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88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为该装置的主要结构,所述下模具顶端面向下开设有沉孔,沉孔设置有多个且内径大小不同,每个所述沉孔的底端面均固定有凸柱,凸柱结构跟位置与沉孔相匹配,所述下模具内开设有空心腔,所述空心腔的底端面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右端面设置有斜面,所述滑动块左端面固定有推进杆,推进杆穿过空心腔向外伸出。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利用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的环形圈在生产加工中难以同时生产出多个内径不同的圈,且成型后,难以将产品从模具上拿下,一些地方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从模具取下,设备操作复杂,且安装成本高的问题。且安装成本高的问题。且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的生产对后期产品的生产和检测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对于一些产品的检测需要用到指定的检测用具,包括在对一些产品内径检测上,初步通过环形圈进行筛选,传统的环形圈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
[0003]传统的环形圈在生产加工中难以同时生产出多个内径不同的圈,且成型后,难以将产品从模具上拿下,一些地方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从模具取下,设备操作复杂,且安装成本高。
[0004]由此可见,需要提供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传统的环形圈在生产加工中难以同时生产出多个内径不同的圈,且成型后,难以将产品从模具上拿下,一些地方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从模具取下,设备操作复杂,且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为该装置的主要结构,所述下模具顶端面向下开设有沉孔,沉孔设置有多个且内径大小不同,每个所述沉孔的底端面均固定有凸柱,凸柱结构跟位置与沉孔相匹配,所述下模具内开设有空心腔,所述空心腔的底端面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右端面设置有斜面,所述滑动块左端面固定有推进杆,推进杆穿过空心腔向外伸出,沉孔底端面向下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空心腔贯通,所述下模具的通孔内安装有脱模杆,所述脱模杆底端面固定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底端面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底端面安装有滚轮,滚轮与滑动块的斜面接触,所述下模具顶端面转动安装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顶端面向下开设有进液腔,进液腔的数量跟位置与沉孔相
匹配。
[0008]优选的,所述空心腔侧壁固定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滑动块的侧壁。
[0009]优选的,所述空心腔的底端面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右端面设置有缓冲棉。
[0010]优选的,所述推进杆伸出于空心腔的一端固定有按压套,按压套结构与推进杆的端面相匹配。
[0011]优选的,所述空心腔的底端面设置有滑槽,滑动块的底端面固定有凸块,滑动块通过凸块嵌入于滑槽内与下模具滑动连接。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在模具槽内设置有多个内径不同的沉孔和与之匹配的凸柱,使得可以同时加工出内径不同的环形圈,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5](2)、本技术通过内径不同的环形圈,可以检测出外形大小不一的成品,在检测过程中,使成品从内径大的环形圈到内径小的环形圈依次通过,外形大小不同的成品将在不同环形圈的前方被拦下,使工作人员可以快速检测到产品的大小,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16](3)、本技术待热熔浆在沉孔内成型后,通过手推动推进杆带动滑动块向右滑动,滑动块向右滑动带动升降板向上移动带动脱模杆将环形圈顶出于模具内,可实现快速脱模,比起机械手操作降低了成本和装置的复杂度。
[0017]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利用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的环形圈在生产加工中难以同时生产出多个内径不同的圈,且成型后,难以将产品从模具上拿下,一些地方通过机械手将产品从模具取下,设备操作复杂,且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0018]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下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上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下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推进杆;2、按压套;3、下模具;4、上模具;5、拉簧;6、沉孔;7、凸柱;8、固定块;9、滑动块;10、滚轮;11、联动杆;12、脱模杆;13、升降板;14、空心腔;15、进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7]在本技术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9]请参阅图1

4,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壳体生产线用成品检测装置,包括下模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3)为该装置的主要结构,所述下模具(3)顶端面向下开设有沉孔(6),沉孔(6)设置有多个且内径大小不同,每个所述沉孔(6)的底端面均固定有凸柱(7),凸柱(7)结构跟位置与沉孔(6)相匹配,所述下模具(3)内开设有空心腔(14),所述空心腔(14)的底端面滑动安装有滑动块(9),滑动块(9)右端面设置有斜面,所述滑动块(9)左端面固定有推进杆(1),推进杆(1)穿过空心腔(14)向外伸出,沉孔(6)底端面向下开设有通孔,通孔与空心腔(14)贯通,所述下模具(3)的通孔内安装有脱模杆(12),所述脱模杆(12)底端面固定有升降板(13),所述升降板(13)底端面设置有联动杆(11),所述联动杆(11)底端面安装有滚轮(10),滚轮(10)与滑动块(9)的斜面接触,所述下模具(3)顶端面转动安装有上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燕沈建元陶广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华琳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