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皮下植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80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下植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药物皮下植入设备。主要是提供一种依靠机器对病人的手臂进行固定,配合注射,同时对注射器和酒精进行便于拿取的放置,减少操作量的药物皮下植入设备。一种药物皮下植入设备,包括有:底板、连接杆、活动杆、注射管、出料机构和搅拌机构,底板顶部一侧设有连接杆,连接杆顶部设有活动杆,活动杆上部滑动式放置有注射管,底板顶部一侧设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顶部设有搅拌机构。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和出料机构,对药片和试剂进行搅拌,随后将试剂经出料机构流入注射管,通过注射管对病人进行皮下植入,实现基本功能。实现基本功能。实现基本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物皮下植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皮下植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药物皮下植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主要用针头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
[0003]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进行注射时,需要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穿刺进针,再用左手固定针座和针管交接处,并取消毒棉球夹于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备注射完毕后按压针眼处,这样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依靠机器对病人的手臂进行固定,配合注射,同时对注射器和酒精进行便于拿取和放置,减少操作量的药物皮下植入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需人手对皮肤、注射器及消毒棉球进行固定,操作量大,费时费力的缺点,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依靠机器对病人的手臂进行固定,配合注射,同时对注射器和酒精进行便于拿取和放置,减少操作量的药物皮下植入设备。
[0005]一种药物皮下植入设备,包括有底板、连接杆、活动杆、注射管、出料机构和搅拌机构,底板顶部一侧设有连接杆,连接杆顶部设有活动杆,活动杆上部滑动式放置有注射管,底板顶部一侧设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顶部设有搅拌机构。
[0006]进一步说明,出料机构包括有第一伸缩管、出水管、水泵、连接管和阀门,底板顶部一侧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有水泵,水泵上设有连接管,出水管与注射管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管,出水管上转动式设有阀门。
[0007]进一步说明,搅拌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杆、伺服电机、传送带、第一装料柱和搅拌杆,出水管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装料柱,第一装料柱底部与连接管连接,第一装料柱内壁底部转动式设有搅拌杆,出水管中部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顶部设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杆之间连接有传送带。
[0008]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有靠背板、支撑架、活动块、卡块和弹簧,底板顶部开有滑槽,滑槽上对称滑动式设有支撑架,支撑架顶部均滑动式设有活动块,支撑架顶部之间连接有靠背板,靠背板与活动块滑动式连接,活动块一侧设有弹簧,弹簧上设有卡块,支撑架一侧开有多个卡孔,卡孔与卡块配合。
[0009]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出药机构,出药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料柱、第二伸缩管和棉球,底板顶部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上部设有第二料柱,第二料柱底部连接有第二伸缩管,第二伸缩管上放置有棉球。
[0010]进一步说明,还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环形架、卡板和卡扣,活动块底部设有环形架,环形架顶部内侧设有卡扣,环形架顶部外侧均通过弹性带连接有卡板。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和出料机构,对药片和试剂进行搅
拌,随后将试剂经出料机构流入注射管,通过注射管对病人进行皮下植入,实现基本功能;通过设置移动机构和固定机构,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注射环境,同时对病人的双手进行固定,防止病人因不安随意动弹,影响注射;通过设置出药机构,对病人的注射处进行消毒。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出料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出料机构的局部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搅拌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搅拌机构的局部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移动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技术移动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出药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的标记:1:底板,2:连接杆,3:活动杆,4:注射管,5:出料机构,50:第一伸缩管,51:出水管,52:水泵,53:连接管,54:阀门,6:搅拌机构,60:第一支撑杆,61:伺服电机,62:传送带,63:第一装料柱,64:搅拌杆,7:移动机构,70:靠背板,71:支撑架,72:活动块,73:卡块,74:弹簧,75:滑槽,8:出药机构,80:第二支撑杆,81:第二料柱,82:第二伸缩管,83:棉球,9:固定机构,90:环形架,91:卡板,9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药物皮下植入设备,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有底板1、连接杆2、活动杆3、注射管4、出料机构5和搅拌机构6,底板1顶部左侧设有连接杆2,连接杆2顶部设有活动杆3,活动杆3上部滑动式放置有注射管4,底板1顶部后侧设有出料机构5,出料机构5顶部设有搅拌机构6。
[0025]出料机构5包括有第一伸缩管50、出水管51、水泵52、连接管53和阀门54,底板1顶部后侧设有出水管51,出水管51后部设有水泵52,水泵52上设有连接管53,出水管51前侧与注射管4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管50,出水管51前部转动式设有阀门54。
[0026]搅拌机构6包括有第一支撑杆60、伺服电机61、传送带62、第一装料柱63和搅拌杆64,出水管51顶部后侧设有第一装料柱63,第一装料柱63底部与连接管53连接,第一装料柱63内壁底部转动式设有搅拌杆64,出水管51中部设有第一支撑杆60,第一支撑杆60顶部设有伺服电机61,伺服电机61的输出轴与搅拌杆64之间连接有传送带62。
[0027]操作者可先将药片和试剂放入第一装料柱63,启动伺服电机61,伺服电机61的输出轴转动通过传送带62带动搅拌杆64转动对药片和试剂进行搅拌混合,初始状态阀门54挡住连接管53,试剂并不会流出,搅拌至一定程度,停止伺服电机61运作,转动阀门54不再挡住连接管53,启动水泵52带动试剂经连接管53和出水管51自第一伸缩管50进入注射管4,随
后将注射管4取出对病人进行皮下植入即可,注射完毕,停止水泵52运作,转动阀门54复位挡住连接管53,试剂停止流出,随后将注射过的注射管4与第一伸缩管50脱离,对注射过的注射管4进行回收处理,如需再次注射,放入新的注射管4在活动杆3上,再将第一伸缩管50消毒后接入注射管4上。
[0028]实施例2
[00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6至图9所示,还包括有移动机构7,移动机构7包括有靠背板70、支撑架71、活动块72、卡块73和弹簧74,底板1顶部开有滑槽75,滑槽75上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支撑架71,支撑架71顶部均滑动式设有活动块72,支撑架71顶部之间连接有靠背板70,靠背板70与活动块72滑动式连接,活动块72前侧设有弹簧74,弹簧74前侧设有卡块73,支撑架71前侧开有多个卡孔,卡孔与卡块73配合。
[0030]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皮下植入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有:底板(1)、连接杆(2)、活动杆(3)、注射管(4)、出料机构(5)和搅拌机构(6),底板(1)顶部一侧设有连接杆(2),连接杆(2)顶部设有活动杆(3),活动杆(3)上部滑动式放置有注射管(4),底板(1)顶部一侧设有出料机构(5),出料机构(5)顶部设有搅拌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皮下植入设备,其特征是:出料机构(5)包括有:第一伸缩管(50)、出水管(51)、水泵(52)、连接管(53)和阀门(54),底板(1)顶部一侧设有出水管(51),出水管(51)上设有水泵(52),水泵(52)上设有连接管(53),出水管(51)与注射管(4)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管(50),出水管(51)上转动式设有阀门(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物皮下植入设备,其特征是:搅拌机构(6)包括有:第一支撑杆(60)、伺服电机(61)、传送带(62)、第一装料柱(63)和搅拌杆(64),出水管(51)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装料柱(63),第一装料柱(63)底部与连接管(53)连接,第一装料柱(63)内壁底部转动式设有搅拌杆(64),出水管(51)中部设有第一支撑杆(60),第一支撑杆(60)顶部设有伺服电机(61),伺服电机(61)的输出轴与搅拌杆(64)之间连接有传送带(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明江洪伟刘新郑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