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4077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结构,包括上机壳和下机壳,所述上机壳和下机壳可拆装设置,所述上机壳和下机壳之间通过固定板进行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对现有的电机机壳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电机机壳,从一体化结构改装为可拆装式结构,这样在电机发生损坏需要维修时,可通过便捷拆装达到高效率和轻便操作的效果。便捷拆装达到高效率和轻便操作的效果。便捷拆装达到高效率和轻便操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各行各业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各种各样的电动设备得到开发研制,并运用到各种领域中。其中电机结构作为关键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现有的电机机壳采用一体式结构,在固定时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但是这种方式在电机发生损坏,需要维修时,机壳存在不便拆装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电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电机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电机结构,包括上机壳和下机壳,所述上机壳和下机壳可拆装设置,所述上机壳和下机壳之间通过固定板进行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槽,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下机壳的外侧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结构,包括上机壳(1)和下机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壳(1)和下机壳(2)可拆装设置,所述上机壳(1)和下机壳(2)之间通过固定板(41)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板(41)和固定槽(42),所述固定板(41)固定设置在下机壳(2)的外侧壁上,且固定板(41)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44),所述固定槽(42)固定设置在上机壳(1)的外侧壁上,且固定槽(42)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45),所述第一固定孔(44)和第二固定孔(45)内可活动插接有同一固定螺栓(4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螺栓(46)外螺纹套设有固定螺母(47),所述固定板(41)和固定槽(42)之间通过若干个限位支撑机构(43)进行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撑机构(43)包括限位支撑杆(431)、限位支撑筒(432)和限位支撑弹簧(433),所述限位支撑杆(431)活动插接在限位支撑筒(432)内,所述限位支撑弹簧(433)缠绕连接在限位支撑杆(431)外,且限位支撑弹簧(43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限位支撑杆(431)的侧壁上和限位支撑筒(432)的外侧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壳(1)和下机壳(2)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3),所述密封机构(3)包括密封圈(31)和密封槽(32),所述密封圈(31)可活动插接在密封槽(32)内,所述密封圈(31)固定设置在上机壳(1)的下端面上,所述密封槽(32)开设在下机壳(2)的上端面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42)内设置有缓冲机构(6),所述包括第三固定孔(61)、导向支撑组件(62)和缓冲移动板(63),所述缓冲移动板(63)活动设置在固定槽(42)内,且缓冲移动板(63)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向支撑组件(62),所述导向支撑组件(6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槽(42)的内底壁上,所述缓冲移动板(63)上开设有开设有若干个第三固定孔(6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支撑组件(62)包括导向支撑杆(621)、导向支撑筒(622)和导向支撑弹簧(623),所述导向支撑杆(621)活动插接在导向支撑筒(622)内,所述导向支撑弹簧(623)缠绕连接在导向支撑杆(621)外,且导向支撑弹簧(6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鼎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