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
[0001]本技术属于动物实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
技术介绍
[0002]缺血所引的组织损伤是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诸如冠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在缺血性疾病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医学家们渐渐发现,对组织造成损伤的主要因素,不是缺血本身,而是恢复血液供应后,过量的自由基攻击这部分重新获得血液供应的组织内的细胞造成的,这种损伤,叫做“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提高医疗水平,需要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和基础研究。
[0003]但在现有技术中,体外输入可控式球囊为单一腔体,造成:1、没有多腔体的设置,不能交替膨胀收缩,无法控制血流形成不同方向的交替流通,不能减少由于血流一次疏通造成的再灌注损伤;2、没有双气管接头的设置,不便于控制气流交替流动实现腔体交替膨胀收缩;3、没有双气管接头的设置,也不能完成同时膨胀收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输入可控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球囊,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输送导丝的主体装置(1),所述主体装置(1)上面设置有用于可控膨胀的囊体装置(2);所述主体装置(1)包括硬质推送杆(101),所述硬质推送杆(101)一端设置有杆柄(102),所述硬质推送杆(101)远离所述杆柄(102)一端设置有钝头(103),所述硬质推送杆(101)中间设置有导丝孔(104),所述硬质推送杆(101)圆周均匀分布有四个输送道(105),所述杆柄(102)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气管接头(106),每个所述气管接头(106)分别和相对的两个所述输送道(105)相通;所述囊体装置(2)包括囊袋(201),所述囊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媛彬,黄旭,谭克,陈壮,丘继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