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U病人翻身排痰多功能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56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ICU病人翻身排痰多功能床,包括床体和底座,床体包括支撑架和床板架,支撑架与底座相连,床板架架设于支撑架上,床板架包括头部床板、背部床板和腿部床板,背部床板上方设置有多个振头,振头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设置于支撑架上,腿部床板与背部床板相铰接并通过第一铰接轴相连,支撑架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铰接轴相连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振头有控制器控制调节,通过物理治疗进行有序的胸部后背排痰,由下而上,由外而内规律振动,控制器根据病人情况改变振头振动的频率、力度方向和时间,使用方便,可减少紧缺的ICU护理人员的人力和精力。可减少紧缺的ICU护理人员的人力和精力。可减少紧缺的ICU护理人员的人力和精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CU病人翻身排痰多功能床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CU病人翻身排痰多功能床。

技术介绍

[0002]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又被称为深切治疗部。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众所周知,ICU中的重病患者由于伤势较重,基本上都是处于昏迷的状态,并且有时候ICU的患者会在病床上躺较长的时间。在长时间的躺卧过程中会有口水从嘴巴流出,还有一些病人由于肺部有坠积现象,容易积累较多的痰液在嘴巴里。
[0003]虽然ICU中的护士会定期利用棉棒、吸管等对患者嘴部的口水和痰液进行清洗,但是劳动强度大,也有一定的操作难度,需要打开患者的嘴巴,一点一点吸出口水和痰液,费时费力。加上现有环境中患者多、医护人员少的情况,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ICU病人翻身排痰多功能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CU病人翻身排痰多功能床,包括床体和底座,所述床体包括支撑架和床板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床板架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床板架包括头部床板、背部床板和腿部床板,所述背部床板上方设置有多个振头,所述振头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腿部床板与所述背部床板相铰接并通过第一铰接轴相连,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铰接轴相连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转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振头有控制器控制调节,通过物理治疗进行有序的胸部后背排痰,由下而上,由外而内规律振动,控制器根据病人情况改变振头振动的频率、力度方向和时间,使用方便,可减少紧缺的ICU护理人员的人力和精力。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背部床板包括左侧床板与右侧床板,多个振头对称设置于左侧床板与右侧床板并沿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左侧床板或右侧床板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轴,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所述驱动轴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背部床板相连。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控制左侧床板或右侧床板转动帮助病人胸部侧翻,帮助病人排痰,将一侧床板抬高至一定角度时,可同时开启对应一侧的振头进行物理治疗,使用简单方便,节省ICU护理人员的精力。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振头单侧方向叩击震颤的叩击模式、用于控制振头定向挤推震颤的挤推模式和用于控制振头产生低频振动叩击结合的综合模式。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头产生的振动波在身体表面产生特定方向周期变化的力,通过控制器切换不同的模式,促使呼吸道痰液松动,顺利排出体外。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腿部床板包括大腿床板和小腿床板,所述大腿床板和小腿床板铰连接并通过第二铰接轴相连,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铰接轴相连并通过第三驱动机构控制转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铰接轴转动腿部床板可抬高或降低下肢,通过第二铰接轴转动小腿床板可抬高或降低小腿,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改变床板架的状态,使得病人更加舒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包括滑动底盘和用于控制所述支撑架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组铰接支架,所述滑动底盘上设置有转动轴,所述铰接支架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相连,所述转动轴与连接杆相连,所述滑动底盘下方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通过连接杆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从而改变铰接支架的状态。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需要调整床体的高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滑动底盘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为万向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病床移动,节省ICU护理人员的人力。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架两侧设置有铰接护栏,所述铰接护栏包括铰接件、护栏件,所述铰接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所述护栏件与所述铰接件相铰接,所述铰接件、护栏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护栏件使用状态的锁定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床板在转动的过程中,对ICU病人起到保护的作用,护栏件可竖立或放下,方便病人的移动,使得使用更加省力。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一;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图二;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铰接护栏的结构图;
[0024]附图标记:1.床体,11.支撑架,12.床板架,121.头部床板,122.背部床板,1221.左侧床板,1222.右侧床板,123.腿部床板,1231.大腿床板,1232.小腿床板,124.第一铰接轴,125.第二铰接轴,2.底座,21.滑动底盘,211.转动轴,212.滑轮,22.升降机构,221.铰接支架,222.连接杆,223.第四驱动机构,3.振头,4.控制器,5.第一驱动机构,6.第二驱动机构,61.驱动电机,62.驱动轴,7.铰接护栏,71.铰接件,72.护栏件,73.锁定件,8.第三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6]参见附图1

4,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ICU病人翻身排痰多功能床,包括床体1和底座2,所述床体1包括支撑架11和床板架12,所述支撑架11与所述底座2相连,所述床板架12架设于所述支撑架11上,所述床板架12包括头部床板121、背部床板122和腿部床板123,所述背部床板122上方设置有多个振头3,所述振头3与控制器4电连接,所述控制器4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1上,所述腿部床板123与所述背部床板122相铰接并通过第一铰接轴124相连,所述支撑架11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5,第一驱动机构5与所述第一铰接轴124相连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5控制转动。
[0027]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背部床板122包括左侧床板1221与右侧床板1222,多个振头3对称设置于左侧床板1221与右侧床板1222并沿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支撑架1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左侧床板1221或右侧床板1222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6,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和驱动轴62,所述驱动电机61与所述支撑架11相连,所述驱动轴62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CU病人翻身排痰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和底座,所述床体包括支撑架和床板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床板架架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床板架包括头部床板、背部床板和腿部床板,所述背部床板上方设置有多个振头,所述振头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腿部床板与所述背部床板相铰接并通过第一铰接轴相连,所述支撑架一侧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铰接轴相连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控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CU病人翻身排痰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床板包括左侧床板与右侧床板,多个振头对称设置于左侧床板与右侧床板并沿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左侧床板或右侧床板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轴,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所述驱动轴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背部床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ICU病人翻身排痰多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控制振头单侧方向叩击震颤的叩击模式、用于控制振头定向挤推震颤的挤推模式和用于控制振头产生低频振动叩击结合的综合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忠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