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53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建筑基础和该建筑基础上方所承载的拦渣坝墙体,所述拦渣坝墙体上的渗滤液导排通道,所述建筑基础内设有渗透反应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PRB结构,充分利用条形基础结构保护反应填料,防止山体滑动力的挤压反应填料导致板结堵塞,该结构建造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是矿区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的优选。是矿区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的优选。是矿区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的优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


[0001]本技术涉及尾矿库地下水修理
,特别涉及一种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是人类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与之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的工业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地下水污染也不断加重,尤其在矿山开采与选冶过程中,尾矿库废渣经降水淋溶,重金属离子下渗污染地下水的情况时有发生,矿区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0003]可渗透反应墙(PRB)技术是通过在地下水流向路径上埋设一道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由修复材料组成的可渗透墙体,地下水流经PRB时,与修复材料反应,进而把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吸附、沉淀、降解、去除,达到净化地下水的目的。PRB技术具有修复效率高,修复成本低,不破坏地下水流动性,对场地扰动小等特点,在国外已经有成熟的技术体系与大量的工程案例。然而, PRB技术在矿山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领域的工程应用案例极为罕见,分析其原因是矿区的尾矿库中矿渣体量大,尾矿库选址通常为山坳处,受四周山体滑动力影响大,PRB反应填料易被压缩导致板结,透水性降低从而影响地下水修复效果。因此,亟需一种适合矿区地形的PRB可渗透反应墙结构来实现矿区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PRB)结构,该结构充分利用拦渣坝建筑基础的空间,对现有工程技术优化改造,把拦渣坝与可渗透反应墙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坝墙一体的矿区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设施,主要解决矿区地势崎岖,山体滑动力大, PRB反应填料易被压缩板结,降低透水性从而影响地下水修复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建筑基础和该建筑基础上方所承载的拦渣坝墙体,所述拦渣坝墙体上的渗滤液导排通道,所述建筑基础内设有渗透反应单元。
[0007]进一步地,所述建筑基础为梁板式条形基础,该梁板在建筑基础内向上延伸一定的高度形成墙体将建筑基础内的空间分割成若干个渗透反应单元,所述墙体上设有透水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的直径为3

10cm,该透水孔在所述墙体上每间隔 30

40cm设置一个,且透水孔的进水端设有滤网。
[0009]进一步地,所述拦渣坝墙体呈直角梯形结构,该拦渣坝墙体由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且在浇筑时预留渗滤液导排通道,所述拦渣坝墙体的底部面积小于反应区面积。
[0010]进一步地,所述渗滤液导排通道水平设置,且坝体的倾斜面设置有导流槽将渗滤
液导排通道连通反应区。
[0011]进一步地,所述渗透反应单元有多个且内部填充满填充料,多个可渗透反应单元组合形成反应区,该反应区的进水端设有反滤层。
[0012]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料由钢渣和脱硫石膏均匀混合而成;所述反滤层由碎石和粗砂混合后,使用隔网均匀固定在进水端墙面上。
[001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所述的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PRB结构,充分利用条形基础的间隔,填料受混凝土刚性结构保护,防止山体滑动力的挤压反应填料导致板结堵塞,该结构建造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是矿区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的优选。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建筑基础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建筑基础剖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建筑基础主视图。
[0020]图中:建筑基础1、渗滤液导排通道2、拦渣坝墙体3、渗透反应单元101、反滤层1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
[0022]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建筑基础1和该建筑基础1上方所承载的拦渣坝墙体3,所述拦渣坝墙体3上的渗滤液导排通道2,所述建筑基础1内设有渗透反应单元101。
[0023]建筑基础1为梁板式条形基础,该梁板在建筑基础内向上延伸一定的高度形成墙体将建筑基础内的空间分割成若干个渗透反应单元101,所述墙体上设有透水孔;透水孔的直径为3

10cm,该透水孔的在所述墙体上每间隔 30

40cm设置一个,且透水孔的进水端设有滤网,滤网的目数为60目。通过将建筑基础1隔开形成多个连通的渗透反应单元101,反应填料填充在建筑基础中后不易被压缩板结。
[0024]拦渣坝墙体3呈直角梯形结构,该拦渣坝墙体3由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且在浇筑时预留渗滤液导排通道,所述拦渣坝墙体3的底部面积小于反应区面积;渗滤液导排通道2水平设置,且坝体的倾斜面设置有导流槽将渗滤液导排通道2连通反应区。使尾矿堆渣中的积水易于排出且直接流向填料中进行反应。
[0025]渗透反应单元101有多个且内部填充满填充料,多个可渗透反应单元101 组合形成反应区,该反应区的进水端设有反滤层102;填充料由钢渣和脱硫石膏均匀混合而成;所述反滤层102由碎石和粗砂混合后,使用隔网均匀固定在进水端墙面上。在进水端设反滤层102能够防止黏土层中的颗粒物质进入反应区。
[0026]本技术的结构在使用的时候,如图1所示,整个反应腔设置在尾矿堆渣的一侧,且建筑基础1深入至地面以下,尾矿积水由尾矿堆渣上方向下和向拦渣坝墙体3流向,其中向拦渣坝墙体3流向的积水顺着渗滤液导排通道2流出,再顺着坝体倾斜面上的导流槽向下流动至建筑基础内的渗透反应单元101中,与填料进行反应吸收;而向下流动的积水进入地下黏土层后,由于黏土层的深度越深其质地越密实,所以积水会倾向于横向流动,进而经过反滤层102进入反应区中与填料反应吸收。
[0027]实施例1
[0028]某铅锌矿尾砂库,堆积尾砂体量约70万方,在其山脚修建专利所述坝墙一体可渗透反应墙,埋深5

7米,建造该渗透反应墙以前,场地调查结果显示山脚地下水污染程度为铅5

7mg/L,锌30

60mg/L,按本技术的实施步骤,完成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的建设,即在建造拦渣坝基础时,先建造梁板式条形基础,条形基础上每间隔30cm开设一个直径5cm透水孔,透水孔进水端加设60目滤网,条形基础间隔填充钢渣、脱硫石膏等材料作可渗透反应单元。在连续运行90天后,从监测井取样检测铅浓度下降至0.12mg/L,锌浓度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建筑基础(1)和该建筑基础上方所承载的拦渣坝墙体(3),所述拦渣坝墙体(3)上的渗滤液导排通道(2),所述拦渣坝墙体(3)呈直角梯形结构,该拦渣坝墙体(3)由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且在浇筑时预留渗滤液导排通道(2),所述拦渣坝墙体(3)的底部面积小于反应区面积,所述建筑基础(1)内设有渗透反应单元(101),所述建筑基础(1)为梁板式条形基础,该梁板在建筑基础(1)内向上延伸一定的高度形成墙体将建筑基础内的空间分割成若干个渗透反应单元(101),所述墙体上设有透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坝墙一体式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的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农苏建秦豪廖长君黄锦孙廖春雨梁家宇韦湘贵吴锡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