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的温育模块、PCR扩增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23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切换的温育模块,包括用于加温微流控芯片的温育本体,温育本体包括:若干加热模块,用于加热微流控芯片上的反应腔;其中,至少有两加热模块上的加热温度不同;旋转驱动结构,用以驱使微流控芯片与加热模块相对转动;每一加热模块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加热区,若干加热模块上的加热区与微流控芯片同心设置;开启温育时,在旋转驱动结构的驱使下,微流控芯片在不同加热温度的加热模块的加热区依序转动,以切换微流控芯片的反应腔在温育时的加热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PCR扩增检测仪。通过可切换的温育模块,以快捷提供微流控芯片上的反应腔扩增反应所需温度。控芯片上的反应腔扩增反应所需温度。控芯片上的反应腔扩增反应所需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切换的温育模块、PCR扩增检测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可切换的温育模块、PCR扩增检测仪。

技术介绍

[0002]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核酸检测是查找患者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或粪便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被病毒感染。因此一旦检测为核酸阳性,即可证明患者体内有病毒存在。所有生物都含有核酸,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系为一种仅含有RNA的病毒,病毒中特异性RNA序列是区分该病毒与其它病原体的标志物。临床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如果能在患者样本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核酸序列,应提示该患者可能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0003]检测病毒特异序列的方法最常见的是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系为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荧光化学物质测每次聚合酶链式反应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通过内参或者外参法对待测样品中的特定DNA序列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荧光定量PCR仪能够监测出荧光到达预先设定阈值的循环数(Ct值)与病毒核酸浓度有关,病毒核酸浓度越高,Ct值越小。
[0004]传统的核酸检测流程,处理步骤多且耗费时间长(传统的PCR扩增步骤,是以单个温控室进行升温降温,以加热片进行控制PCR反应腔的温度变化,
[0005]操控温控芯片升温较为容易,但其降温仅能依靠自然对流,导致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温度转换,加热片成本较高且易损坏,加上PCR灵敏度需求较高,容易受环境干扰,传统的核酸检测至少需要3各负压室,同时配备专业人员和离心机等额外设备,建设成本高,二级以下医院很难独立开展,呈现中心化分布态势。
[0006]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的温育模块,包括用于加温微流控芯片的温育本体,所述温育本体包括:
[0008]若干加热模块,用于加热微流控芯片上的反应腔;其中,至少有两所述加热模块上的加热温度不同;
[0009]旋转驱动结构,用以驱使微流控芯片与加热模块相对转动;
[0010]每一所述加热模块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加热区,若干所述加热模块上的加热区与微流控芯片同心设置;开启温育时,在旋转驱动结构的驱使下,微流控芯片在不同加热温度的所述加热模块的加热区依序转动,以切换微流控芯片的反应腔在温育时的加热温度。
[0011]优选地,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用以维持温育本体内的温度。
[0012]优选地,若干所述加热模块上的加热区与所述加热模块中心轴的距离相等。
[0013]优选地,不同所述加热模块上的加热区与所述加热模块中心轴的距离不等,驱使
微流控芯片与加热模块相对转动后,微流控芯片上待加热的反应液在离心力作用下运动以接触不同加热温度的所述加热模块。
[0014]优选地,还包括运动移动机构,所述运动移动机构与所述加热模块相连,通过控制运动移动机构以轮流控制不同所述加热模块与微流控芯片上的反应腔接触。
[0015]优选地,若干所述加热模块的相邻所述加热区之间均存在间隙,其中一所述加热模块上的加热区穿过另一加热模块加热区之间的间隙以接触微流控芯片上的反应腔。
[0016]优选地,至少一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加热本体、第一温控加热板以及第一隔热固定块,所述第一加热本体与第一温控加热板通过第一隔热固定块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加热本体沿着其外轮廓往靠近其中心轴方向延伸出若干第一延伸柱,所述第一延伸柱上靠着微流控芯片所在侧还设有第一加热柱,控制所述第一加热柱移动至微流控芯片上的反应腔,以提供合适的反应温度。
[0017]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结构用于驱动微流控芯片转动。
[0018]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若干所述加热模块转动。
[0019]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PCR扩增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反应模块、如上所述的可切换的温育模块以及荧光检测模块。
[0020]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切换的温育模块,包括用于加温微流控芯片的温育本体,温育本体包括:若干加热模块,用于加热微流控芯片上的反应腔;其中,至少有两加热模块上的加热温度不同;旋转驱动结构,用以驱使微流控芯片与加热模块相对转动;每一加热模块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加热区,若干加热模块上的加热区与微流控芯片同心设置;开启温育时,在旋转驱动结构的驱使下,微流控芯片在不同加热温度的加热模块的加热区依序转动,以切换微流控芯片的反应腔在温育时的加热温度。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PCR扩增检测仪。通过可切换的温育模块,以快捷提供微流控芯片上的反应腔扩增反应所需温度。
[0022]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温育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加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荧光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00、检测仪;
[0035]101、移动机构;1011、支架;1012、圆轴;1013、微型推杆;1014、竖板;1021、第三固定板;1022、第二固定板;1023、第一固定板;1024、导杆;1025、温控模块固定板;1026、轴承;
[0036]102、温育模块;110、第一加热模块;111、第一延伸柱;112、第一加热柱;113、第一温控加热板;114、第一隔热固定块;115、第一加热本体;
[0037]120、第二加热模块;121、导热柱;122、第二温控加热板;123、固定柱;124、第二加热本体;
[0038]130、第三加热模块;131、第二延伸柱;132、第二加热柱;133、第三温控加热板;134、第三隔热固定块;135、第三加热本体;
[0039]103、旋转驱动结构;1031、伺服电机;1032、伺服电机竖板;1033、伺服电机固定板;1034、芯片固定支架;1035、微流控芯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的温育模块,包括用于加温微流控芯片的温育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温育本体包括:若干加热模块,用于加热微流控芯片上的反应腔;其中,至少有两所述加热模块上的加热温度不同;旋转驱动结构,用以驱使微流控芯片与加热模块相对转动;每一所述加热模块上均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加热区,若干所述加热模块上的加热区与微流控芯片同心设置;开启温育时,在旋转驱动结构的驱使下,微流控芯片在不同加热温度的所述加热模块的加热区依序转动,以切换微流控芯片的反应腔在温育时的加热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的温育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用以维持温育本体内的温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的温育模块,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加热模块上的加热区与所述加热模块中心轴的距离相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的温育模块,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加热模块上的加热区与所述加热模块中心轴的距离不等,驱使微流控芯片与加热模块相对转动后,微流控芯片上待加热的反应液在离心力作用下运动以接触不同加热温度的所述加热模块。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切换的温育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动移动机构,所述运动移动机构与所述加热模块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佳慧黄维雷颜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国科均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