镶嵌槽内壁相契合,再通过保温层的设置,增加了单次使用该装置的时长,即该装置能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保温层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内壳;2、隔温层;3、活塞;4、通孔;5、连接架;6、温度感应器;7、密封布;8、加热探头;9、弹簧;10、导热管;11、保温层;12、导热丝;13、镶嵌槽;14、连通孔;1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8]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9]请参阅图1

2,本技术的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包括一个内壳1、两个活塞3、一个温度感应器6和一个加热探头8,内壳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管10,导热管10的表面贴合有保温层11,保温层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15,外壳15的表面开设有镶嵌槽13,外壳15的内侧与内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内壳1的内壁贴合有隔温层2,活塞3的表面与隔温层2的内壁相贴合,两个活塞3之间通过弹簧9固定连接,活塞3的上表面的中央开设有通孔4,通孔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架5,内壳1和导热管10的内部均设有水,通过加热探头8配合温度感应器6,达到了可以对内壳1内部水流进行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效果,再通过连通
孔14的开设,达到了使内壳1水流的温度传递给导热管10内的效果,而导热管10和导热丝12配合镶嵌槽13的开设,从而可以使输液管与外壳15上的镶嵌槽13内壁相契合,再通过保温层11的设置,增加了单次使用该装置的时长,即该装置能循环使用。
[0020]内壳1和隔温层2的表面均开设有连通孔14,导热管10的内部通过连通孔14与内壳1的内部相连通,起到了使导热管10的水流与内壳1内部的水流能流通的作用。
[0021]靠近内壳1顶端的连接架5远离活塞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6,靠近内壳1底部的连接架5远离活塞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探头8。
[0022]内壳1靠近底部和顶部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布7,位于内壳1顶部的密封布7中央与温度感应器6的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内壳1底部的密封布7中央与加热探头8的表面固定连接,起到了对内壳1的顶部和底部密封的作用。
[0023]保温层11的内部镶嵌有导热丝12,导热丝12的内侧与导热管10的表面相贴合,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包括一个内壳(1)、两个活塞(3)、一个温度感应器(6)和一个加热探头(8),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热管(10),所述导热管(10)的表面贴合有保温层(11),所述保温层(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壳(15),所述外壳(15)的表面开设有镶嵌槽(13),所述外壳(15)的内侧与内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内壳(1)的内壁贴合有隔温层(2),所述活塞(3)的表面与隔温层(2)的内壁相贴合,两个所述活塞(3)之间通过弹簧(9)固定连接,所述活塞(3)的上表面的中央开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架(5),所述内壳(1)和导热管(10)的内部均设有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室护理用输液输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和隔温层(2)的表面均开设有连通孔(14),所述导热管(10)的内部通过连通孔(14)与内壳(1)的内部相连通。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佳佳吴俊梅李波唐宏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