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84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滞留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包括池本体;所述池本体包括植被层,所述植被层包括柳枝稷和/或苔草,所述植被层上罩设有透明玻璃罩。还包括进水管、导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不冻土层内,其包括远端和近端,所述远端与污水排水管连通,所述近端与所述导水管中部连通;所述导水管的上端连通大气并高于所述进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下端连通所述池本体的底部;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池本体的上部。该生物滞留池保证了生物滞留池在冬季的正常运行,生态效果显著。果显著。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滞留池
,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

技术介绍

[0002]生物滞留池作为一种典型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不仅具有景观美化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水质净化、补给地下水的功能。与传统方法相比,生物滞留池由于具有经济、高效、操作简易、布置灵活、运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城市暴雨径流、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气温较低的冬季,由于植物枯萎死亡、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和表面冻结而内部缺氧,使得生物滞留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大幅下降,尤其是脱氮效率受影响最大。因此,采取便捷有效的保温措施,确保污水净化效果,是生物滞留池在气温较低地区推广使用不可回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供一种自然、高效、稳定的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
[0004]具体来说,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包括池本体;
[0006]所述池本体包括植被层,所述植被层上罩设有透明玻璃罩。
[0007]本技术的整个植被层封闭在透明玻璃罩内,保证保温效果稳定性,促使种植的植被在低温冬季能够保持吸收活性,维持生物滞留池有效运行。
[0008]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植被层包括柳枝稷和/或苔草。所述柳枝稷和苔草均为耐贫瘠、低维护、多年生草本植物。所述柳枝稷地上生物量大,地下根系分布范围广,对氮磷污染物吸收效果强,可在初冬时收割,茎叶剪成5~7cm长的碎段并覆盖于地表;所述苔草绿期长,其苔草叶自然覆被地表,无需刈割。上述植被覆盖与透明玻璃罩形成的温室协同作用,提高升温幅度。
[0009]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透明玻璃罩的高度为40~60cm。
[0010]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透明玻璃罩为方形或圆柱形。
[0011]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还包括进水管、导水管和出水管;
[0012]所述进水管设置于不冻土层(即最低土壤温度大于0℃)内,其包括远端和近端,所述远端与污水排水管连通,所述近端与所述导水管中部连通;
[0013]所述导水管的上端连通大气并高于所述进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下端连通所述池本体的底部;
[0014]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池本体的上部。
[0015]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出水管设置于不冻土层内。
[0016]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池本体还包括粗砂层和碎石层,所述粗砂层位于所述植被层的下方,且所述植被层中种植的植物扎根至所述粗砂层中,所述碎石层位于
所述粗砂层的下方。
[0017]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粗砂层和碎石层之间设有土工布层。
[0018]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粗砂层为50~70cm,所述碎石层为30~50cm。
[0019]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粗砂层的上表面低于地面10~20cm,以减少散热。
[0020]优选的,上述的生物滞留池中,所述粗砂层中粗砂的粒径为1~2mm。
[0021]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提供的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保证了生物滞留池在冬季的正常运行,生态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生物滞留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植被层,2为透明有机玻璃罩,3为进水管,4为导水管,5为粗砂层,6为砾石层,7为透水土工布,8为生物滞留池池本体,9为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以下实施例中,所用仪器等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正规渠道商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而得。
[0027]实施例1
[0028]实施例1提供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可确保冬季正常有效运行。如附图1所示,包括池本体8、进水管3、导水管4和出水管9;
[0029]所述池本体8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植被层1、粗砂层5、透水土工布7和砾石层6;
[0030]所述植被层1上罩设有透明有机玻璃罩2,形成温室;所述植被层1包括覆盖于所述粗砂层5上的柳枝稷枝叶碎段和扎根至所述粗砂层5中的苔草;
[0031]所述粗砂层5厚度为60cm,粒径1~2mm,其上表面比池体外地面低10cm,所述砾石层6厚度为40cm,粒径10~20mm;
[0032]所述进水管3埋于地面以下30cm不冻土层内(即最低土壤温度大于0℃),其包括远端和近端,所述远端与污水排水管连通,所述近端与导水管4相连通;
[0033]所述导水管4的下端直通池本体8的底部,导水管4的上端穿过透明有机玻璃罩2的顶部与大气相联通;
[0034]所述出水管9埋于地面以下35cm。
[0035]污水沿进水管3经导水管4到达生物滞留池池本体8的底部,进入生物滞留池砾石层6,上升污水渗流穿过透水土工布7,进入粗砂层5,在流经密布于粗砂层5的苔草根系区后,净水由出水管9排出生物滞留池。
[0036]运行管理包含植物管理和水流调节管理。植物管理要求在生物滞留池内选择生物量大、氮磷吸收能力强的柳枝稷和绿期长、地面覆盖效果好的苔草进行组合种植,种植密度适中(柳枝稷为每平米5丛,苔草为每平米20丛),初冬时节柳枝稷地上部分枯死后收割,并将枝叶剪成5~7cm长的碎段覆盖于池体内地表,苔草冬季不刈割,自然覆盖地表,与柳枝稷碎段形成复合保温层。同时,从初冬开始,在生物滞留池上方罩以透明有机玻璃罩,晴朗白天起到增温作用,阴天或夜晚达到减少热量散失、保持温度稳定的效果。综合上述措施,为苔草冬季维持生物活性提供有效保障。
[0037]水流调节管理要求污水在整个净化过程中始终处于距离池体外地面30cm以下的深度范围,由于冬季随着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呈上升趋势,污水进入生物滞留池首先到达110cm深的池底,被升温后再逐层上升到达植物根系,将深层土壤的热量带到根系分布的区域,为苔草冬季维持生物活性作出贡献。
[0038]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整个植被层封闭在透明有机玻璃罩内,透明有玻璃罩上不需要设植物透气孔。原因如下:(1)透气孔与外界连通会使冷空气进入温室,极大削弱保温抗寒效果,尤其是在大风天气下;(2)植物光合作用除了光照、水分外还需要C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本体;所述池本体包括植被层,所述植被层上罩设有透明玻璃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包括柳枝稷和/或苔草。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玻璃罩的高度为40~60c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导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不冻土层内,其包括远端和近端,所述远端与污水排水管连通,所述近端与所述导水管中部连通;所述导水管的上端连通大气并高于所述进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下端连通所述池本体的底部;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池本体的上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温抗寒的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卓阚海明邹俊亮张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