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电机启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53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电机启动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源,CPU,控制电机开关的可控硅,与电机连接的第一引线H1、第二引线H2、第三引线H3及第四引线H4,绕组,电容,控制开关;电容包括运转电容CR和启动电容CS,运转电容CR连接于绕组,启动电容CS两端分别与第三引线H3和第四引线H4连接;可控硅两端分别与第二引线H2和第三引线H3连接;第二引线H2用于采集输入电源的信号并将该采样信号发送至CPU,第四引线H4用于采集电机电压的信号并将该采样信号发送至CPU,CPU通过一驱动模块控制可控硅的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包含单相对称绕组型电容启动、电容运转电容启动、电机正反转启动控制电路。正反转启动控制电路。正反转启动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电机启动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交流电机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交流电机启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交流电机控制电路,通常只有单独的电容启动或者单独的正反转启动控制电路,导致交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不安全,使用过程中,消耗较大的人工工时,浪费时间和空间,工作效率低。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交流电机启动控制电路,旨在实现一种包含单相对称绕组型电容启动、电容运转电容启动、电机正反转启动控制电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交流电机启动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源,CPU,控制电机开关的可控硅,与电机连接的第一引线H1、第二引线H2、第三引线H3及第四引线H4,绕组,电容,控制开关;所述电容包括运转电容CR和启动电容CS,所述运转电容CR连接于所述绕组,所述启动电容CS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引线H3和第四引线H4连接;所述可控硅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引线H2和第三引线H3连接;所述第二引线H2用于采集输入电源的信号并将该采样信号发送至CPU,所述第四引线H4用于采集电机电压的信号并将该采样信号发送至CPU,所述CPU通过一驱动模块控制可控硅的开启和关闭。
[0006]优选地,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组M1和第二绕组M2,所述运转电容CR连接于所述第一绕组M1和第二绕组M2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为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手动开关或自动开关。<br/>[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引线H2和第四引线H4与所述CPU之间分别连接一采样电阻。
[0009]优选地,所述第四引线H4与所述采样电阻之间还连接一放电电阻。
[0010]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分设置为一光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电子离心启动开关运转、启动电容的结合和非常规的上电工作形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单相对称绕组型电容启动/电容运转电容启动/电机正反转启动控制电路,可以有效减少客户端的用工用时、减少空间浪费,且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短路失效。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手动开关电路原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自动开关电路原理图;
[001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交流电机启动控制电路,包括供电电源,CPU,控制电机开关的可控硅,与电机连接的第一引线H1、第二引线H2、第三引线H3及第四引线H4,绕组,电容,控制开关;所述电容包括运转电容CR和启动电容CS,所述运转电容CR连接于所述绕组,所述启动电容CS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引线H3和第四引线H4连接;所述可控硅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引线H2和第三引线H3连接;所述第二引线H2用于采集输入电源的信号并将该采样信号发送至CPU,所述第四引线H4用于采集电机电压的信号并将该采样信号发送至CPU,所述CPU通过一驱动模块控制可控硅的开启和关闭。
[0017]进一步地,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绕组M1和第二绕组M2,所述运转电容CR连接于所述第一绕组M1和第二绕组M2之间。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为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手动开关或自动开关。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线H2和第四引线H4与所述CPU之间分别连接一采样电阻。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引线H4与所述采样电阻之间还连接一放电电阻。
[002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分设置为一光耦。
[0022]参考图1,控制开关为手动开关:
[0023]按上键时,第一绕组M1为主绕组,第二绕组M2为副绕组,由第一绕组M1与第二绕组M2之间连接运转电容CR,运转电容CR一端连接第二引线H2,另一端连接第四引线H4,第四引线H4连接启动电容CS,启动电容CS另一端连接第三引线H3,第三引线H3另一端连接到可控硅,可控硅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引线H2,第二引线H2与运转电容CR相连接,从而形成一组联动开关;
[0024]按下键时,第二绕组M2为主绕组,第一绕组M1为副绕组,由第二绕组M2与第二引线H2相连接,第一绕组M1连接到第四引线H4,第四引线H4连接启动电容CS,启动电容CS另一端连接第三引线H3,第三引线H3另一端连接到可控硅,可控硅的另一端与第二引线H2相连接,从而形成另一组联动开关。
[0025]工作原理:电源连接后,按上下键控制正反转的运行,按键完成的同时通过采样信号以及触发第三引线H3的信号再传输到CPU,由CPU发射信号给驱动部分,驱动部分控制可控硅的开关。
[0026]参考图2,控制开关为自动开关:
[0027]自动开关开启正转时,第一绕组M1为主绕组,第二绕组M2为副绕组,由第一绕组M1与第二绕组M2之间连接运转电容CR,运转电容CR一端连接第二引线H2,另一端连接第四引线H4,第四引线H4连接启动电容CS,启动电容CS另一端连接第三引线H3,第三引线H3另一端连接到可控硅,可控硅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引线H2,第二引线H2与运转电容CR相连接,从而形成一组联动开关;
[0028]自动开关开启反转时,第二绕组M2为主绕组,第一绕组M1为副绕组,由第二绕组M2与第二引线H2相连接,第一绕组M1连接到第四引线H4,第四引线H4连接启动电容CS,启动电容CS另一端连接第三引线H3,第三引线H3另一端连接到可控硅,可控硅的另一端与第二引
线H2相连接,从而形成另一组联动开关。
[0029]工作原理:电源连接后,通过采样信号以及触发H3的信号再传输到CPU,由CPU发射信号给驱动部分从而控制可控硅开关。
[0030]电信号传递和闭合关系:第二引线H2、第三引线H3端具有检测采集信号的功能,第四引线H4检测的是电机电压的信号,第二引线H2检测的是输入电源的信号,信号采样完成后会自动上传到CPU,CPU根据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编程的方式来控制开关的开启和闭合。此方案专为在恶劣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CPU与以往的电子离心开关中相比增加了快速反应的功能,使用灵活的指令,所实现的功能超出了常用的电子离心开关,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防止短路的发生。
[0031]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电机启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电源,CPU,控制电机开关的可控硅,与电机连接的第一引线H1、第二引线H2、第三引线H3及第四引线H4,绕组,电容,控制开关;所述电容包括运转电容CR和启动电容CS,所述运转电容CR连接于所述绕组,所述启动电容CS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引线H3和第四引线H4连接;所述可控硅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引线H2和第三引线H3连接;所述第二引线H2用于采集输入电源的信号并将该采样信号发送至CPU,所述第四引线H4用于采集电机电压的信号并将该采样信号发送至CPU,所述CPU通过一驱动模块控制可控硅的开启和关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长平朱曙东刘汪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复兴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