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补气及除臭功能的集约式调蓄池透气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53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7
一种兼具补气及除臭功能的集约式调蓄池透气井,透气井钢砼底板上设透气孔和补气孔,透气孔上设模塑格栅底板,模塑格栅底板上设活性炭筒,透气井井壁上设有除臭排气管,调蓄池进水时外逸的臭气,经调蓄池顶部开孔进入透气井,自透气井底部进入活性炭料筒,臭气与活性炭充分接触,臭气组分被活性炭有效吸附后,从除臭排气管排出;透气井壁上安装有余压阀,透气井内设有补气管道与余压阀连接,所述补气管道穿过补气孔至调蓄池内,进气通过补气管道进入调蓄池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高密度集约的布置形式,实现了一体多能、高效共享,不仅满足了调蓄池进出水运行时补气和除臭的功能需求,还有效减少了调蓄池透气井的占地面积和数量。效减少了调蓄池透气井的占地面积和数量。效减少了调蓄池透气井的占地面积和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补气及除臭功能的集约式调蓄池透气井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兼具补气及除臭功能的集约式调蓄池透气井。

技术介绍

[0002]调蓄池作为控制面源污染、削减雨水峰值流量的有效措施,已在雨污水系统中被广泛应用。雨天时超过系统处理能力的雨水可溢流进入调蓄池暂存,待雨天后水量低峰时段再将调蓄池内储存的雨水排出,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调蓄池也可有效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应对冲击负荷的能力。
[0003]调蓄池内储存的多为雨污水,运行过程中会散发臭气,需采用除臭工艺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由于调蓄池使用频率不固定,产生的臭气浓度也不固定,因此常规的生物除臭等工艺无法适用。调蓄池出水放空时,为了维持池体内外压力平衡,保障调蓄池顺利出水,需向调蓄池内进行补气。目前常见的补气方法是将调蓄池顶部的盖板打开,使池体内外空气流通,但这种补气方法会造成调蓄池内臭气外逸,污染周边环境。
[0004]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污水处理设施顶部空间释放用于打造景观绿化已成为新趋势。如何将调蓄池除臭与补气功能相结合,进行集约化布置,节约用地同时释放调蓄池顶部空间,满足景观绿化的需求,成为调蓄池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兼具补气及除臭功能的集约式调蓄池透气井,能够在调蓄池出水时根据出水流量向调蓄池内自动补气,保证调蓄池运行需求;同时对调蓄池内外逸的臭气进行有效的收集,并通过一定的处理,使臭气满足排放标准后再行排放。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兼具补气及除臭功能的集约式调蓄池透气井,调蓄池顶部设开孔,透气井设置于调蓄池上方,透气井包括透气井井室、透气井井壁、透气井钢砼底板和透气井顶板,其特征在于:透气井钢砼底板上设透气孔和补气孔,透气孔上设模塑格栅底板,模塑格栅底板上设活性炭筒,透气井井壁上设有除臭排气管,调蓄池进水时外逸的臭气经调蓄池顶部开孔进入透气井,自透气井底部进入活性炭料筒,臭气与活性炭充分接触,臭气组分被活性炭有效吸附后,从除臭排气管排出;透气井壁上安装有余压阀,透气井内设有补气管道与余压阀连接,所述补气管道穿过补气孔至调蓄池内,进气通过补气管道进入调蓄池内。
[0007]进一步地,余压阀为利用重力锤控制开启度的单向进气阀,依靠重力锤,能够根据出水流量自动调节阀门开度,从而自动控制补气量,实现调蓄池出水运行时补气的功能,同时避免调蓄池臭气经补气管路外逸。
[0008]进一步地,所述补气管道包括与余压阀相连接的水平补气管路,水平补气管路由管道支架固定于透气井顶板上,垂直补气管路与水平补气管路相连接,自透气井钢砼底板上的补气孔伸入调蓄池内。
[0009]进一步地,透气井壁上设有与补气管道连接的补气孔,补气孔端部设有防雨百叶,余压阀设于防雨百叶内侧,透气井顶板采用防雨设计的外扣式盖板,可有效防止雨水流入透气井内使活性炭受潮,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保证活性炭除臭效果,节约运行维护费用。
[0010]进一步地,透气井内补气系统与除臭系统相互独立,分别布置于透气井上部及下部空间,透气井进气与出气各自有单独的管路系统,互不连通,既实现了集约化布置,又保证了各自功能的独立性,便于检修维护。
[0011]进一步地,活性炭筒共分四组放置于透气井四个角落,每组含多个活性炭筒,所述多个活性炭筒固定于支架上,便于活性炭定期更换,炭筒内活性炭颗粒表面积大,与臭气接触充分,同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不受臭气产生时间及浓度的影响,可灵活适应调蓄池不定期使用的要求,保证气体稳定达标排放。
[0012]进一步地,透气井底部采用模塑格栅与钢砼相结合的结构,可满足活性炭筒底部利灵活开孔的需求,又可保证人员进入透气井后的安全性,透气井壁设有爬梯,便于及时对透气井内设备管路进行检修维护。
[0013]该透气井能根据调蓄池出水流量实现调蓄池内自动补气,对调蓄池内逸出的气体进行有效收集,经活性炭吸附除臭后实现达标排放。通过高密度集约的布置形式,实现了一体多能、高效共享,不仅满足了调蓄池进出水运行时补气和除臭的功能需求,还有效减少了调蓄池透气井的占地面积和数量,释放了调蓄池顶部空间。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透气井内补气系统和除臭系统相互独立,分层集约化布置,进气和排气管路互不干扰,充分利用透气井内空间,保证补气及除臭功能。
[0016]2、透气井壁设置的余压阀,依靠重力锤控制开启度,可根据出水流量调节进气量,实现自动补气,维持调蓄池内外压力平衡,保障调蓄池稳定运行。
[0017]3、透气井内活性炭筒每十六个一组,共四组分散布置于透气井四个角落,采用定制框架固定,布置紧凑,节约空间,便于活性炭整体维修更换可灵活适应调蓄池不定期使用的要求,使调蓄池内臭气达标后统一集中排放。
[0018]4、模塑格栅与钢硂相结合的底板结构,既可灵活开孔,满足活性炭筒的安装使用要求,又可保证人员进入井室检修维护时的安全。
[0019]5、透气井顶部采用特殊防雨设计的外扣式盖板,透气井壁安装有防雨百叶,可防止活性炭受潮,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上层平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下层平面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和图2的A

A剖面示意图。
[0023]图4为图1和图2的B

B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了解本技术。
[0025]本技术的一种兼具补气及除臭功能的集约式调蓄池透气井,如图1至图4所
示。
[0026]该透气井包括透气井井室11、透气井井壁12、透气井钢砼底板13、模塑格栅底板14和透气井顶板15。在透气井井壁12上开孔,安装有余压阀21和防雨百叶22,透气井井室11内的水平补气管路23与余压阀21相连接,水平补气管路23由管道支架25固定于透气井顶板15上,垂直补气管路24与水平补气管路23相连接,自透气井钢砼底板13上的开孔伸入调蓄池内。活性炭筒26放置于模塑格栅底板14上,除臭排气管27安装于透气井井壁12上。外扣式防雨盖板28安装于透气井顶板15上,爬梯29安装于透气井井壁12上。
[0027]调蓄池进水时,调蓄池内臭气自透气井钢砼底板13上的开孔进入放置于模塑格栅底板14上的活性炭筒26,活性炭筒26内装有细小的活性炭颗粒,比表面积大,可对调蓄池内臭气进行有效吸附。经活性炭吸附除臭后的气体经活性炭筒26顶部逸出,进入透气井井室11,由除臭排气管27收集至外部排气管路后统一排放。
[0028]调蓄池出水时,对应不同的出水流量,透气井内外将形不同的压力差,余压阀21上安装有重力锤,可根据不同的压力差调节余压阀21的开启度,从而控制余压阀21的进气量。进气经防雨百叶22、余压阀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补气及除臭功能的集约式调蓄池透气井,调蓄池顶部设开孔,透气井设置于调蓄池上方,透气井包括透气井井室、透气井井壁、透气井钢砼底板和透气井顶板,其特征在于:透气井钢砼底板上设透气孔和补气孔,透气孔上设模塑格栅底板,模塑格栅底板上设活性炭筒,透气井井壁上设有除臭排气管;透气井壁上安装有余压阀,透气井内设有补气管道与余压阀连接,所述补气管道穿过补气孔至调蓄池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补气及除臭功能的集约式调蓄池透气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管道包括与余压阀相连接的水平补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薛颖陈秀成牛天浩任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