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空肠营养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527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空肠营养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第二套管从第一套管伸入第三套管内,第一套管的头部设置有第一接口管,第二套管的头部设置有伸出第一套管的第二接口管;第一套管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出口,第三套管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口;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人体的鼻腔置入,第三套管伸入至空肠内,第二出口对应人体的空肠内,第一套管对应在胃腔内,第一出口对应人体的胃腔内,需要向患者注射营养液时,只需向第二接口管通入营养液,即可通过第二出口向空肠内注射营养液;如果胃腔内堵塞潴留液,第一接口管可与负压吸引器接通,从而通过第一出口将胃腔内的潴留液抽取出来。来。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空肠营养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医用空肠营养管。

技术介绍

[0002]空肠营养管全程经鼻空肠营养管,它是胃肠手术时头端放置于空肠的一种用于术后注射营养液的一种管子。
[0003]术后因为胃功能没有恢复,病人要么全静脉注射营养液,要么经空肠管注射肠内营养混悬液,可以很好的吸收营养,有利于术后早期营养供应,术后早期给与肠内营养治疗是目前公认的可以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术后恢复的治疗方法。
[0004]目前现有的空肠营养管,只是进行营养注射,如果胃腔内潴留液比较多,会堵塞;专利名称为线绳引导式鼻空肠营养管(公开号为CN105853237A)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其公开了一种线绳引导式鼻空肠营养管,包括鼻空肠管,鼻空肠管顶端、底端均开孔,在鼻空肠管内设置贯穿的整个鼻空肠管的引导管线;引导管线上端设有拉环,下端伸出鼻空肠管,伸出鼻空肠管的引导管线管外部分呈螺旋状压紧排列,在引导管线管外部分外还封装有粘合剂及薄膜包衣;该专利申请不能抽出胃腔的潴留液,而且营养管固定不稳固,易脱落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空肠营养管,其将第三套管伸入至空肠内,第二出口对应人体的空肠内,第一套管对应在胃腔内,第一出口对应人体的胃腔内,需要向患者注射营养液时,只需向第二接口管通入营养液,即可通过第二出口向空肠内注射营养液。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医用空肠营养管,其中,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三套管首尾相接,所述第二套管从所述第一套管伸入所述第三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的头部设置有第一接口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头部设置有伸出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接口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三套管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口。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接口管处连接有气管接口,所述气管接口通过气管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上部的气囊相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出口置入至人体的胃腔内,所述第二出口置入至人体的空肠内。
[0010]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可置入人体的胃腔内。
[0011]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套管内设置有导丝。
[0012]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三套管不相通。
[0013]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套管的尾部设置为盲端。
[0014]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盲端为圆润的硅胶盲端。
[0015]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套管呈螺旋状。
[0016]将本技术从人体的鼻腔置入,第三套管伸入至空肠内,第二出口对应人体的空肠内,第一套管对应在胃腔内,第一出口对应人体的胃腔内,需要向患者注射营养液时,只需向第二接口管通入营养液,即可通过第二出口向空肠内注射营养液;如果胃腔内堵塞潴留液,第一接口管可与负压吸引器接通,从而通过第一出口将胃腔内的潴留液抽取出来;本技术操作方便,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

第一套管,11

第一接口管,12

第一出口,2

第二套管,21

第二接口管,3

第三套管,31

第二出口,32

盲端,4

气管接口,41

气管,42

气囊,5

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手术术后因为胃功能没有恢复,病人要么全静脉注射营养液,需要向胃腔和空肠内注射营养液,这样可以很好地方便患者吸收营养,有利于术后早期营养供应。
[0022]潴留液一般指胃内的潴留液,胃内如果潴留液明显增多提示有胃排空障碍,可以见于胃肠蠕动功能紊乱、胃肠蠕动比较慢的患者,包括老年人都有可能会出现胃内潴留液增多的情况。
[0023]特别对于老年患者,需要将潴留液抽取出来。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医用空肠营养管,包括第一套管1、第二套管2和第三套管3,第一套管1与第三套管3首尾相接,第二套管2从第一套管1伸入第三套管3内,第一套管1的头部设置有第一接口管11,第二套管2的头部设置有伸出第一套管1的第二接口管21。
[0025]第一套管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出口12,第三套管3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口31。
[0026]将本技术从人体的鼻腔置入,第三套管3伸入至空肠内,第二出口31对应人体的空肠内,第一套管1对应在胃腔内,第一出口12对应人体的胃腔内,需要向患者注射营养液时,只需向第二接口管21通入营养液,即可通过第二出口31向空肠内注射营养液;如果胃腔内堵塞潴留液,第一接口管11可与负压吸引器接通,从而通过第一出口12将胃腔内的潴留液抽取出来。
[0027]营养液通过第二出口12可直接灌注至空肠,以利于肠道营养物质的吸引及减少胃内负担,避免营养物质直接灌注至胃腔所致的胃潴留,以及避免因胃流出道梗阻所致的吸收不良。
[0028]在本技术内,需要向胃腔内注射营养液时,也可向第一接口管11通入营养液,由第一出口12向胃腔内注射营养液。
[0029]在本技术内,第二接口管21处连接有气管接口4,气管接口4通过气管41与设置在第一套管1的上部的气囊42相连通,气囊42可卡在人体的胃腔内,使本技术固定稳
固,不易脱落出来,气囊42卡入部位距管腔门齿端有60cm左右,因门齿距贲门大约40cm,该长度可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且不易损伤胃腔、贲门粘膜。
[0030]在本技术内,第二套管2内设置有导丝5,导丝5主要是进行引导作用,以达至置管过度中保持管道的韧性,保证顺利置管,置管结束后拔除导丝5。
[0031]在本技术内,第一套管1与第三套管3不相通,第三套管3的尾部设置为盲端32,该盲端32为圆润的硅胶盲端,以防止置管过程中致粘膜损伤;第三套管呈螺旋状。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三套管首尾相接,所述第二套管从所述第一套管伸入所述第三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的头部设置有第一接口管,所述第二套管的头部设置有伸出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二接口管;所述第一套管的下部设置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三套管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管处连接有气管接口,所述气管接口通过气管与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上部的气囊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置入至人体的胃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涛危柳柳
申请(专利权)人: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