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470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顶部设有箱体,所述箱体前部活动贯穿设有三个连接杆,且连接杆表面一端设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一侧设有连接套,且连接套表面转动套设有调节环,所述连接套表面与调节环内壁分别设有环形槽与限位环。使用时拉动连接杆,使螺孔块在连接杆表面通过螺纹向箱体表面靠近,此时弹簧被挤压收缩,弹簧向外的张力变大,进而在训练时所需施加的力量就变大,相反的,将螺孔块通过螺纹在连接杆表面向连接板位置转动靠近,使得弹簧被释放,张力变小,进而此时在训练时所需要使用的力气就会变小,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调整锻炼所需的训练力度。调整锻炼所需的训练力度。调整锻炼所需的训练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康复训练指的是一些神经系统出现问题的病人,经过长期的治疗后,对身体机能重新控制的训练。当患者因脑血管病、脑外伤等病因导致上肢失去活动能力,上肢肌肉萎缩的患者,中风患者出现偏瘫半瘫症状时,肌肉长期不运动退化,神经恢复后需要对肌肉机能进行恢复,上述往往是借助外力被动运动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力量,进而能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产、学习、工作和劳动,便于更好的融入社会,改善生活。
[0003]由于患者肌肉恢复从弱到强,同时每位患者的肌肉衰弱程度不同,从而恢复需要的训练装置施加力度也需要不同,并且每个患者的身高体型不同,为符合不同的患者进行训练,训练时,其所在的位置与距离及高度也需要不同,因此需要康复训练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满足上述条件。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顶部设有箱体,所述箱体前部活动贯穿设有三个连接杆,且连接杆表面一端设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一侧设有连接套,且连接套表面转动套设有调节环,所述连接套表面与调节环内壁分别设有环形槽与限位环,所述调节环内壁远离限位环的位置设有内螺纹环,所述第二挡块另一侧位于连接杆表面位置设有弹簧,且弹簧远离第二挡块的一端设有第一挡块,三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有连接板,且连接板表面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杆表面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孔块。
[0008]优选的,所述所述箱体后部一侧通过铰链活动设有密封门,且密封门通过锁扣与箱体后部另一侧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环与环形槽转动配合,所述连接套与调节环通过环形槽与限位环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螺孔块、连接板与连接耳皆位于箱体外部,所述第一挡块、弹簧、第二挡块、连接套和调节环位于箱体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底座板顶部设有橡胶垫,且底座板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耳的孔内连接有拉力绳,且拉力绳远离连接耳的一端设有拉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通过设置连接杆、两个挡块、弹簧、连接套、调节环、内螺纹环和螺孔块,以达到
便于对患者锻炼时的力度进行调整的作用,当需要调整锻炼力度时,利用连接板将三个连接杆向外拉动,然后转动螺孔块,使的螺孔块在连接杆表面通过螺纹向箱体表面靠近,此时弹簧被挤压收缩,使得弹簧向外的张力变大,进而使得在训练时用的力气就更大了,相反的,将螺孔块通过螺纹在连接杆表面向连接板位置转动靠近,使得弹簧被释放,进而此时在训练时所需要使用的力气就会变小,从而使得本装置在康复训练时,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调整锻炼所需的训练力度。
[0015]2、通过设置的弹簧、两个挡块、连接套、环形槽、调节环、限位环和内螺纹环,以达到便于将弹簧从连接杆表面拆卸下来进行更换的作用,当弹簧需要更换时,转动调节环使得内螺纹环通过螺纹在连接杆表面移动直至脱离连接杆,将弹簧以及两个挡块从连接杆表面取下,然后再更换上新的弹簧,使得在弹簧的弹力系数降低时,便于更换上新的弹簧进行使用,保证了患者康复训练工作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中底座板与箱体的剖切图;
[0019]图4为图3中拆除底座板与箱体的放大图;
[0020]图5为图4中调节环的剖切图。
[0021]图中:1、底座板;2、箱体;3、密封门;4、连接杆;5、弹簧;6、第一挡块;7、第二挡块;8、连接套;9、环形槽;10、调节环;11、限位环;12、内螺纹环;13、螺孔块;14、连接板;15、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5,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底座板1顶部设有橡胶垫,便于患者坐在底座板1上面,且底座板1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连接,防止在使用时,底座板1发生移动,底座板1顶部设有箱体2,箱体2后部一侧通过铰链活动设有密封门3,且密封门3通过锁扣与箱体2后部另一侧连接,密封门3打开后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等操作,箱体2前部活动贯穿设有三个连接杆4,且连接杆4表面一端设有第二挡块7,第二挡块7一侧设有连接套8,且连接套8表面转动套设有调节环10,连接套8表面与调节环10内壁分别设有环形槽9与限位环11,限位环11与环形槽9转动配合,连接套8与调节环10通过环形槽9与限位环11转动连接,使得调节环10能够在连接套8表面进行转动,调节环10内壁远离限位环11的位置设有内螺纹环12,内螺纹环12与连接杆4表面螺纹连接,第二挡块7另一侧位于连接杆4表面位置设有弹簧5,弹簧5的张力能够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供阻力,使得在拉动连接杆4时,使得弹簧5受到挤压,且弹簧5远离第二挡块7的一端设有第一挡块6,第一挡块6抵接在箱体2内壁,三个连接杆4的一端设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将三个连接杆4连接在一起,便于一起拉动三个连接杆4进行移动,且连接板14表面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耳15,连接耳15的孔内连接有拉力绳,且拉
力绳远离连接耳15的一端设有拉把,便于患者拉动连接板14及三个连接杆4,连接杆4表面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孔块13,螺孔块13、连接板14与连接耳15皆位于箱体2外部,第一挡块6、弹簧5、第二挡块7、连接套8和调节环10位于箱体2内部。
[0024]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使患者坐在底座板1顶部,然后将拉力绳的连接而连接,患者握持着与拉力绳连接的手把,用手通过连接绳全拉动连接板14,使得连接杆4向外拉出此时弹簧5受到挤压力收缩在一起,然后患者再释放连接绳,进而以此释放弹簧5的挤压力,使得弹簧5恢复至训练前的状态;当需要调整锻炼力度时,利用连接板14将三个连接杆4向外拉动,然后转动螺孔块13使的螺孔块13在连接杆4表面通过螺纹向箱体2表面靠近,此时弹簧5被挤压收缩,使得弹簧5向外的张力变大,进而使得在训练时所需的力量变大,相反的,将螺孔块13通过螺纹在连接杆4表面向连接板14位置转动靠近,使得弹簧5被释放,进而此时在训练时所需要使用的力气就会变小,从而完成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调整锻炼所需的训练力度的工作;另外在使用时的过程中,当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1)顶部设有箱体(2),所述箱体(2)前部活动贯穿设有三个连接杆(4),且连接杆(4)表面一端设有第二挡块(7),所述第二挡块(7)一侧设有连接套(8),且连接套(8)表面转动套设有调节环(10),所述连接套(8)表面与调节环(10)内壁分别设有环形槽(9)与限位环(11),所述调节环(10)内壁远离限位环(11)的位置设有内螺纹环(12),所述第二挡块(7)另一侧位于连接杆(4)表面位置设有弹簧(5),且弹簧(5)远离第二挡块(7)的一端设有第一挡块(6),三个所述连接杆(4)的一端设有连接板(14),且连接板(14)表面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耳(15),所述连接杆(4)表面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孔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后部一侧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宇超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康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