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45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桡动脉留置针,属于动脉留置针技术领域,包括:套管、针头、针柄、阻尼塞、固定翼和把持件,套管包括位于前管段的软管,位于后管段的硬管以及在软管与硬管连接处设置的防阻断筋,其中,防阻断筋置于软管管内,针头设置在软管的头端,针柄设置在硬管的尾端,阻尼塞一端设置在针柄的头端而另一端伸向硬管内,固定翼设置在套管的中部外侧壁上,把持件设置在针柄的外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桡动脉留置针因手腕体位摆放不当而容易导致软管部分的管内流体流动通道被阻断以及手持穿刺操作和穿刺后退针均不便捷的问题。及手持穿刺操作和穿刺后退针均不便捷的问题。及手持穿刺操作和穿刺后退针均不便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动脉留置针


[0001]本技术属于动脉留置针
,具体涉及一种桡动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桡动脉是肱动脉的终支之一,桡动脉在桡骨下端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较浅,是扪脉和穿刺的理想部位。
[0003]动脉留置针是辅助手术治疗的重要医疗手段,用途广泛,可以提高抢救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快速采血,当然在减轻病人的二次痛苦方面也十分实用,目前作为动脉留置针之一的桡动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上实施的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血压测量方法,在手术中,桡动脉留置针和静脉留置针在手腕上同时使用,其中,桡动脉留置针位于手腕内侧,手腕体位摆放不当容易导致桡动脉留置针的软管部分因弯曲而导致管内流体流动通道被阻断,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仅如此,桡动脉留置针还存在手持穿刺操作和穿刺后退针均不便捷的问题。
[0004]因此,需要一种桡动脉留置针弯曲,其避免出现因手腕体位摆放不当而容易导致软管部分的管内流体流动通道被阻断以及手持穿刺操作和穿刺后退针均不便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桡动脉留置针,解决了现有的桡动脉留置针因手腕体位摆放不当而容易导致软管部分的管内流体流动通道被阻断以及手持穿刺操作和穿刺后退针均不便捷的问题。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桡动脉留置针,包括:
[0007]套管,其包括位于前管段的软管,位于后管段的硬管以及在软管与硬管连接处设置的防阻断筋,其中,所述防阻断筋置于所述软管管内;
[0008]针头,其设置在所述软管的头端;/>[0009]针柄,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硬管的尾端;
[0010]阻尼塞,其一端设置在所述针柄的头端而另一端伸向所述硬管内;固定翼,其设置在所述套管的中部外侧壁上;以及
[0011]把持件,其设置在所述针柄的外侧壁上。
[0012]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阻断筋采用螺距为1

2mm螺旋状的硬丝。
[0013]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防阻断筋采用多个沿着所述软管管长方向等距排列的硬质圆环,相邻两个圆环间间距1

2mm,每个硬质圆环的宽度在0.5

1mm。
[0014]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翼采用两片可卷曲包裹在所述套管中部外侧壁上,所述两片固定翼在展开后围绕套管的中轴线对称布置。
[0015]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持件的竖向截面呈梯形,其包括用于退针操作的前坡面和用于穿刺操作的后坡面。
[0016]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持件围绕所述针柄的中轴线竖直转动连接在所述针柄的
外侧壁上。
[0017]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持件包括竖直转动连接在所述针柄的外侧壁上转动部以及连接在转动部上的且竖向截面呈梯形的把持部,所述把持部包括用于退针操作的前坡面和用于穿刺操作的后坡面。
[0018]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呈环形,所述针柄的外侧壁上具有周向布置且供所述转动部转动的转动槽。
[0019]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持件包括卡箍在手腕上的临时固定部以及竖直转动连接所述针柄的外侧壁上把持部,所述临时固定部在手腕与所述针柄的外侧壁正相对且垂直距离最短的位置形成缺口,所述把持部呈带有缺口的圆弧形,所述把持部的两端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端相连接。
[0020]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在将套管构造成位于前管段的软管,位于后管段的硬管以及在软管与硬管连接处设置的防阻断筋三个部分,其中,防阻断筋置于软管管内,依靠防阻断筋的抗折弯性能,避免了软管部分出现管内流体流动通道被阻断的风险;并通过在针柄的外侧壁上设置把持件,用以便捷操作手持穿刺和穿刺后退针;整个桡动脉留置针结构简单且解决了现有的桡动脉留置针因手腕体位摆放不当而容易导致软管部分的管内流体流动通道被阻断以及手持穿刺操作和穿刺后退针均不便捷的问题。
[0021]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为实施例1中固定翼处于卷曲状态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实施例1中固定翼处于展开状态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实施例2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实施例3中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实施例4中将把持件和其余部分分拆状态下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桡动脉留置针,包括:套管10、针头20、针柄30、阻尼塞40、固定翼50和把持件60。
[0031]套管10包括位于前管段的软管101,位于后管段的硬管102以及在软管101与硬管102连接处设置的防阻断筋103,其中,防阻断筋103置于软管101管内,针头20插入设置在软管101的头端,针柄30滑动地设置在硬管102的尾端,阻尼塞40的一端设置在针柄30的头端而另一端伸向硬管102内,固定翼50设置在套管10的中部外侧壁上,把持件60设置在针柄30的外侧壁上。其中,套管1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而软管101表示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后的管段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硬管102则表示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后的管段具有一定的硬性,针头20采用钢针。
[0032]该桡动脉留置针采用在将套管10构造成位于前管段的软管101,位于后管段的硬管102以及在软管101与硬管103连接处设置的防阻断筋103三个部分,其中,防阻断筋103置于软管101管内,依靠防阻断筋103的抗折弯性能,避免了软管101部分出现管内流体流动通道被阻断的风险;并通过在针柄30的外侧壁上设置把持件60,用以便捷操作手持穿辞和穿刺后退针;整个桡动脉留置针结构简单且解决了现有的桡动脉留置针因手腕体位摆放不当而容易导致软管101部分的管内流体流动通道被阻断以及手持穿刺操作和穿刺后退针均不便捷的问题。
[0033]优选地,防阻断筋103采用螺距为1

2mm螺旋状的硬丝,螺旋状的硬丝结构简单,也便于安装在软管中,采用该螺距较小的螺旋状的硬丝有效地避免了在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其包括位于前管段的软管,位于后管段的硬管以及在软管与硬管连接处设置的防阻断筋,其中,所述防阻断筋置于所述软管管内;针头,其设置在所述软管的头端;针柄,其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硬管的尾端;阻尼塞,其一端设置在所述针柄的头端而另一端伸向所述硬管内;固定翼,其设置在所述套管的中部外侧壁上;以及把持件,其设置在所述针柄的外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阻断筋采用螺距为1

2mm螺旋状的硬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阻断筋采用多个沿着所述软管管长方向等距排列的硬质圆环,相邻两个圆环间间距1

2mm,每个硬质圆环的宽度在0.5

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采用两片可卷曲包裹在所述套管中部外侧壁上,所述两片固定翼在展开后围绕套管的中轴线对称布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