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6T1C多输出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428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16T1C多输出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电路包括晶体管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T16和电容C1;为了进一步的缩减屏幕左右边框的大小,提高屏幕的屏占比,利用一级GIP电路驱动四排像素,不仅缩减左右边框的大小,提高了屏幕的屏占比,同时利用该电路能够更有效的拉低和维持Q点电位和Gout输出电位,提高GIP电路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6T1C多输出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板
,尤其涉及一种16T1C多输出GIP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手机等产品的外观要求也日趋挑剔,这就促进了电子类产品朝着轻、薄和省功耗的方向不断的发展。全面屏显示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颜值,让产品的看上去更有科技感,并且让产品正面的面积可以容纳更大的屏幕,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所以说全面屏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显示装置的一种流行趋势为了提高屏幕的屏占比,缩减屏幕的边框已经成为当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主动式矩阵液晶显示器(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中每个像素具有一个TFT,其栅极(Gate)连接至水平方向扫描线,源极(Drain)连接至垂直方向的资料线,而源极(Source)則连接至像素电极。若在水平方向的某一条扫描线上施加足够的正电压,会使得該条线上所有的TFT打开,此时该条线上的像素电极会与垂直方向的资料线连接,而将资料线上的视讯信号电压写入像素中,控制不同液晶的透光度进而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6T1C多输出GIP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晶体管T1、T2、T3、T4、T5、T6、T7、T8、T9、T10、T11、T12、T13、T14、T15、T16和电容C1;T1的栅极连接Gn

4,T1的漏极连接Q点,T1的源极连接VGH;T2的栅极连接Q点,T2的漏极连接P点,T2的源极连接VGL;T3的栅极连接P点,T3的漏极连接Q点,T3的源极连接VGL;T4的栅极连接Q点,T4的漏极连接CLKB,T4的源极连接T12的漏极;T5的栅极连接Q点,T5的漏极连接CK9,T5的源极连接Gn;T6的栅极连接Q点,T6的漏极连接CK11,T6的源极连接Gn+2;T7的栅极连接Q点,T7的漏极连接CK13,T7的源极连接Gn+4;T8的栅极连接Q点,T8的漏极连接CK15,T8的源极连接Gn+6;T9的栅极连接Gn+10(RST),T9的漏极连接VGL,T9的源极连接Q点;T10的栅极和源极分别连接CLKB,T10的漏极连接P点;T11的栅极连接CLK,T11的漏极连接P点,T9的源极连接VGL;T12的栅极连接P点,T12的漏极连接T4的源极,T12的源极连接VGL;T13的栅极连接P点,T13的漏极连接Gn,T13的源极连接VGL;T14的栅极连接P点,T14的漏极连接Gn+2,T14的源极连接VGL;T15的栅极连接P点,T15的漏极连接Gn+4,T15的源极连接VGL;T16的栅极连接P点,T16的漏极连接Gn+6,T16的源极连接VGL;C1的一极板连接Q点,C1的另一极板连接T4的源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6T1C多输出GIP电路,其特征在于:GIP驱动电路阵列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6T1C多输出GIP电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东刘汉龙郑聪秀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