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析柱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62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层析柱支架,整体采用三层四角架,且上中下三层设横支撑柱,左右设竖支撑柱,横支撑柱和竖支撑柱位于左右横杆中间靠后位置,在横支撑柱前端设奇数个固定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多方面确保层析柱的固定稳定性;三层横支撑柱各列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在一竖直线上,使用时,层析柱放置于一列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内,将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二半圆放于对应位置,再固定,确保层析柱的垂直度,从而保证层析分离效果;调节抱箍的内直径,从而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层析柱;上中下三层左右横杆上固定设一竖支撑柱,竖支撑柱在相邻两横杆之间均匀设有通孔,两竖支撑柱对应通孔用于放置活动横支撑柱,从而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层析柱。的层析柱。的层析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析柱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层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层析柱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柱层析技术又称柱色谱技术,其是根据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不同的原理,经多次反复分配将组分分离开来。在实际柱层析实验操作中,需要利用层析柱支架将层析柱竖直固定放置,接收容器放于层析柱下方。层析柱支架直接影响层析柱固定稳定性、垂直度,进而影响层析分离质量。目前层析柱支架对于特别是大直径层析柱存在固定稳定性不高,垂直度也很难控制,而且不同实验用到的层析柱直径、高度都可能不一样的问题,给实验人员的操作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层析柱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层析柱支架,所述层析柱支架为三层四角架,立柱为四根,上、中、下三层横杆分别为四根,立柱和相邻横杆垂直连接;
[0006]上、中、下三层左右横杆之间分别固定设一横支撑柱,横支撑柱左右两端位于左右横杆中间靠后位置,横支撑柱和前后横杆平行,三层横支撑柱在一竖直线上;横支撑柱前端固定设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的数量为奇数个,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数量为1个,其设于横支撑柱中间位置,三层横支撑柱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在一竖直线上;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数量为3个以上,1个设于横支撑柱中间位置,其余对称分布在两侧,三层横支撑柱各列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在一竖直线上;使用时,层析柱放置于一列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内,将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二半圆放于对应位置,再固定;
[0007]上、中、下三层左右横杆上固定设一竖支撑柱,两竖支撑柱和上、中、下三层横支撑柱在同一平面上,竖支撑柱在相邻两横杆之间均匀设有通孔,两竖支撑柱对应通孔在同一平面上;两竖支撑柱对应通孔用于放置活动横支撑柱,活动横支撑柱两端为圆柱,其余为方形,两端圆柱直径和竖支撑柱通孔内直径匹配,活动横支撑柱前端固定设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的数量、位置分布和横支撑柱上的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相同;使用时,为适应不同高度层析柱,用到活动横支撑柱,将活动横支撑柱左右两端分别放入左右竖支撑柱通孔内,并固定。
[0008]进一步地,四根立柱底端分别设带刹车的脚轮。
[0009]进一步地,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和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二半圆结构相同,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设有若干弹簧,两端为固定部,固定部设有圆孔,使用时,螺栓插入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和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二半圆对应的圆孔,并用螺母固定。
[0010]进一步地,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和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二半圆的内层内壁设硅
胶垫。
[0011]进一步地,活动横支撑柱两端圆柱上设有螺纹,活动横支撑柱左右两端分别放入左右竖支撑柱通孔内,并超出左右竖支撑柱外壁,用螺母固定。
[0012]进一步地,横支撑柱左右两端位于左右横杆距后端1/3

1/4的位置。
[0013]进一步地,立柱在下层左右横杆下方各设一支撑杆。
[0014]进一步地,所述层析柱支架为不锈钢材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层析柱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于层析柱有固定稳定性高、垂直度容易控制的优点,并且适用于不同直径和不同高度的层析柱,适用范围广。
[0017]2、本技术层析柱支架整体采用三层四角架,且上中下三层均设有横支撑柱,左右均设有竖支撑柱,横支撑柱和竖支撑柱位于左右横杆中间靠后位置,在横支撑柱前端设奇数个固定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使用时,奇数个层析柱,中间放1个,其余对称放置,偶数个层析柱,中间不放,所有对称放置,多方面确保层析柱的固定稳定性。
[0018]3、本技术层析柱支架在横支撑柱前端固定设奇数个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三层横支撑柱各列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在一竖直线上,使用时,层析柱放置于一列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内,将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二半圆放于对应位置,再固定,确保了层析柱的垂直度,从而保证层析分离效果。
[0019]4、本技术层析柱支架在横支撑柱前端固定设奇数个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使用时,层析柱放置于一列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内,将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二半圆放于对应位置,再固定,调节抱箍的内直径,从而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层析柱。
[0020]5、本技术层析柱支架上中下三层左右横杆上固定设一竖支撑柱,竖支撑柱在相邻两横杆之间均匀设有通孔,两竖支撑柱对应通孔用于放置活动横支撑柱,从而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层析柱。
[0021]6、本技术层析柱支架四根立柱底端分别设带刹车的脚轮,可根据实验需要,随意移动,确定位置后锁死脚轮,即可保证层析柱的稳定,又可以根据实验需求任意移动层析柱。
[0022]7、本技术适用于单个层析柱使用,也可多个层析柱一起使用,适用于不同实验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4和通孔61示意所在位置)。
[0024]图2为横支撑柱结构示意图(带抱箍,螺栓、螺母未示意出)。图3为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二半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竖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活动横支撑柱结构示意图(带抱箍,螺栓、螺母未示意出)。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地解释。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
本技术,但并不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简化描述本技术,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一种层析柱支架,如图1

图5所示,所述层析柱支架为三层四角架,立柱1为四根,上、中、下三层横杆2分别为四根,立柱1和相邻横杆2垂直连接;
[0030]上、中、下三层左右横杆2之间分别固定设一横支撑柱3,横支撑柱3左右两端位于左右横杆2中间靠后位置,优选地,横支撑柱3左右两端位于左右横杆2距后端1/3

1/4的位置,方便层析柱的放置且利于层析柱的固定稳定性;横支撑柱3和前后横杆2平行,三层横支撑柱3在一竖直线上;横支撑柱3前端固定设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4,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4数量为奇数个,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4数量为1个,其设于横支撑柱3中间位置,三层横支撑柱3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4在一竖直线上;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4数量为3个以上,1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析柱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析柱支架为三层四角架,立柱为四根,上、中、下三层横杆分别为四根,立柱和相邻横杆垂直连接;上、中、下三层左右横杆之间分别固定设一横支撑柱,横支撑柱左右两端位于左右横杆中间靠后位置,横支撑柱和前后横杆平行,三层横支撑柱在一竖直线上;横支撑柱前端固定设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的数量为奇数个,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数量为1个,其设于横支撑柱中间位置,三层横支撑柱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在一竖直线上;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数量为3个以上,1个设于横支撑柱中间位置,其余对称分布在两侧,三层横支撑柱各列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在一竖直线上;使用时,层析柱放置于一列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内,将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二半圆放于对应位置,再固定;上、中、下三层左右横杆上固定设一竖支撑柱,两竖支撑柱和上、中、下三层横支撑柱在同一平面上,竖支撑柱在相邻两横杆之间均匀设有通孔,两竖支撑柱对应通孔在同一平面上;两竖支撑柱对应通孔用于放置活动横支撑柱,活动横支撑柱两端为圆柱,其余为方形,两端圆柱直径和竖支撑柱通孔内直径匹配,活动横支撑柱前端固定设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内直径可调抱箍第一半圆的数量、位置分布和横支撑柱上的内直径可调抱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加雯吴峰华何志平骆晓慧吴莎萍刘兴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