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及其接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真空管放大系统及其接地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及其接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较于晶体管,真空管于中髙频声具有较佳的音色。然而,由于传统接地方法致使的残留噪音过大,因此真空管一般仅被用于高传(High-End)音响系统上,若要将其应用至如桌上型收音机或桌上型迷你音响上,则无法符合现代对于可近距离聆听的要求。对此,虽可通过大量的晶体管进行稳压以降低残留噪音,然而此种做法不但使成本大幅增加,且会失去真空管应有的优美音色。据此,将需要一种可保留真空管的优美音色,且具有较低残留噪音的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及其接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构想在于提供一种可保留真空管的优美音色,且具有较低残留噪音的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及其接地方法。
[0004]基于前揭构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包含:一第一电源电路,电连接一市电交流电压并转换输出一第一直流电压;一第一真空管放大负载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电源电路,电连接一市电交流电压并转换输出一第一直流电压;一第一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具有一第一输入信号端与一第一接地端,该第一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包含一第一真空管放大电路,并以该第一直流电压为工作电压;一第二电源电路,电连接该市电交流电压并转换输出一第二直流电压;以及一第二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具有一第二输入信号端与一第二接地端,该第二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包含一第二真空管放大电路,并以该第二直流电压为工作电压;其中,该第一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的该第一接地端未直接电连接该第二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的该第二接地端,且该第一接地端与该第二接地端分别经过一跳线零欧姆电阻器电连接至该市电交流电压的一安规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入信号端电接收一第一音频输入信号,该第二输入信号端电接收一第二音频输入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音频输入信号是一左声道音频信号,该第二音频输入信号是一右声道音频信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电路包含一第一电源变压器,该第一电源变压器具有一激磁线圈、一高压感应线圈与一低压感应线圈;一高压直流电源电路,电连接该高压感应线圈,以整流输出一直流高压;以及,一低压直流电源电路,电连接该低压感应线圈,以整流输出一直流低压,其中该第一电源变压器的激磁线圈电连接该市电交流电压,该高压直流电源电路与该低压直流电源电路电连接该第一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的该第一接地端,该第一直流电压包含该直流低压与该直流高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源电路包含一第二电源变压器,该第二电源变压器具有一激磁线圈、一高压感应线圈与一低压感应线圈;一高压直流电源电路,电连接该高压感应线圈,以整流输出一直流高压;以及,一低压直流电源电路,电连接该低压感应线圈,以整流输出一直流低压,其中该第二电源变压器的激磁线圈电连接该市电交流电压,该高压直流电源电路与该低压直流电源电路电连接该第二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的该第二接地端,该第二直流电压包含该直流低压与该直流高压。6.一种可降噪真空管放大系统的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真空管放大系统包含:一第一电源电路、一第一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一第二电源电路与第二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其中该第一电源电路供电给该第一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运作,该第二电源电路供电给该第二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运作,该接地方法包含:使该第一电源电路与该二电源电路分别电连接一市电交流电压;使该第一电源电路与该第一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共同电连接至一第一接地端;使该第二电源电路与该第二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共同电连接至一第二接地端;以及使该第一接地端与该第二接地端分别经过一跳线零欧姆电阻器电连接至该市电交流电压的一安规接地,而该第一接地端未直接电连接该第二接地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源电路包含一第一电源变压器,该第一电源变压器具有一激磁线圈、一高压感应线圈与一低压感应线圈;一高压直流电源电路,电连接该高压感应线圈,以整流输出一直流高压;以及,一低压直流电源电路,电连接该低压感应线圈,以整流输出一直流低压,其中该第一电源变压器的激磁线圈电连接该
市电交流电压,该高压直流电源电路与该低压直流电源电路电连接该第一接地端,该直流低压与该直流高压供电给该第一真空管放大负载电路。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地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锡贤,
申请(专利权)人:名世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