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793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风扇,包括了:框型壳体包括形成中空框型的第一组对边和第二组对边;两个贯流风机分别位于第一组对边的内部通道中;U型支架的第一端设有一垂直旋转组件传动框型壳体的一侧,带动框型壳体沿水平旋转轴进行旋转,第二端设有管状旋转件可从动旋转地连接框型壳体的另一侧;支撑座设有一水平旋转组件和一供电模块,水平旋转组件支撑U型支架旋转,供电模块通过第一线缆自U型支架第一侧的内嵌管路电连接垂直旋转组件,供电模块通过第二线缆自U型支架第二侧的内嵌管路穿过管状旋转件进入框型壳体,分别电连接贯流风机的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两个的电机分别带动风扇壳体进行万向旋转,充分扩展风扇的功能和使用场景。用场景。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风扇。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风扇通常包括电机、风叶、底座或固定架、电源等。接通电源,电机旋转,带动电机轴上的风叶旋转,旋转的风叶产生气流,因此,随着热量通过对流和蒸发带走,在气流吹到的范围内,使用者感受到冷却效果。
[0003]而通常的贯流风扇由于其核心元件竖置叶轮的工作原理的限制,导致其出风为垂直条状出风,使得基于水平面的出风宽度较窄,难以获得基于水平面的广阔的出风范围;如果单纯通过扩散出风口的角度又会使得出风口风压迅速减小,风力明显减弱,或是需要配合高转速的电机,增加了噪音。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风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能够通过两个的电机分别带动风扇壳体进行万向旋转,避免了线路外露,实现任意出风方向的转换,从而可以进行大范围的风向调整,充分扩展风扇的功能和使用场景。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
[0007]一框型壳体,包括形成中空框型的第一组对边和第二组对边;
[0008]两个贯流风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组对边的内部通道中;
[0009]一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的第一端设有一垂直旋转组件传动所述框型壳体的一侧,带动所述框型壳体沿水平旋转轴进行旋转,所述U型支架的第二端设有管状旋转件可从动旋转地连接所述框型壳体的另一侧;以及
[0010]一支撑座,设有一水平旋转组件和一供电模块,所述水平旋转组件支撑所述U型支架且带动所述U型支架沿垂直旋转轴进行旋转,所述供电模块通过一第一线缆自所述U型支架第一侧的内嵌管路电连接所述垂直旋转组件,所述供电模块通过一第二线缆自所述U型支架第二侧的内嵌管路穿过所述管状旋转件进入所述框型壳体,分别电连接所述贯流风机的电机。
[0011]优选地,所述水平旋转组件包括一垂直转轴、一第一电机和一第一齿轮;
[0012]所述垂直转轴连接所述框型壳体,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传动所述垂直转轴和所述框型壳体同步旋转。
[0013]优选地,所述垂直旋转组件包括一第二电机、第二齿轮以及传动轮套,所述传动轮套固定于所述框型壳体,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传动轮套啮合,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线缆向所述第二电机供电,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齿轮和传动轮套传动驱动所述框型壳体旋转。
[0014]优选地,所述垂直转轴为一中空转轴,所述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从所述支撑座经
过所述中空转轴的通孔进入所述U型支架。
[0015]优选地,所述垂直旋转组件为一第二电机,所述供电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线缆向所述第二电机供电。
[0016]优选地,所述管状旋转件设有一通孔,所述第二线缆自所述U型支架经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框型壳体内部,分别向所述两个贯流风机的电机供电。
[0017]优选地,所述框型壳体限定内部通道,所述第一组对边各自设有至少一进风口及至少一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机置于所述进风口的下游,所述贯流风机的叶轮旋转以抽吸气流穿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内部通道,所述气流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出风口发射而出。
[0018]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为沿第一方向相互平行的多道条形孔,所述出风口为沿第二方向相互平行的多道条形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贯流风机的叶轮的旋转速度相同,旋转方向相反。
[0019]优选地,所述框型壳体包括互相连接的前壳和后壳,前、后壳形成的空腔形成所述内部通道,所述进风口位于后壳上,所述出风口至少位于前壳上,所述进风口的面积大于出风口的面积。
[0020]优选地,所述框型壳体内设有一过滤器和一加热装置,所述过滤器处于进风口的下游、位于进风口与贯流风机之间,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出风口的上游、位于出风口与贯流风机之间。
[0021]本技术的风扇,能够通过两个的电机分别带动风扇壳体进行万向旋转,避免了线路外露,实现任意出风方向的转换,从而可以进行大范围的风向调整,充分扩展风扇的功能和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风扇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沿A

A方向的剖面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风扇的侧视图。
[0026]图4为图3中沿B

B方向的剖面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风扇的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
框型壳体
[0030]11
ꢀꢀꢀꢀꢀꢀꢀꢀꢀꢀꢀꢀ
贯流风机
[0031]12
ꢀꢀꢀꢀꢀꢀꢀꢀꢀꢀꢀꢀ
进风口
[0032]13
ꢀꢀꢀꢀꢀꢀꢀꢀꢀꢀꢀꢀ
出风口
[0033]2ꢀꢀꢀꢀꢀꢀꢀꢀꢀꢀꢀꢀꢀ
支撑座
[0034]21
ꢀꢀꢀꢀꢀꢀꢀꢀꢀꢀꢀꢀ
垂直转轴
[0035]22
ꢀꢀꢀꢀꢀꢀꢀꢀꢀꢀꢀꢀ
第一电机
[0036]23
ꢀꢀꢀꢀꢀꢀꢀꢀꢀꢀꢀꢀ
第一齿轮
[0037]3ꢀꢀꢀꢀꢀꢀꢀꢀꢀꢀꢀꢀꢀ
U型支架
[0038]31
ꢀꢀꢀꢀꢀꢀꢀꢀꢀꢀꢀꢀ
管状旋转件
[0039]32
ꢀꢀꢀꢀꢀꢀꢀꢀꢀꢀꢀꢀ
第二电机
[0040]33
ꢀꢀꢀꢀꢀꢀꢀꢀꢀꢀꢀꢀ
第二齿轮
[0041]34
ꢀꢀꢀꢀꢀꢀꢀꢀꢀꢀꢀꢀ
通孔
[0042]35
ꢀꢀꢀꢀꢀꢀꢀꢀꢀꢀꢀꢀ
传动轮套
[0043]41
ꢀꢀꢀꢀꢀꢀꢀꢀꢀꢀꢀꢀ
第一线缆
[0044]42
ꢀꢀꢀꢀꢀꢀꢀꢀꢀꢀꢀꢀ
第二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45]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46]图1为本技术的风扇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

A方向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风扇的侧视图。图4为图3中沿B

B方向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风扇的分解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的风扇,包括:一框型壳体1、两个贯流风机11、一U型支架3以及一支撑座2。框型壳体1包括形成中空框型的第一组对边和第二组对边。两个贯流风机11分别位于第一组对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型壳体(1),包括形成中空框型的第一组对边和第二组对边;两个贯流风机(1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组对边的内部通道中;一U型支架(3),所述U型支架(3)的第一端设有一垂直旋转组件传动所述框型壳体(1)的一侧,带动所述框型壳体(1)沿水平旋转轴进行旋转,所述U型支架(3)的第二端设有管状旋转件可从动旋转地连接所述框型壳体(1)的另一侧;以及一支撑座(2),设有一水平旋转组件和一供电模块,所述水平旋转组件支撑所述U型支架(3)且带动所述U型支架(3)沿垂直旋转轴进行旋转,所述供电模块通过一第一线缆(41)自所述U型支架(3)第一侧的内嵌管路电连接所述垂直旋转组件,所述供电模块通过一第二线缆(42)自所述U型支架(3)第二侧的内嵌管路穿过所述管状旋转件(31)进入所述框型壳体(1),分别电连接所述贯流风机(11)的电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旋转组件包括一垂直转轴(21)、一第一电机(22)和一第一齿轮(23);所述垂直转轴(21)连接所述框型壳体(1),所述第一电机(22)通过所述第一齿轮(23)传动所述垂直转轴(21)和所述框型壳体(1)同步旋转。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2),向所述第一电机(22)供电,驱动所述框型壳体(1)旋转。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转轴(21)为一中空转轴,所述第一线缆(41)和第二线缆(42)从所述支撑座(2)经过所述中空转轴的通孔进入所述U型支架(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旋转组件包括一第二电机(32)、第二齿轮(33)以及传动轮套(35),所述传动轮套(35)固定于所述框型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弩牌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