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舟山医院专利>正文

便携式胸瓶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93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5
便携式胸瓶固定带,包括所述胸瓶固定带本体、底板、凹槽、支腿、下孔、调节绳、下调节扣、上调节扣、上孔、顶板、大孔、固定绳、卡扣、腰部调节带、腰带、拉环、背带和背带调节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术后活动时携带非常方便,而且胸腔闭式引流瓶不易倾倒,胸腔引流管也不容易打折,也不易从胸腔脱出,避免了造成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还减少了护理,保证了安全;利用固定绳确保胸腔引流瓶的平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胸瓶固定带


[0001]本技术涉及便携式胸瓶固定带,属于医疗用品


技术介绍

[0002]肺癌/肺结节术后常规留置胸管接胸腔闭式引流瓶,为了术后早日快速康复,患者需要携带胸腔闭式引流瓶活动,应确保患者活动时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有效、安全和便捷。
[0003]理论上要求患者水封式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瓶的平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100cm,且保持直立,保证胸腔的密闭性,不能使空气进入胸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胸腔闭式引流瓶侧边有2个挂钩,但是挂钩长度仅仅约10cm左右,如果手提挂钩处则不能保证胸腔引流瓶的平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
100cm,且两侧挂钩距离较远,提携时容易造成引流液不小心倾倒,引发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还没有更方便患者携带引流瓶的装置,为求更方便患者,减少护理,保证安全,设计此便携式胸瓶固定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便携式胸瓶固定带。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在手提挂钩处时不能保证胸腔引流瓶的平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
100cm,且两侧挂钩距离较远,提携时容易造成引流液不小心倾倒,引发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的缺陷。
[0006]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便携式胸瓶固定带,包括胸瓶固定带本体、底板、凹槽、支腿、下孔、调节绳、下调节扣、上调节扣、上孔、顶板、大孔、固定绳、卡扣、腰部调节带、腰带、拉环、背带和背带调节扣,其特征是:所述胸瓶固定带本体底部设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凹槽,下底板的底部四角上均设有支腿,下底板的四角上设有下孔,下孔上穿有调节绳,调节绳底端设有下调节扣,调节绳顶端设有上调节扣,调节绳顶部穿过上孔,上孔位于顶板的四角上,顶板内设有大孔,左右两根调节绳上连接有固定绳,底板和顶板的内侧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扣,卡扣上连接有腰部调节带,腰部调节带上连接有腰带,调节绳顶端安装有拉环,拉环顶端连接有背带,背带上设有背带调节扣。
[000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顶板大小尺寸相同,下孔和上孔垂直对齐,凹槽和大孔大小相等且垂直对齐。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绳垂直距离拉环的高度为60cm

100cm;即上调节扣与胸腔引流瓶的平面位于同一高度;拉环的顶端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位于同一高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绳和调节绳均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橡皮绳;腰部调节带和背带具有一定弹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背带由宽度3cm的尼龙带制成;拉环可打开和闭合,拉环也可用尼龙绳制成的挂钩圈替代使用。
[0012]本技术的优点是:术后活动时携带非常方便,而且胸腔闭式引流瓶不易倾倒,
胸腔引流管也不容易打折,也不易从胸腔脱出,避免了造成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还减少了护理,保证了安全;利用固定绳确保胸腔引流瓶的平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100cm;材质成本较低,节省医疗费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便携式胸瓶固定带的使用示意图;
[0014]图2是便携式胸瓶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胸瓶固定带本体
ꢀꢀ
2、底板
ꢀꢀ
3、凹槽
ꢀꢀ
4、支腿
ꢀꢀ
5、下孔
ꢀꢀ
6、调节绳
ꢀꢀ
7、下调节扣
ꢀꢀ
8、上调节扣
ꢀꢀ
9、上孔
ꢀꢀ
10、顶板
ꢀꢀ
11、大孔
ꢀꢀ
12、固定绳
ꢀꢀ
13、卡扣
ꢀꢀ
14、腰部调节带
ꢀꢀ
15、腰带
ꢀꢀ
16、拉环
ꢀꢀ
17、背带
ꢀꢀ
18、背带调节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便携式胸瓶固定带,包括胸瓶固定带本体1、底板2、凹槽3、支腿4、下孔5、调节绳6、下调节扣7、上调节扣8、上孔9、顶板10、大孔11、固定绳12、卡扣13、腰部调节带14、腰带15、拉环16、背带17和背带调节扣18,所述胸瓶固定带本体1底部设有底板2,用于提供支撑,底板2上设有凹槽3,用于提供固定,下底板2的底部四角上均设有支腿4,用于提供支撑,下底板2的四角上设有下孔5,用于提供连接,下孔5上穿有调节绳6,用于提供连接,调节绳6底端设有下调节扣7,用于调节高度,调节绳6顶端设有上调节扣8,用于调节高度,调节绳6顶部穿过上孔9,用于提供连接,上孔9位于顶板10的四角上,用于提供固定,顶板10内设有大孔11,用于提供固定,左右两根调节绳6上连接有固定绳12,用于提供固定高度,底板2和顶板10的内侧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扣13,用于提供连接,卡扣13上连接有腰部调节带14,用于提供调节,腰部调节带14上连接有腰带15,用于提供腰部固定,调节绳6顶端安装有拉环16,用于提供连接,拉环16顶端连接有背带17,用于提供背部固定,背带17上设有背带调节扣18,用于调节长度。
[001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2和顶板10大小尺寸相同,下孔5和上孔9垂直对齐,凹槽3和大孔11大小相等且垂直对齐。
[001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绳12垂直距离拉环16的高度为60cm

100cm;即上调节扣8与胸腔引流瓶的平面位于同一高度;拉环16的顶端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位于同一高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绳12和调节绳6均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橡皮绳;腰部调节带14和背带17具有一定弹性。
[0021]进一步的,所述背带17由宽度3cm的尼龙带制成;拉环16可打开和闭合,拉环16也可用尼龙绳制成的挂钩圈替代使用。
[0022]使用方法:将胸腔引流瓶从大孔11内穿过,使胸腔引流瓶的底部固定在凹槽3内,上下移动顶板10和底板2,调节两者的相互距离,利用下调节扣7和上调节扣8,使固定绳12位于顶板10的底部,左右调节绳6处于拉紧状态,确保胸腔引流瓶保持直立;打开拉环16连接调节绳6的顶端和背带17,使上调节扣8和拉环16的距离在60cm

100cm内,即胸腔引流瓶的平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 60cm

100cm;通过卡扣13将腰带15连接在胸腔固定带本体1上,且绕于患者腰部;患者躺下时,可取下背带17和腰部调节带14,打开拉环16挂在床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胸瓶固定带,包括胸瓶固定带本体(1)、底板(2)、凹槽(3)、支腿(4)、下孔(5)、调节绳(6)、下调节扣(7)、上调节扣(8)、上孔(9)、顶板(10)、大孔(11)、固定绳(12)、卡扣(13)、腰部调节带(14)、腰带(15)、拉环(16)、背带(17)和背带调节扣(18),其特征是:所述胸瓶固定带本体(1)底部设有底板(2),底板(2)上设有凹槽(3),下底板(2)的底部四角上均设有支腿(4),下底板(2)的四角上设有下孔(5),下孔(5)上穿有调节绳(6),调节绳(6)底端设有下调节扣(7),调节绳(6)顶端设有上调节扣(8),调节绳(6)顶部穿过上孔(9),上孔(9)位于顶板(10)的四角上,顶板(10)内设有大孔(11),左右两根调节绳(6)上连接有固定绳(12),底板(2)和顶板(10)的内侧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扣(13),卡扣(13)上连接有腰部调节带(14),腰部调节带(14)上连接有腰带(15),调节绳(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军伍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