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53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金属底座、支架、双金属片、第一触点、触点支承、第二触点、绝缘环、导电体和封帽外壳;金属底座与封帽外壳构成密闭空间,支架一端固定在金属底座上,固定有第一触点的双金属片安装在支架另一端,导电体安装在金属底座的小孔上,导电体与金属底座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绝缘环套在导电体上,触点支承固定在绝缘环上并与导电体相连,第二触点固定在触点支承上并与第一触点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结构简单,不仅设置在压缩机壳体内部,从而可以更直接、快速的感应到压缩机内温度的变化,而且当压缩机内温度异常时可以快速切断电流,实现过载保护,同时,更加稳定、可靠和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的过载保护,特别是制冷压縮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单相制冷压縮机电机内一般有两个绕组,在两个绕组均要求工作的情况下电机 负荷较大,这样就需要安装过载保护器对其进行保护。现有过载保护器一般都安装在制冷 压縮机的外部壳体上,当压縮机由于过载或堵转,线圈温度及压縮机内部温度上升,从而 引起壳体外部温度的上升,该过载保护器感应到温度上升后随即断开电流,实现过载保护。 但是,温度从内部传导至壳体又迟后一定时间,又由于外置式保护器单面贴在压縮机壳体 上,不利于保护器的温度感应。特别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原制冷介质采用氟利昂 改为碳氢化合物,这种介质为易燃易爆物质,要求保护器具有密封性,而原由的保护器不 具备这种要求。又由于原保护器触点暴露在空气中,随着跳开次数的增多、触点的氧化、 磨损,极易造成参数的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1、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压縮机过载保护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压縮机用 内置式过载保护器,该保护器将设置在压縮机壳体内部,从而可以更直接、快速的感应到 压縮机内温度的变化,当压縮机内温度异常时便可快速断开触点,从而切断电流,实现过 载保护。2、 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制冷压縮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它包 括金属底座、支架、双金属片、触片支承、绝缘环、导电体、封帽外壳;金属底座与封帽 外壳构成密闭空间, 一对导电体安装在金属底座的小孔上,导电体与金属底座之间设置有 绝缘层,在密闭空间内绝缘环套在导电体上,支架一端固定在套有绝缘环上并与导电体相 连,双金属片安装在支架另一端,与双金属片相接触的触片支承固定在金属底座上,加热 器安装在两个导电体之间,即加热器两端分别与两导电体相连,两个导电体分别对应连接 压縮机电机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为了有效支撑保护器内的双金属片,双金属片通过双金属片支承安装在支架上,且支撑双金属片的螺丝通过支架上的小孔设置在保护期内。为了使导电体与金属底座有效绝缘,绝缘层是通过玻璃体烧结而成的。 为了有效将保护器安装在压縮机内的电机上,三支插片分别连接在金属底座和一对导电体上。为了使双金属片与触片支承更有效的接触,使得整个部件构成一个有效的回路.,在双 金属片上固定有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固定在触片支承上,双金属片与触片支承通过第一触 片与第二触片相接触。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均为金属触片。 为了有效传导电流,保护器上的导电体最好为导电芯。 为了避免了电弧外泄,不易引起燃烧和爆炸,密封空间内充有惰性气体。 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原理如图3,本保护器的二导电芯分别连接压縮机电机的第一绕组和 第二绕组,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相接触,即为闭合状态,触片支承与电源相连接。当电源 电压偏低或系统发生故障时,压縮机电机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电流上升,而电流通过加 热器和双金属片发热,又由于本保护器在压縮机内部,其壳体感应压縮机内部温度,从而 使得保护器内的加热器和双金属片自身也随着感应温度的升高发热,当双金属片达到临界 翻转温度时,双金属片翻转,即第一触片与第二触片断开,从而使得电路断开,此时压缩 机电机无电流通过,保护压縮机电机不致过热。当温度逐步下降,双金属片自动复位,电 机启动。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制冷压縮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结构简单,不仅设置 在压縮机壳体内部,从而可以更直接、快速的感应到压縮机内温度的变化,而且当压縮机 内温度异常时可以快速切断电流,实现过载保护,同时,更加稳定、可靠和安全。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制冷压縮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包括金属底座l、支架2、双金 属片3、第一触片4、触片支承5、第二触片6、绝缘环7、导电体8、封帽外壳9、双金属 片支承IO、螺丝ll、加热器12、插片13、 14、 15。为了有效传导电流,本实施方式中两 导电体8均为圆柱体的导电芯,两导电芯安装在金属底座的两个小孔上,两导电芯与金属 底座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层,为了使导电芯与金属底座l有效绝缘,绝缘层是通过玻璃体烧 结而成的。金属底座1与封帽外壳9相对应密封焊接构成密闭空间,在密闭空间内两绝缘 环7分别套在两导电芯上,支架2—端固定在套有绝缘环7上并与导电体8相连,支架2 上另一端焊接有双金属片支承10,焊接有第一触片4的双金属片3通过双金属片支承10 焊接在支架2上,支架2上设置有小孔,螺丝11通过该小孔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并支撑双 金属片3,金属材料的触片支承5焊接在金属底座1上,第二触片6焊接在触点支承5上并与第一触片4相接触。加热器12安装在两个导电芯之间,为了有效将保护器安装在压縮 机内的电机上,插片13、 14、 15分别焊接在金属底座1和一对导电芯上,两个导电体芯通 过插片14、 15分别对应连接压縮机电机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为了避免了电弧外泄,不 易引起燃烧和爆炸,整个密封空间内充有惰性气体。当电源电压偏低或系统发生故障时, 压縮机电机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电流上升,这时电流通过加热器12和双金属片3发热, 又由于本保护器在压縮机内部,其壳体感应压縮机内部温度,从而使得保护器内的加热器 12和双金属片3自身也随着感应温度的升高发热,当双金属片3过热达到临界翻转温度时, 双金属片翻转,即第一触片4与第二触片6断开,从而使得电路断开,此时压縮机电机无 电流通过,保护了压縮机电机不致过热。断开后当双金属片温度逐步下降直至冷却后,双 金属片再次翻转,即自动复位,第一触片4与第二触片6闭合,电路接通,使得电机启动。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制冷压縮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结构简单,不仅设置在 压縮机壳体内部,从而可以更直接、快速的感应到压縮机内温度的变化,而且当压縮机内 温度异常时可以快速切断电流,实现过载保护,同时,更加稳定、可靠和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金属底座(1)、支架(2)、双金属片(3)、触片支承(5)、绝缘环(7)、导电体(8)、封帽外壳(9)和加热器(12);金属底座(1)与封帽外壳(9)构成密闭空间,一对导电体(8)安装在金属底座(1)的小孔上,导电体(8)与金属底座(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在密闭空间内绝缘环(7)套在导电体(8)上,支架(2)一端固定在一绝缘环(7)上并与导电体(8)相连,双金属片(3)安装在支架(2)另一端,与双金属片(3)相接触的触片支承(5)固定在金属底座(1)上,加热器(12)安装在两个导电体(8)之间,两个导电体(8)分别对应连接压缩机电机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金属底座(1)、支架(2)、双金属片(3)、触片支承(5)、绝缘环(7)、导电体(8)、封帽外壳(9)和加热器(12);金属底座(1)与封帽外壳(9)构成密闭空间,一对导电体(8)安装在金属底座(1)的小孔上,导电体(8)与金属底座(1)之间设置有绝缘层,在密闭空间内绝缘环(7)套在导电体(8)上,支架(2)一端固定在一绝缘环(7)上并与导电体(8)相连,双金属片(3)安装在支架(2)另一端,与双金属片(3)相接触的触片支承(5)固定在金属底座(1)上,加热器(12)安装在两个导电体(8)之间,两个导电体(8)分别对应连接压缩机电机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压縮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双金属片(3) 通过双金属片支承(10)安装在支架(2)上。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制冷压縮机用内置式过载保护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锡明殷雪云汤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名佳电子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