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6231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1
一种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它包括蓄热箱、导热管和循环泵,通过采用将导热管其中的一段盘绕成螺旋状的吸热环,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蓄热箱的蓄热腔上下两端连通,循环泵串联于导热管上,蓄热腔内填充蓄热传导介质,吸热环位于炒制设备的燃烧室内吸收热量,通过循环泵驱动蓄热传导介质沿蓄热腔和导热管循环流动,将吸热环吸收的热量传导给蓄热传导介质储存,炒制完成后再释放加以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原精制茶叶炒制过程热量流失严重,燃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有利于吸收炒制设备内的热量,减少精制茶叶炒制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提高燃料利用率,节能环保的特点。保的特点。保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茶叶精细化制造
,涉及一种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精制茶叶在生产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的工序较多,其中涉及到炒制,炒制的目的是对揉捻后的原茶进行干燥处理,使其脱水,在炒制过程中,由于炒制火候控制要求较苛刻,过猛过大导致茶叶脱水太快导致碎化,过低过慢则导致茶叶色素成色不好和营养成分流失,燃料在炒制设备内燃烧时,火焰离炒锅较远,热量流失较严重,导致燃料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 结构简单,采用将导热管其中的一段盘绕成螺旋状的吸热环,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蓄热箱的蓄热腔上下两端连通,循环泵串联于导热管上,蓄热腔内填充蓄热传导介质,吸热环位于炒制设备的燃烧室内吸收热量,循环泵驱动蓄热传导介质沿蓄热腔和导热管循环流动,将吸热环吸收的热量传导给蓄热传导介质储存,炒制完成后再释放加以利用,有利于吸收炒制设备内的热量,减少精制茶叶炒制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提高燃料利用率,节能环保。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它包括蓄热箱、导热管和循环泵;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蓄热箱的蓄热腔上下两端连通,循环泵串联于导热管上,位于导热管上盘绕有螺旋结构的吸热环;位于蓄热腔内填充蓄热传导介质,循环泵驱动蓄热传导介质沿蓄热腔和导热管循环流动,将吸热环吸收的热量传导给蓄热传导介质。r/>[0005]所述蓄热箱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筒体,位于筒体内设置环形结构的蓄热腔。
[0006]所述导热管中空的铜合金管,吸热环位于管体中部,管体两端分别设置阀门。
[0007]所述蓄热传导介质为高温导热油。
[0008]所述蓄热传导介质为高温导热油和固体蓄热材料的混合物。
[0009]所述固体蓄热材料为石子或金属球。
[0010]一种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它包括蓄热箱、导热管和循环泵;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蓄热箱的蓄热腔上下两端连通,循环泵串联于导热管上,位于导热管上盘绕有螺旋结构的吸热环;位于蓄热腔内填充蓄热传导介质,循环泵驱动蓄热传导介质沿蓄热腔和导热管循环流动,将吸热环吸收的热量传导给蓄热传导介质。结构简单,通过采用将导热管其中的一段盘绕成螺旋状的吸热环,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蓄热箱的蓄热腔上下两端连通,循环泵串联于导热管上,蓄热腔内填充蓄热传导介质,吸热环位于炒制设备的燃烧室内吸收热量,通过循环泵驱动蓄热传导介质沿蓄热腔和导热管循环流动,将吸热环吸收的热量传导给蓄热传导介质储存,炒制完成后再释放加以利用,有利于吸收炒制设备内
的热量,减少精制茶叶炒制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提高燃料利用率,节能环保。
[0011]在优选的方案中,蓄热箱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筒体,位于筒体内设置环形结构的蓄热腔。结构简单,在精制茶叶炒制时,蓄热腔内的蓄热传导介质在循环泵的驱动下循环流动,带走炒制设备燃烧室内的部分热量,蓄热传导介质的温度逐渐升高。
[0012]在优选的方案中,导热管中空的铜合金管,吸热环位于管体中部,管体两端分别设置阀门。结构简单,使用时,导热管采用导热和散热快的铜合金管,使吸热环能够快速高效吸收炒制设备燃烧室内的热量。
[0013]在优选的方案中,蓄热传导介质为高温导热油。结构简单,使用时,采用高温导热油作为蓄热传导介质,其耐热温度达到350℃时保持正常流动不受影响。
[0014]在优选的方案中,蓄热传导介质为高温导热油和固体蓄热材料的混合物。结构简单,使用前,根据蓄热腔的容积及炒制设备的大小和炒制的时长,向蓄热腔内添加不同的蓄热传导介质;当蓄热腔的容积较大时,蓄热腔内灌注的高温导热油较多,成本太高,此时,可在蓄热腔内放置固体蓄热材料,与高温导热油共同完成蓄热,有利于减少高温导热油的用量,节省成本。
[0015]在优选的方案中,固体蓄热材料为石子或金属球。结构简单,使用时,蓄热腔内的固体蓄热材料位于高温导热油的液面下部,蓄热过程中,高温导热油将温度传导给在固体蓄热材料;固体蓄热材料采用石子或金属球,成本低。
[0016]一种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它包括蓄热箱、导热管和循环泵,通过采用将导热管其中的一段盘绕成螺旋状的吸热环,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蓄热箱的蓄热腔上下两端连通,循环泵串联于导热管上,蓄热腔内填充蓄热传导介质,吸热环位于炒制设备的燃烧室内吸收热量,通过循环泵驱动蓄热传导介质沿蓄热腔和导热管循环流动,将吸热环吸收的热量传导给蓄热传导介质储存,炒制完成后再释放加以利用。本技术克服了原精制茶叶炒制过程热量流失严重,燃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有利于吸收炒制设备内的热量,减少精制茶叶炒制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提高燃料利用率,节能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A

A处剖视示意图。
[0022]图中:蓄热箱1,蓄热腔11,导热管2,吸热环21,阀门22,循环泵3,蓄热传导介质4,高温导热油41,固体蓄热材料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图4中,一种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它包括蓄热箱1、导热管2和循环泵3;所述导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蓄热箱1的蓄热腔11上下两端连通,循环泵3串联于导热管2上,位于导热管2上盘绕有螺旋结构的吸热环21;位于蓄热腔11内填充蓄热传
导介质4,循环泵3驱动蓄热传导介质4沿蓄热腔11和导热管2循环流动,将吸热环21吸收的热量传导给蓄热传导介质4。结构简单,通过采用将导热管2其中的一段盘绕成螺旋状的吸热环21,导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蓄热箱1的蓄热腔11上下两端连通,循环泵3串联于导热管2上,蓄热腔11内填充蓄热传导介质4,吸热环21位于炒制设备的燃烧室内吸收热量,通过循环泵3驱动蓄热传导介质4沿蓄热腔11和导热管2循环流动,将吸热环21吸收的热量传导给蓄热传导介质4储存,炒制完成后再释放加以利用,有利于吸收炒制设备内的热量,减少精制茶叶炒制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提高燃料利用率,节能环保。
[0024]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蓄热箱1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筒体,位于筒体内设置环形结构的蓄热腔11。结构简单,在精制茶叶炒制时,蓄热腔11内的蓄热传导介质4在循环泵3的驱动下循环流动,带走炒制设备燃烧室内的部分热量,蓄热传导介质4的温度逐渐升高。
[0025]优选地,将揉捻后的茶叶放置于蓄热腔11周围进行干燥,有利于揉捻后的茶叶得到脱水处理,节能环保。
[0026]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导热管2中空的铜合金管,吸热环21位于管体中部,管体两端分别设置阀门22。结构简单,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蓄热箱(1)、导热管(2)和循环泵(3);所述导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蓄热箱(1)的蓄热腔(11)上下两端连通,循环泵(3)串联于导热管(2)上,位于导热管(2)上盘绕有螺旋结构的吸热环(21);位于蓄热腔(11)内填充蓄热传导介质(4),循环泵(3)驱动蓄热传导介质(4)沿蓄热腔(11)和导热管(2)循环流动,将吸热环(21)吸收的热量传导给蓄热传导介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精制茶叶炒制的环保节能蓄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蓄热箱(1)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筒体,位于筒体内设置环形结构的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宇何建政周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品源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