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567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属于安保领域,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包括门禁箱,还包括门禁挡板,所述门禁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红外发射接收装置,所述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安装于所述门禁箱的上表面,所述红外发射接收装置的位置位于所述门禁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人脸识别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安装于所述门禁箱的上表面,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位置位于所述门禁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通过红外识别设备与人脸识别设备的依次工作顺序,在实现人脸识别的同时,严格控制在闸门打开过程中通过的人数,避免安检存在遗漏。避免安检存在遗漏。避免安检存在遗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安检现场的入口经常可以看到人脸识别装置,通过对面部信息进行识别记录该人信息或与公安系统内存储的嫌疑人员进行比对,从而对场所内的人员进行保护。
[0003]在现有的安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在检验过程中,多个行人趁门禁开启到关闭的间隔中一起涌入通过,造成排查的漏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通过红外识别设备与人脸识别设备的依次工作顺序,在实现人脸识别的同时,严格控制在闸门打开过程中通过的人数,避免安检存在遗漏。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包括门禁箱,还包括门禁挡板,所述门禁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门禁箱同一侧,以被检查人员经过门禁系统的方向为正方向,所述第二挡板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位置的前方,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仅能容纳一人;红外发射接收装置,所述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安装于所述门禁箱的上表面,所述红外发射接收装置的位置位于所述门禁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人脸识别装置,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安装于所述门禁箱的上表面,所述人脸识别装置的位置位于所述门禁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以被检查人员经过门禁系统的方向为正方向,所述人脸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红外发射接收装置的前方。
[0007]优选地,所述门禁箱包括左门禁箱和右门禁箱;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均分成左右挡板,左右挡板分别安装于所述左门禁箱和所述右门禁箱互相靠近的一侧。
[0008]优选地,左右所述第一挡板之间与左右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均留有间隔;左右所述第一挡板互相靠近的一端为弧形面;左右所述第二挡板互相靠近的一端为弧形面。
[0009]优选地,所述左门禁箱与所述右门禁箱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挡板收纳槽。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左门禁箱和所述右门禁箱的一端均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挡板收纳槽的上下表面至所述左门禁箱和所述右门禁箱的内部。
[0011]优选地,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安装于所述门禁箱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通过前后设置的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人脸识别装置以及前后设置的挡板,当人员进入安检时,需先通过红外发射接收装置进行检测,打开第一挡板,此时该人员通过第一挡
板后位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第一挡板关闭,暂时阻止后续人员通过,人脸识别装置对该人员进行安检后,开启第二挡板,人员通过后第二挡板关闭,第一挡板开启,通过后续人员,通过两道闸门的设计以及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人脸识别装置的安装位置的设计,严格控制每次通过检查人员的人数,防止安检遗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的俯视图。
[0016]图中:
[0017]1、左门禁箱;2、右门禁箱;3、人脸识别装置;4、红外发射接收装置;5、5、挡板收纳槽;6、转动轴;7、门禁挡板;71、第一挡板;72、第二挡板、8、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包括门禁箱,还包括门禁挡板7,门禁挡板7包括第一挡板71和第二挡板72,第一挡板71与第二挡板72设置于门禁箱同一侧,以被检查人员经过门禁系统的方向为正方向,第二挡板72的位置位于第一挡板71的位置的前方,第一挡板71与第二挡板72之间的距离仅能容纳一人;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安装于门禁箱的上表面,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的位置位于门禁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挡板71之间;人脸识别装置3,人脸识别装置3安装于门禁箱的上表面,人脸识别装置3的位置位于门禁箱的边缘与第二挡板72之间,以被检查人员经过门禁系统的方向为正方向,人脸识别装置3设置于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的前方,第一挡板71与第二挡板72之间的距离仅能容纳一人,通过前后设置的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和人脸识别装置3以及前后设置的挡板,当人员进入安检时,需先通过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进行检测,打开第一挡板71,此时该人员通过第一挡板71后位于第一挡板71与第二挡板72之间,第一挡板71关闭,暂时阻止后续人员通过,人脸识别装置3对该人员进行安检后,开启第二挡板72,人员通过后第二挡板72关闭,第一挡板71开启,通过后续人员,通过两道闸门的设计以及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和人脸识别装置3的安装位置的设计,严格控制每次通过检查人员的人数,防止安检遗漏,挡板的开启与关闭以及人脸识别装置3、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的运行通过PLC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0020]为了减少挡板开合的幅度,进一步的,门禁箱包括左门禁箱1和右门禁箱2;第一挡板71与第二挡板72均分成左右挡板,左右挡板分别安装于左门禁箱1和右门禁箱2互相靠近的一侧,相比于一块较大的挡板,通过左右设置的挡板开合幅度较小,在挡板打开与关闭时的速度更快,若出现与人碰撞时,较短的挡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更小。
[0021]为了减少挡板边缘对人体造成伤害,进一步的,左右第一挡板741之间与左右第二挡板72之间均留有间隔;左右第一挡板71互相靠近的一端为弧形面;左右所述第二挡板72互相靠近的一端为弧形面,减少甚至避免挡板边缘的棱角对人员造成伤害。
[0022]为了收纳开启后的挡板,进一步的,左门禁箱1与右门禁箱2的内侧均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挡板71和第二挡板72的挡板收纳槽5。
[0023]为了实现挡板绕轴转动,进一步的,第一挡板71与第二挡板72位于左门禁箱1和右门禁箱2的一端均设置有转动轴6;转动轴6的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挡板收纳槽5的上下表面至左门禁箱1和右门禁箱2的内部。
[0024]为了实现检测过程中出现可疑人员时进行报警,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器8,报警器8安装于门禁箱上。
[0025]本技术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包括门禁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禁挡板(7),所述门禁挡板(7)包括第一挡板(71)和第二挡板(72),所述第一挡板(71)与第二挡板(72)设置于所述门禁箱同一侧,以被检查人员经过门禁系统的方向为正方向,所述第二挡板(72)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挡板(71)的位置的前方,所述第一挡板(71)与所述第二挡板(72)之间的距离仅能容纳一人;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所述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安装于所述门禁箱的上表面,所述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的位置位于所述门禁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挡板(71)之间;人脸识别装置(3),所述人脸识别装置(3)安装于所述门禁箱的上表面,所述人脸识别装置(3)的位置位于所述门禁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挡板(72)之间,以被检查人员经过门禁系统的方向为正方向,所述人脸识别装置(3)设置于所述红外发射接收装置(4)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识别安全隐患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箱包括左门禁箱(1)和右门禁箱(2);所述第一挡板(71)与所述第二挡板(72)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新余市中保比讯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