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和电磁能耦合供热热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2617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和电磁能耦合供热热源系统,它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它包括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蓄热水箱、电磁加热装置和用户侧地热盘管,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的出水口与蓄热水箱左侧进水口相连接,蓄热水箱左侧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将水箱中的水引入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中,蓄热水箱下侧增设的电磁加热装置对蓄热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蓄热水箱右侧的出水口则经第二循环泵流经用户侧地热盘管对室内进行供暖,室外供水网与补水泵相连,通过与用户侧地暖盘管回水混合进入蓄热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太阳能和电热的双供热系统,实现能源的有效互补,提升加热效率,提高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结垢,延长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和电磁能耦合供热热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可再生能源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和电磁能耦合供热热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且传统能源产生的不良影响与资源的枯竭,使得人们对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其中,太阳能以其清洁、环保、持续、储量丰富等优势,已成为应对能源短缺、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的重要选择之一。但由于太阳能资源的不稳定性,使得多能源耦合系统的研究较为普遍,其中电辅热以系统简易、初投资较低颇受关注。但传统的电阻辅热的方式常常存在加热器容易结垢、加热效率低以及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基于此,针对电辅热系统易结垢和使用寿命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和电磁能耦合供热热源系统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和电磁能耦合供热热源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太阳能和电热的双供热系统,实现能源的有效互补,提升系统加热效率,避免结垢,延长使用寿命,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太阳能和电磁能耦合供热热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蓄热水箱、电磁加热装置和用户侧地热盘管,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的出水口与蓄热水箱左侧的进水口相连接,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第一阀门,蓄热水箱左侧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接,第一循环泵的出水口与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的进水口相连,第一循环泵与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阀门,第一循环泵的出水口还通过第三阀门连接至蓄热水箱左侧的进水口;所述的蓄热水箱的下侧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蓄热水箱下部的出水口、进水口分别与电磁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蓄热水箱的箱体中部安装有温度与水位传感器,蓄热水箱右侧的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的进水口相连,蓄热水箱与第二循环泵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四阀门,第二循环泵的出水口与用户侧地热盘管的供水口相连接,用户侧地热盘管的回水口与蓄热水箱右侧的回水口相连,用户侧地热盘管与蓄热水箱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五阀门,蓄热水箱右侧的回水口还与补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蓄热水箱与补水泵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六阀门,补水泵的出水口与用户侧地暖盘管的回水口相连接,补水泵的进水口接至室外供水网,补水泵与室外供水网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七阀门。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包括有控制电源、不锈钢管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绕制在不锈钢管上,电磁线圈与控制电源连接,所述的控制电源与蓄热水箱中部的温度与水位传感器的接头末端并联。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短接管短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蓄热水箱的外围包裹有保温层,蓄热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膨胀水
箱,蓄热水箱的底部设有两个支撑架;所述蓄热水箱与电磁加热装置相连接的底部接口采用不锈钢软管,并增设有过滤网。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采用太阳能和电热的双供热系统,实现能源的有效互补,大大提升系统加热效率,提高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稳定性,避免结垢,还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蓄热水箱与电磁加热装置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3]参照图1

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和电磁能耦合供热热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蓄热水箱2、电磁加热装置3和用户侧地热盘管4,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的出水口与蓄热水箱2左侧的进水口相连接,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第一阀门5,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通过短接管短接,蓄热水箱2左侧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泵6的进水口相连接,第一循环泵6的出水口与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的进水口相连,第一循环泵6与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阀门7,第一循环泵6的出水口还通过第三阀门8连接至蓄热水箱2左侧的进水口,白天经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加热后的高温水,汇集到蓄热水箱2后,直接流入用户侧地暖盘管4对室内进行供暖;通过第三阀门8可以对太阳能真空管进行热力旁通,防止进入水箱的水温过高;所述的蓄热水箱2的下侧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3,蓄热水箱2下部的出水口、进水口分别与电磁加热装置3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蓄热水箱2的箱体中部安装有温度与水位传感器9,蓄热水箱2右侧的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10的进水口相连,蓄热水箱2与第二循环泵10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四阀门11,第二循环泵9的出水口与用户侧地热盘管4的供水口相连接,用户侧地热盘管4的回水口与蓄热水箱2右侧的回水口相连,用户侧地热盘管4与蓄热水箱2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五阀门12,蓄热水箱2右侧的回水口还与补水泵13的出水口连接,蓄热水箱2与补水泵13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六阀门14,补水泵13的出水口与用户侧地暖盘管4的回水口相连接,补水泵13的进水口接至室外供水网15,补水泵13与室外供水网15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七阀门16。
[0014]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3包括有控制电源3

1、不锈钢管3

2和电磁线圈3

3,电磁线圈3

3绕制在不锈钢管3

2上,电磁线圈3

3与控制电源3

1连接,所述的控制电源3

1与蓄热水箱2中部的温度与水位传感器9的接头末端并联。
[0015]此外,所述的蓄热水箱2的外围包裹有保温层,蓄热水箱2的顶部设置有膨胀水箱17,蓄热水箱2的底部设有两个支撑架18;所述蓄热水箱2与电磁加热装置3相连接的底部接口采用不锈钢软管19,并增设过滤网。
[0016]本具体实施方式将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的出水口与蓄热水箱2左侧进水口相连
接,蓄热水箱2左侧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泵6将水箱中的水引入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中,蓄热水箱2下侧增设的电磁加热装置3对蓄热水箱2中的水进行加热,蓄热水箱2右侧的出水口则经第二循环泵10流经用户侧地热盘管4对室内进行供暖,室外供水网15与补水泵13相连,通过与用户侧地暖盘管4回水混合进入蓄热水箱2。本系统的工作模式如下:
[0017](1)模式一:白天太阳辐射强的情况下,太阳能白天直接供暖,夜间电磁能利用谷电供暖。开启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7、第四阀门11、第五阀门12,启动第一循环泵6和第二循环泵9,模式初始状态设置完成。白天经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加热后的高温水,汇集到蓄热水箱2后,直接流入用户侧地暖盘管4对室内进行供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和电磁能耦合供热热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蓄热水箱(2)、电磁加热装置(3)和用户侧地热盘管(4),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的出水口与蓄热水箱(2)左侧的进水口相连接,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的出水口处安装有第一阀门(5),蓄热水箱(2)左侧的出水口与第一循环泵(6)的进水口相连接,第一循环泵(6)的出水口与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的进水口相连,第一循环泵(6)与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1)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阀门(7),第一循环泵(6)的出水口还通过第三阀门(8)连接至蓄热水箱(2)左侧的进水口;所述的蓄热水箱(2)的下侧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3),蓄热水箱(2)下部的出水口、进水口分别与电磁加热装置(3)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连,蓄热水箱(2)的箱体中部安装有温度与水位传感器(9),蓄热水箱(2)右侧的出水口与第二循环泵(10)的进水口相连,蓄热水箱(2)与第二循环泵(10)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四阀门(11),第二循环泵(9)的出水口与用户侧地热盘管(4)的供水口相连接,用户侧地热盘管(4)的回水口与蓄热水箱(2)右侧的回水口相连,用户侧地热盘管(4)与蓄热水箱(2)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五阀门(12),蓄热水箱(2)右侧的回水口还与补水泵(13)的出水口连接,蓄热水箱(2)与补水泵(13)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第六阀门(14),补水泵(13)的出水口与用户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会王刚李旭林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