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换器及变换器EMI缓冲电路电容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2413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换器,包括:BUCK变换器1和EMI缓冲电路2;EMI缓冲电路2连接在BUCK变换器1的开关点SW与接地点GND之间;EMI缓冲电路2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Rf和第一电容Cf,第一电阻Rf的一端与BUCK变换器1的开关点SW连接,第一电容Cf的一端与BUCK变换器1的接地点GND连接。本申请在BUCK变换器1的开关点SW和接地点GND之间增加包括串联的RC电路的EMI缓冲电路2,可以更好的吸收大量的过冲和振铃波形带来的电磁辐射,提高了EMI优化效果。提高了EMI优化效果。提高了EMI优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换器及变换器EMI缓冲电路电容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换器及变换器EMI缓冲电路电容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开关电源中常用BUCK芯片U1作为变换器的核心组件,BUCK变换器1的原理是将12V电压斩波之后经过输出LC整合成低压输出电平。开关电源的开关点SW在12V斩波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震荡,震荡意味着电压会产生高低的振铃,这种突起的高电压可能会损坏开关电源。
[0003]参见图1所示,现有技术在处理变换器的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问题时,往往采取铺设GND(电线接地端)环路的方式。在设计PCB电路板时,将GND设计成包围某个芯片的环形,可将该芯片与外界的电磁辐射做到一定程度上的隔离,以至于外界严酷的电磁辐射不会影响GND环路内的电子设备工作,且GND环路内的芯片如果释放出过量的电磁辐射,磁感线等也能够被限制在GND环路内,铺设GND环路是一种很简单易行的EMI优化方式,但也存在其局限性。
[0004]使用GND环路去优化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BUCK变换器1和EMI缓冲电路2;所述EMI缓冲电路2连接在所述BUCK变换器1的开关点SW与接地点GND之间;所述EMI缓冲电路2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Rf和第一电容Cf,所述第一电阻Rf的一端与所述BUCK变换器1的开关点SW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f的一端与所述BUCK变换器1的接地点GND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Cf的容值为所述第一电阻Rf的阻值固定时,所述EMI缓冲电路2的吸收频率大于所述BUCK变换器1的振荡频率时,变换器转换效率不低于预设效率时,所述第一电容Cf能够取得的最大容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换器转换效率的表达式为E=Q/W;其中,W=U*I*T;式中,E表示所述变换器转换效率,Q表示缓冲电路散耗的能量,Cf表示第一电容Cf的容值,U
Cf
表示第一电容Cf的工作电压,Rf表示第一电阻Rf的阻值,W表示开关电源每个周期传递的总能量、U表示所述BUCK变换器1的输出电压,I表示所述BUCK变换器1的输出电流,T=t表示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BUCK变换器1,包括:BUCK芯片U1、第一可控开关Q1、第二可控开关Q2、第二电阻R、第二电容C1、第三电阻Ra、第四电阻Rb、第三电容C2和第一电感L;所述BUCK芯片U1的VDD端和第一可控开关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BUCK芯片U1的Boost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的一端连接,所述BUCK芯片U1的HDRV端与所述第一可控开关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BUCK芯片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昊
申请(专利权)人: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